初一上册地理各章节复习要点 下载本文

初一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形状:不规则的球体;

2. 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麦哲伦:葡萄牙航海家,他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纬线和纬度 1. 纬线概念:与地球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 特点:都是圆形、长度不等、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划分(赤道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4. 特殊纬度:(1)0度: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90度:南北极点,最大的纬度;

(3)23.5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 (4)66.5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四、经线和经度

1.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向西为西经度(W),向东为东经度(E); 4. 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180经线,也叫国

际日期变更线和日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5.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 地球的自转

1.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顺时针。 3. 周期:1天或24小时。 4. 产生的现象(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二、 地球的公转 1. 含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运动) 2.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现象(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 3. 四季: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南半球的季节与之相反。(课本11页)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 五带: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热带、北

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课本12页)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分界线:回归线和极圈。特征:是否有阳光直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是否四季分明。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课本14页) 二、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三种: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的大小和内容详略及范围的大小的关系:

比例尺的大或小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三、 判断方向的方法有三种: 1. 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经纬线: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 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为北方,其它与第一种相同, 四、 地形图的判读: 1. 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课本16页) 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 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

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4. 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5.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各种地形的海拔和地面起伏状况:高

原山地-----大于500米,平原------小于200米,丘陵-------200米与500米之间,盆地-----海拔高度不确定。平原和高原地面起伏小,山地地面起伏大,丘陵地面起伏较大,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地表面起伏小。(课本17页) 6.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的地形图。绿色-------平原,

棕色-------丘陵、山地、高原等,蓝色------海洋、河流、湖泊。(课本17页) 7.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顶: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山 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 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 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 陡崖:等高线密集或重叠的地方。(课本16页) 8. 地形剖面图的画法(课本18页) 五、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地图有很多种类。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地信息。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七分海(71%)三分陆(29%)

2.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

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3.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课本33页图)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六块大陆:亚欧大陆(最大)、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4.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陆地深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许多岛屿和起来叫群岛。

5.面积广大的水域(海洋的主体部分)叫洋,海是洋的边缘部分,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6.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课本34页图)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7.七大洲的轮廓图

8.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9.跨经度最广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 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南美洲

10.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11.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12.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最大的群岛:马 来群岛(亚洲)

13.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14.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15.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既被赤道穿过,又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

16.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17.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按顺时针方向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18.各大洋濒临的大洲:(课本33页七大洲、四大洋图) 各大洲临的大洋:19、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20、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

21、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2、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分为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分别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完全位于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最冷的、纬度最高的、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23、 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24、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是白令海峡。

25、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完全位于北半球的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