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载本文

展的内源动力。“十二五”期间,泗阳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功,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成果。建成国家生态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文明县城有1-2个创建成功,将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作为下一步奋斗目标。

第三节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统筹发展新机制

按照城乡发展“五个一体化”要求,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围绕“两分开、六置换、两集中、两转变”,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份、股份市场化新途径,促进城乡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通畅有序流动,大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做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推动成立土地经营公司和土地置换管理公司,以不断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统一租赁经营农民宅基地和承包土地,推动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集体收入、涉农体制、镇村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统筹等配套改革。2011年出台方案并开展试点工作,2013年全面推开,真正走出一条具有泗阳特色的城乡一体化之路。2015年泗阳城市化水平达到50%。

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等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民向城市集中,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新机制。促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安排城乡空间、交通、生态、人口等各类布局,不断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各类规划有机对接,做好集镇发展规划、园区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促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就业的统筹规划和调控管理。完善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工管理制度。推进城乡资源一体化,推进城市交通运输向农村延伸,继续完善农村公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乡联网供水系统,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逐步建立城乡联动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调整优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电力、通信、公交等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乡户籍一体化,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放宽落户条件,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暂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覆盖的农民生活保障、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着力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 第四节 构建梯度化城镇体系,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

围绕构建“532”梯度化城镇体系,加快形成中心城市、2个重点中心镇(卫星城)、13个小城镇的梯度化城镇体系。

县城由中心城区、开发区和城南生态科技新城组成,常住人口达50万左右。2个重点中心镇和13个小城镇组成中心镇区,集聚30万人左右。农民集中居住区集聚20万人左右。

按照“532”的人口集聚目标,突出主城区中等城市“一个中心”以及王集、新袁两个重点特色小城“两大组团”形态,启动裴圩、爱园两个市重点乡镇及11个小城镇新一轮控制性详规修编工作,迅速启动规划编制之后的建设行动,围绕城镇空间布局,全面实施新一轮城镇建设。加快王集、新袁2个省级重点中心镇建设,用3-5年时间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秩序井然、人气商气集聚的“卫星小城”。树立“镇当城建”的新理念,高标准启动新一轮乡镇规划修编,构建科学合理的梯度化城镇体系。坚持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和城乡增减挂钩政策为平台,大力推进“双置换”工作。加快农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配套。 第五节 以“4+1”工程为抓手,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到2015年,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新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创建新农村示范县。 以推进乡镇“4+1”工程为抓手,加强集体经济实力,强力推进镇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整合脱贫攻坚和财政扶持资金,积极挖掘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的增值潜力,组建并运营好农工商发展公司,多渠道增强镇村集体经济实力。

加强培育新型农民。注重教育优先,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城乡学校教师轮换,提升农村教师素质,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突出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创业培训、农业实用科技培训和相关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科学文化道德素质,积极培养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构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镇文化站,实施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完善文化站功能和设施。

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对农村水利、电网和危房改造、环境整治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沼气建设。加强居住点和康居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具有都市品质、田园风情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努力打造规划起点高、建设质量高、配套标准高的康居示范小区。以农村新五件实事和“三清三改”、“六清六建”等工程为抓手,实施农村环境建设和综合环境整治。 第十章 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以建设“通畅泗阳”、“快捷交通”为主旋律,大力实施东向战略,积极对接沿海开发,切实做到内环外畅、通江达海,全力打造公、铁、水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省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着力构建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区域化交通体系。 第一节 构建区域一体化陆路交通网

建设许昌-泗阳高等级公路泗阳段,建设省道325、245、330、267、329、346、347泗阳段,建设京杭运河泗阳大桥、京杭运河桃源大桥以及疏港公路、通湖公路、四号桥连接线、八集-南刘集公路等工程。规划建设徐宿淮高速连接线、新

袁-裴圩至330省道连接线。全力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改造农村公路桥梁,努力保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全市领先。“十二五”期间新建改造省级以上公路1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形成更加现代畅通的省级公路网和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继续实施城乡公共交通改造工程,新设公交线路,更新公交车、出租车,并加强车辆通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全市领先、苏北一流”的公共交通体系。

完成宿宿淮铁路泗阳段和泗阳火车站建设,改造新长铁路泗阳段,积极参与规划建设徐淮城铁泗阳段及泗阳站,建设以火车站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将汽车站搬迁或新建至火车站附近,实现公铁联运,将火车站建成集铁路客货运、轨道交通、长途汽车及城市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紧密结合、无缝衔接的核心交通枢纽,县内交通、过境交通的汇集地,未来城市北部、中心城区与开发区新的物流中心。紧随火车站建设,在周边规划布局泗阳新商圈,开发写字楼、酒店、餐饮、购物场所和娱乐设施等服务业业态。2015年泗阳火车站年发送旅客流量超10万人次,火车站商圈初步形成。

积极对接淮安涟水机场,有效利用临近机场优势,开通泗阳-淮安涟水机场专线,承接机场货流和客流,推动泗阳成为淮安涟水机场辐射宿迁乃至苏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第二节 加速港口和航道建设

以通江达海航道建设为目标,着力推进京杭运河泗阳港建设,实施成子河航道及港口建设,加快推进京杭运河城区护岸工程。“十二五”期间泗阳港工程全面完成,港口面向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物流带动作用加快形成,实现水、陆货运的成功对接,成为泗阳经济发展新的物流支撑点。配合港口建设,加大现有航道整治、船闸加固改造力度,加强建设连接洪泽湖和大运河的成子河航道及船闸工程,并在成子河航道出口处建立港口。2015年港口形成300万吨的日吞吐量,成子河航道建设完成并成为直接连接运河经济与环湖经济的重要水运通道。同时认真做好护岸工程建设,工程服务于运河新城片区风光带建设的总体规划。 第三节 加快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网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物流运输网络,形成一园三点的物流运输体系,以位于开发区的物流园区建设为核心,建设火车站、泗阳港、盐徐高速泗阳道口三大物流中心。加快建设物流园区,整合引导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园内,建成辐射全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物流网络。在泗阳火车站、泗阳港、盐徐高速泗阳道口附近规划布局大型仓储物流基地,促进三大基地成为泗阳物流枢纽。利用临近淮安涟水机场优势,探索发展航空物流。加快引进现代化第三方物流企业,5年引进20家以上企业。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邮政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组建本土综合性物流运输企业并运转良好,成立泗阳物流调度指挥中心,统筹管理物流运输市场。

第四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全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资源保护和水务发展服务四大体系,提高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基本保障防洪安全、除涝安全、灌溉安全、供水安全。实施完成众程、运南两大灌区改造,新华灌区改造开工建设。南水北调骆南中运河影响工程、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工程、分淮入沂工程实施完成。县乡河道80%得到疏浚、村庄河塘75%得到整治。第一自来水厂完成拆建、第二自来水厂扩容5万吨/日。城南、八集等污水处理厂全面启动建设。编制城区防洪规划,整治城市水环境,启动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完成古黄河区域治理规划、可研与立项工作。8个乡镇水务站设立独立办公场所,4个县属水管单位办公条件实现较大改善。4个堤防管理单位按照省水利厅达标考核管理要求,加强工程管理,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全面升级达标。2015年,县城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全县河道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农田灌溉保证率达80%,城市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饮用水质达标率达99%。 第五节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电网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满足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根本方向,重点解决经济开发区、城区、乡镇配电网及木业园区配电网的建设问题。立足于泗阳电网现状,结合农村电网发展的新特点,加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加快工业园区电力线路架设,满足用电高峰季节的电力需求,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快电力通信系统和电网调度自动化建设,充分发挥变电所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提高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加强输配电主网架建设,紧紧围绕“1263”电网建设工程开展工作。新建500千伏刘桃园输变电工程1个,新建2座220千伏、6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升压改造3座35千伏输变电工程。依据电网规划和电源建设进程,同步建设输电线路工程。协调好电网建设规划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全县输变电设施布局,增强供电能力。

完善天然气网络。贯彻落实天然气利用规划,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予以合理变更和补充。完善城区天然气管网建设,稳步推进荣浩天然气西气东输长输管线接收工程及加气母站、接收门站建设,加强城区天然气网络建设,实现新建小区天然气网络全覆盖、老小区天然气入户工程逐步到位。完善工业园区天然气管网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天然气气化站和接入点。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燃料天然气加气汽车,推广建设汽车加气站,推进泗阳公共交通能源改造。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宽带普遍接入、信息畅通共享、安全得到保障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实现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按照下一代广电网络建设标准要求,推进全网数字化改造工程。因地制宜选择建设方式和技术手段实现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全县有线电视“户户通”。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着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