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民族自觉正在日益高涨,本土化的要求愈益强烈,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将变得越来越相异相生,丰富多彩。因此,我们不仅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吸收当今世界先进文化,更应该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以构建并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源泉,也是实现民族伟大振兴的根基和精神动力。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深厚民族特点的独自体系,蕴含着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质,凝聚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形成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力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内在根源,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1]由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因此可以形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品质,这是我们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的民族,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当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和成功发展之时,对于这个近代以来曾遭受了沉重屈辱和曲折的民族而言,大力弘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既体现着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意味着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极富包容会通、与时俱进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和现实环境,它能够服务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并能够增强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凡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能够用会通精神吸纳其他外来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升华自己,不仅出现了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宋元的儒释道三教合一,而且还出现了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无疑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适合了中国革命的需要。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毕竟是西方工业文化的产物,要在中国生根开花,面临着中国化、民族化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应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已经取得了伟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是,要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新境界,今后依然无法绕开中国传统文化。如果要继续加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程度,使之更广泛地体现出鲜明的大众化特色,就只能从中国传统和现实出发,否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者,中国传统文化要彻底完成现代转型,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指导,对其优秀成分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诠释,才能重新焕发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光辉,实现其现代价值。也就是说,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改造,需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找到最终出路;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能够服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需要,能够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之成为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的崭新文化。总之,用中国文化来阐释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气韵,不仅对我们具有亲切感和认知度,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必然要求。
第三,我国五千年文明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价值连城的物质财富,那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传统文化遗产堪称无价之宝,具有广泛的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遗产因其不同属性而呈现出历史、艺术、科学等不同的价值,由此衍生的经济价值也为现代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持久动力。
中国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文明的生产和生活实践遗留下的痕迹,是文明进步的标志,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着各历史阶段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记录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文化意识、生活习俗等不同时代的状况,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