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 图文 下载本文

结合公共中心体系,浑北主城继续建设太原街、中街、金廊沿线、和平金融街、曹仲次中心、东塔次中心、南塔次中心、西塔次中心等重要城市商业中心区。副城重点规划建设南站商务区、会展中心次中心、道义次中心、张士次中心、永安次中心等商业中心区。合理控制预留地区及社区级商业设施用地。

3. 文化娱乐用地

结合浑河沿线、浑南新城中心等地区及方城、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加快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影剧院、科技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综合服务能力。

4. 体育用地

结合十二届全运会筹备工作,完善奥体中心周边现有的大型体育设施功能。结合地区发展,分散兴建新的体育场馆,具备承办大型国际赛事和国际综合运动会的能力。均衡布局区级体育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设施,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

5. 医疗卫生用地

继续完善浑北主城现有各级医疗保健设施,积极引导浑北主城内综合性医院在副城开设新院区,提高新发展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6. 科研教育用地

优化教育资源,积极引导驻沈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浑南新城、蒲河新城设置新校区、新院区,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的高教和科技园区。大力推动浑南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沈北职教城建设,做好规划控制和空间预留。

(五)工业布局

优化工业用地布局,继续推进主城内传统工业的搬迁改造,工业用地主要向副城集中,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西部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及配套产业、现代建筑产业;东部地区重点发展汽车及其零部件加工制造产业;南部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北部地区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光电信息等新兴产业。

(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加强地下公共空间的连通整合,构建交通、市政、防灾、人防、商业等综合功能协调发展的地下空间网络,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向集约化、可持续方向发展。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地铁网络为骨架(线),以市级中心和次中心为重点地区(面),以地铁站、重要交通枢纽和地区中心为节点(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布局结构。

竖向分为3个层次,0至-15米为浅层,-15至-30米为中层,-30米以下为深层。近期重点开发利用浅层和中层空间,深层空间为远景开发预留。

七、综合交通规划 (一)规划目标

以“枢纽城市、公交城市、畅通城市”为目标,构建设施布局合理,客货运输有序,与城市空间结构协调发展的“立体化、快速化、系统化”城市交通新格局。

枢纽城市。重点建设桃仙空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构筑高速化和网络化的对外交通系统,构建服务沈阳经济区、辐射东北亚的综合型枢纽城市。

公交城市。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其它交通方式为补充的现代化公交城市,2020年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

畅通城市。加快建设快速路,全面改善干路节点,充分发挥支路微循环,逐步加密过河通道,构筑立体化的畅通城市。

(二)对外交通规划

桃仙空港。建设T3航站楼,新增第2条跑道,预留第3、4条跑道用地,将桃仙机场建成服务区域的国内骨干机场,远期构建为辐射东北亚的枢纽航空港。

高速铁路。重点建设哈大客专、京沈客专、沈丹客专,缩短沈阳与国内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 城际铁路及市郊铁路。规划7条城际铁路及市郊铁路连接周边各主要城市,并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无缝衔接,构建沈阳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

铁路枢纽。以“内客外货”为原则,形成“四客、两编、五货” 的总体布局,完善沈阳铁路枢纽整体功能。

公路网。形成“一环、两弦、七放射”的高速公路网,辐射全国大中城市。“一环”为绕城高速公路,“两弦”为辽宁中部环线和铁朝高速公路,“七放射”为沈康、沈哈、沈吉、沈丹、沈大、京沈、沈彰(沈阜)高速公路。另外,规划建设沈大高速公路和京沈高速公路连接线——辽茨高速公路,完善省内高速公路网络。

通过提升干线公路等级,加大支线密度,串联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一般镇四级节点。

(三)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网。提升老城区路网功能,完善新区路网结构,构建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骨架清晰、密度合理的道路网系统。规划形成“两横、四环、十五射” 高快速路系统,横线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环线截流过境交通,射线联系中心区与外围新城。在现状路网基础上,通过打通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