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专科)》 课程复习题 厦门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一、名词解释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又称GDP缩减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constant-price GDP)或实际GDP)增长之商。该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费雪效应
费雪效应反映的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预期利率的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费雪效应使名义利率高于实际利率,而且还要高到足以抵消预期的通货膨胀,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购买和
持有各种金融资产;开放经济下,费雪效应使两国名义利率之差等与他们即期汇率的预期变动。
货币幻觉
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短期内,货币幻觉对消费有影响。货币幻觉对投资也有影响,当利率下降到小于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幅度时,投资者可能因为名义利率下降,而大量借入投资资本;反之亦然。货币幻觉只能在通货膨胀的一定幅度内出现,当通货膨胀普遍化和加速后就不复存在。
效率工资
庇古效应
庇古效应,经济学概念,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即一个大价格下跌将刺激经济和创造财富效应,将创造充分就业。这一理论首先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30年代提出。实际货币余额(M/P)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物价水平P的下降,实际货币余额(M/P)增加,消费者感到富有,并且更多地进行支出(消费)。这就是\庇古效应\,可以表示为:价格P下降-货币持有者更加富有-支出(自发性消费)Ca增加-产出Y增加。人们后来把依据这种理论提出的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称为庇古效应。
1
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指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视野。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中所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存在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古典二分法
古典二分法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当时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为实际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经济学分为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
实际变量
实际变量不包含价格变动因素,名义的包含;把名义变量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就是实际变量 。
二、计算题
2. 已知某国的投资函数为I = 300 - 100r,储蓄函数为S= - 200 + 0. 2Y, 货币需求为L = 0. 4Y - 50 r,该国的货币供给量M= 250,价格总水平P= 1。 (1)写出IS和LM 曲线方程; (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到10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2
1.考虑有三种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K 是资本(机器数量)、L 是劳动(工人人数)、
111H 是人力资本(工人中大学毕业生人数)。生产函数为:Y?K3L3H3 (1)推导出劳动的边际产量。人力资本量的增加如何影响劳动的边际产量?
(2)推导出人力资本的边际产量的表达式。人力资本量的增加怎样影响人力资本的边际产量? (3)支付给劳动的收入份额是多少?支付给人力资本的收入份额是多少?在这个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
中。你认为工人会得到多大的总收入份额?(提示:考虑人力资本的收益体现在哪里) (4)一个不熟练工人赚到劳动的边际产量,而一个熟练工人赚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加人力资本的边际产
量。用你对(1)和(2)的答案,找出熟练工人与不熟练工人的比率。人力资本量增加如何影响这个比率?并解释之。(5)一些人建议政府把大学教育提供资金作为一种使社会更加平等的方法。而另一些人认为,大学奖学金只能帮助那些上大学的人。你的答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