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 下载本文

主要排水系统

矿井为平硐开拓,上山开采。矿井涌水经平硐水沟自流出井,排水沟规格尺寸300mm×300mm,水沟纵坡比约为5‰,并加盖水沟。

三、矿井生产布局

(一)生产布局及开拓准备重点

1.生产布局状况:矿井计划采掘部署为:“一采两掘”作业面。2016年矿井采煤工作面的开采顺序为:1、1111采煤工作面;2、1112采煤工作面。2016年掘进工作面掘进顺序为:1、1163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2、116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3、1163绞车下山巷掘进工作面。

2.开拓准备重点

2016年我矿开拓的重点是在1163开拓区域,即1163回风石门掘进工作面;116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1163绞车下山巷掘进工作面。

(二)采区接替 1.采区接替线。

隆石煤矿划分为2个采区,平硐以上为1采区,平硐以下为二采区。一采区走向长800~1200m左右,垂高70-100m。二采区走向长800m,采区垂高17m。本着安全、节省投资、工程量少的原则,并根据围岩情况及邻近矿井开采相同煤层的经验,设计将轨道、行人、回风上、下山均布置在Y1煤层中,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沿煤层走向布置在煤层中。2016年隆石煤矿的采掘作业主要以一采区为主体,1163区域的开拓作为矿井的接替采区。 (三)工作面接替

确定回采工作面接替时间时,1111采煤工作面2015年剩余走向长度尚有100米,

计划工作日为50天。其储量为100m×100××=(万吨)。当5月份就可完成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和搬迁工作,6月份进入1112工作面正常回采,其储量为100m×200××=(万吨)。12月上旬才能完成工作面的回采工作。全年生产276天,完成2016年度的生产任务。

四、2016年矿井防治水“一矿一策” 2016年防治水工作思路及原则

1、完善抽排水系统,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排水沟自流排水。应保证排水沟的断面满足矿井实际排水要求,且排水沟的坡度不小于5‰,同时对矿井水沟淤泥进行定期清理。

2、关键部位防治水

1)防止本区老空积水突入矿井而形成水害,本矿露头浅表区有多个报废老窑,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采空区,另本矿也已形成461750m2的采空区,虽然矿井采用平硐开拓,自流排水,但采空区有一定的积水,低位煤层开采或巷道施工时可能揭穿高位老空积水区而引发水患事故。

要领:(1)对报废老窑及本矿自身采空区的分布应做详细了解,在采空区附近时加强超前探水工作,避免老空积水突入新巷道。(2)矿井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规定留设防水隔离煤柱,并采取措施保护防隔离煤柱的完整性。

2)防止顶板裂隙水沿裂隙发育带渗入矿井形成水患,矿井顶板裂隙含水层,主要靠第四系孔隙水、大气降雨补给,区内平水期时间较长,蒸发量甚至大于降雨量,故第四系孔隙水、大气降雨十分有限,顶板砂岩富水性极差,但仍然是矿井的间接充水水源,存在一定的水患危险性。

要领:(1)要做好对滴、淋、股状出水点、段的来水动态监测工作。(2)及时排除巷道积水,防止大范围积水的形成。(3)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防治水措施。

3)防止在茅口组灰岩中掘进巷道揭露岩溶管道形成水害,目前矿井+1163运输平巷布置在茅口组灰岩岩层内,矿井今后还要开拓下山巷道系统。所以在今后的采掘活动中有可能揭露岩溶遭遇突透水的可能。

建议:在灰岩中布置巷道系统时,必须做好超前探放水和巷道支护工作,并做好揭露水点的紧急处理及撤离预案。

3、制定矿井防治水预案

矿井突水是因为井下采掘活动破坏了岩体天然平衡,工作面周围水体在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又通过断层、裂隙带和矿层的薄弱处进入采掘工作面的现象。现将矿井突水前或具有突水隐患地带的各种现象简要介绍如下:

(1)煤层发潮发暗,应作探水防患。正常情况下,煤层干燥,呈现光亮。当有水渗入时,使之潮湿,采出的煤由于含水失去光泽变暗。

(2)煤壁“出汗”,近有水源。通常煤层隔水,但当煤层附近和其上方存在积水时,使得煤壁温度低于巷道空气温度,在冷热交替作用下,煤壁表面凝结出许多小水珠。 (3)煤层变冷,预报水情。煤是热的不良导体,当煤层靠近积水或富水带情况下,用手抚摸回采工作面时,手心凉感随时间延续而越来越强。

(4)工作面温度低,快查迎头积水区。工作面煤层裂隙中的水,能吸收井巷空气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当走进工作面时,会感觉发冷,停留时间愈长则越冷,甚至发抖。

(5)巷道雾气起,近有含水体。在矿井中,含水的煤层比一般煤层温度要低。由于采掘工作面进风温度较高,可在含水煤层工作面上产生冷热交换,使巷道湿度增加,出现雾气。

(6)淋水底鼓,预兆水突。采掘工作面顶板淋水,是采动破坏上覆岩层和导水裂隙带高度波及含水体的表现,必须查明顶板淋水的来源。煤层底板凸鼓是矿山压力的

显现,也是高压地下水软化、泥化塑性岩层而变形的表现。

(7)煤壁挂红毒气气增,预兆前方有老空。煤层裂隙中的积水,年长日久便在裂隙面上产生水锈,这是老窑水渗入的表现。近老窑的煤层裂隙中储存有较多的硫化氢、沼气等气体,当巷道开拓后气体溢入巷道中。

(8)掌子面嘶嘶叫,预兆突水快预报。在煤层附近的含水体中,具有较大的水压,当煤层采动后,掌子面前方支撑压力增大,使工作面及其附近岩层破裂而发出放炮声。与此同时,煤层底板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产生裂隙,由于地下水通过裂隙中挤出,水与裂隙两壁发生摩擦可产生“咕咕”、“嘶嘶”声。

(9)水色发浑,有臭味。老窑水一般发红,味涩;断层水一般发黄,味甜;溶洞水常带臭味。

(10)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瓦斯、二氧化碳、硫化氢。 (11)裂隙出现渗水水清则离积水区较远,浑浊则离积水区近。

如果上述突水征兆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呈现,立即组织井下作业人员撤离,并报告相关部门。

建议矿方分三个层次对施工人员进行水害前兆知识全面培训,并制定“见水害前兆立即撤离的应急预案”,同时每年展开一次见水害前兆立即撤离演练。 4、做好雨季防涝工作

每年雨季(6~10月)前矿方必须抓好防治水工程计划的落实,安排人员昼夜值班,注意气象预报信息。每年3月底以前必须准备必要的防洪抢险物资和工具,专库放存,其种类、型号、数量应登记造册,以便紧急时互相调用。

在雷雨季节来临时要做好防雨、防雷电的工作,井上、下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并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微波通信系统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应按特殊建筑物设防,对地面不稳定的边坡、矸石堆场要注意监控,防止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的发生。

5、做好全员防治水科普教育培训工作

矿山必须制定防治水应急预案;加强对职工防治水意识的教育,防治水知识的培训;采掘队每月安全例会必须有一次水灾事故案例的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井下必须有明显的水害标识,井下必须标明水灾避灾路线,包括地点、方向和距离;每个工作地点必须有可供通知撤离的通讯设施;矿井每年必须组织职工进行一次水灾避灾演习,熟悉避灾线路。

6、拟定近期、长期防治水预案

针对本矿主要水害隐患,使矿井人员对井下突水具防范意识,在雨季季节来临前,预演井下突水安全撤离,做好防治水(预)案、应急撒离预案、洪峰期防水等工作。 (1)矿井应当设置安全出口,规定避水灾路线,设置贴有反光膜的清晰路标,并让全体职工熟知,以便一旦突水,能够安全撤离,避免意外伤亡事故。

(2)应急预案应具有相应的启动条件与程序,矿井管理人员和调度室人员应当熟悉水害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现场发现水情的作业人员,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报告有关突水地点及水情,并通知周围有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或升井。

(4)矿井调度室接到水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本矿井水害应急预案,根据来水方向、地点、水量等因素,确定人员安全撤离的路径,通知井下受水患影响地点的人员马上撤离到安全地点或者升井,向值班负责人和矿井主要负责人汇报,并将水患情况通报周边所有矿井。

(5)矿井应当根据水患的影响程度,及时调整井下通风系统,避免风流紊乱、有害气体超限。

(6)矿井应当将防范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情况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