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复习题
名词解释
细胞: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光镜下,细胞可分为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高尔基复合体:是细胞质内蛋白质的加工场所,由扁平囊、小泡和大泡三种基本膜性成分组成。
组织: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 结构,叫组织。人体的组织可分为四大类型,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 神经组织。
微绒毛: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在小肠上皮细胞,大量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光镜下的纹状缘或刷状缘。微绒毛 可扩大细胞表面面积。
血清:血块静置后析出的淡黄色清明的液体,称血清。
血浆:约占血液容积的55%,其中90%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脂蛋白、脂滴、无 机盐等等。血浆和血细胞共同构成血液。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胞核杆状或分2~5叶。胞质 内含颗粒。中性粒细胞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功 能为携带氧和二氧化碳。
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内的液体,经毛细血管静脉端或毛细淋巴 管回流入血液或淋巴。组织液不断更新,有利于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成为 组织和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间充质:结缔组织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发生而来。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 形基质构成。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由1/2l带+A带+1/2l带所组成。
闰盘:心肌纤维的互相连接处,有一条染色较深的线状结构,称为闰盘。 肌纤维: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又称肌纤维。
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位于明、暗交界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
同一平面的横小管分支吻合,环绕肌原纤维。功能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肌纤维内部。
三联体(管):骨骼肌肌纤维内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紧密相贴,形成三联体。功能是将横小管传来的电兴奋(动作电位)传至肌质网,完成横小管向纵小管的信息传递。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细胞连结。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有一体两突。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作用。
郎飞结: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分成许多节段,各节段间的无髓鞘缩窄部称为郎飞结。
尼氏体:光镜下尼氏体分布于神经元胞质内,呈嗜碱性,颗粒状或斑块状。电镜下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
血窦:又称窦状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及某些内分泌器官内。特点是腔大、不规则,内皮细胞间有较大的间隙以进行物质交换。
静脉瓣:由静脉壁内膜折叠而成,表面覆盖着内皮,中间为富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能防止血液倒流。
淋巴小结: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呈圆形或卵圆形,由B细胞密集而成,与周围组织有较明确的境界。
气一血屏障:即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六层: 肺泡表面液体层; I型肺泡上皮:;上皮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基膜; 毛细血管内皮。
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和它的分支及所属的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尘细胞:是吞噬了较多尘埃颗粒的肺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演化而来,具有活跃的吞噬功能,能清除肺泡和肺间质的灰尘、细菌等异物,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肠绒毛:由小肠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扩大了小肠内表面积。
肝小叶: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肝小叶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
肝板、肝血窦、窦周隙及胆小管以中央静脉为中轴,组成肝小叶。
门管区:肝小叶之间各种管道密集的部位称门管区,可见三种伴行的管道,即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胰岛:由内分泌细胞聚集而成的胰岛是胰的内分泌部,大小不等,散在分布于胰外分泌部。胰岛产生的胰岛素、高血糖素等激素通过胰岛细胞间丰富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肾单位:是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每侧肾脏有100万个以上的肾单位。
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睾丸间质细胞:间质细胞位于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中,其功能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
精子形成:精子细胞不再分裂,经过复杂的变态过程转变为蝌蚪状的精子,即精子形成。
黄体: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颗粒层、卵泡膜和血管也随之陷入卵泡腔,在黄体生成素的影响下,演化成体积较大且富血管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为黄体。
排卵:排卵是指成熟卵泡破裂后,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外面的透明带和放射冠与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的过程。排卵大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
简答题
简述液态镶嵌分子结构模型的要点。
细胞膜主要是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构成,其中脂类和蛋白质是主要成分,其排列及组合形式,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液态镶嵌分子结构模型。
该模型的要点是: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其中镶嵌不同分子结构和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每个脂质分子亲水的分子头部朝向膜的内外面,疏水的尾部伸入膜的内部,形成膜脂双分子层的结构形式。从而使细胞膜既具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何谓HE染色?
H-E染色法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染色时使用苏木精和伊红;苏木精是碱性染料,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伊红是酸性染料,将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染成淡红色。
简述上皮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
(1)上皮组织的分布:覆盖于机体和器官的表面或衬贴在有腔器官的腔面。 (2)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大量形态较规则、排列紧密的细胞;少量的细胞间质。
(3)上皮组织的分类:根据功能,上皮组织可分为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和腺上皮(构成腺体,以分泌功能为主)。 (4)上皮组织的功能: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功能。
简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和主要分布。
上皮类型 主要分布 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 单 单层扁平上皮 层 上 单层立方上皮 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上皮。 肾小管上皮、甲状腺滤泡上皮等。 胃、肠、胆囊和子宫等腔面。 呼吸管道等腔面。 复 层 复层扁平上皮 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等的腔面。 角化的:皮肤表皮。 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的腔面。 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的腔面。 上 复层柱状上皮 皮 变移上皮 列表说明血细胞的分类和参考值。
血细胞 红细胞 男 女 计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 分类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正常值 (4.0~5.5)*10^12/L (3.5~5.0)*10^12/L (4.0~10.0)*10^9/L 50%~70% 0.5%~3% 0%~1% 3%~8% 25%~30% (100~300)*10^9/L 试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有粒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①中性粒细胞:直径约10~12μm。数量最多。细胞核呈分叶状,可分2~5叶不等;也可见杆状核。胞质颗粒可分为两种:特殊颗粒染为淡红色,约占80%,颗粒内含溶酶菌、吞噬素等;噬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约占20%。中性粒细胞能作变形运动,由血液进入结缔组织中,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在急性细菌性感染时,其数量增多。
②嗜酸性粒细胞:直径约10~15μm。细胞核多分为两叶,染色质颗粒粗大。细胞质内含有粗大的、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为橘红色;内含溶酶体酶和组胺酶等。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可吞噬异物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灭活组胺以减弱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当患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③嗜碱性粒细胞:直径约10~12μm。数量最少。细胞核亦分叶,但常不规则或呈S形。细胞质内含深紫蓝色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和组胺等。细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