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送别怀人诗复习学案 编制人 :魏继国
基础知识,梳理整合 题材特征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内好友离别,送别之际,涵 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容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标“月” 情志 “水”四大意象。(“长感 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2)烘托:不直接写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人的离情别绪,而是有亲人情人送别。 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叫乐景写哀或反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衬)。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4)想象(也叫虚拟或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虚实结合)。送别诗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常借助想象表达自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章。 对接教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高考真题,热身体验 1.(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4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解析:(1)本题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考查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意象有象征愁绪的江水、离别的扁舟、无根浮云和孤单的沙鸥。抓住这些意象,就可以体会凄清落寞之感。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能力层级为D级。做描绘诗词画面题的一般步骤:①找出诗词中的意象及特点;②描述画面;③概括画面的总体特点。(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抓住“怪”这个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词人情感的作用。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体会语句的含意离不开分析其使用的表达技巧,结合表达技巧体会其表达效果。
答案:(1)春天傍晚,词人在江边送别友人。江水渺茫,友人的舟渐行渐远,词人的视线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天边愁云笼罩,远去的帆船渐成一点,比沙鸥还要小。送别的场景悲凉寂寥,表现了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2)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远望,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
①
一竿高”为由,“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去。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别之情溢于言表。 答题技法,方法归纳 1.要掌握其结构写法。一般是即景抒情,开头是叙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就律诗(绝句)而言,首联叙题写意,颔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颈联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颔、颈联或颠倒并说亦可)尾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2.把握诗的常见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酒、月、阳关、舟、灞桥等。 3.掌握诗的情感内容。送别怀人诗表达的情感很丰富复杂,一般的情感有: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4.掌握常用的手法。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想象、虚实相生,③比喻,④衬托、烘托。 对点跟踪,规范练习 一、传统题型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刘仙伦
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
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注】①艅艎:大船。②襄州:襄阳,京西南路所在地,南宋时宋金对峙的前沿。③叔子:西晋人羊祜的字,他镇守襄阳十年,曾积极策划灭吴,后人因此为他在岘山立碑。
(1)词作的上阕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出两例,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逐句分析词作的上阕。题干明确要求回答修辞手法,考生要在明确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的基础上,根据词句的具体内容以及所给注释来分析判断。注意,只回答修辞手法,答案是不完整的,还要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①设问。“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一问一答,点出张明之所要去的地方(或反问。“如君瑰伟能几”,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高度赞美了张明之的才能)。②夸张。“雉堞连云天际”,“雉堞”与云朵相连,极写襄阳城墙之高。③对偶、用典。“叔子残碑,卧龙陈迹”,运用对偶的手法,引用了羊祜、诸葛亮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明了词人的心迹。
(2)词的最后两句“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阕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重把握词作下阕的主要内容和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建立功业要靠平常的功夫,要提前准备。结合词作的写作背景以及词作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词人希望张明之到襄阳后
①
②
③
能够保家卫国,不能被一时的太平遮蔽眼睛。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希望张明之能够时刻备战,将来能建功立业;同时,可以思考,离别时能够如此叮咛,二人的关系肯定是非常亲密的。 答案:(示例) 这是词人的离别劝慰,他希望张明之入幕后,加强战备,不要“以言兵为讳”,而要以国事为重,建功立业。这两句表明词人与张明之的关系密切,表达了词人对张明之的情深意切。
诗歌鉴赏:京西,路名。宋熙宗年间分京西路为南、北两路,词中提到的襄州,即襄阳,就是京西南路所在地。在南宋,这里是宋金对峙的前沿。从“勿谓时平无事也”等句来看,当时宋金正处于相持状态,所以连前沿地区也保持着平静。这种形势往往助长人们的麻痹情绪,甚至放松收复失地的努力。但是,刘仙伦于此时送朋友到京西幕府,却能以十分清醒的头脑勉励张明之作好战备,为抵抗侵略、恢复中原立功。宋室南渡以后,统治集团不思进取,苟且偷生,一部分人甚至幻想与金人“互不侵犯,长治久安”。所以每当双方暂时脱离军事接触的时候,便是投降派、主和派得势的时候。明白了这一点,也许有助于我们认识刘仙伦此词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上片“艅艎”三句从送客之地落笔。“艅艎”,大舰:“西江”指流经襄阳的汉水:“试问”两句紧
接着展开对襄阳的描写,作者的眼里甚至清楚地出现了那里连云的“雉堞”——遥远的两地,因为抒情的需要而缩短了距离。“叔子”是西晋人羊祜的字,他镇守襄阳十年,曾积极策划灭吴,后人因此为他在岘山树碑。卧龙,即诸葛亮,他出仕前隐居于襄阳附近的隆中。伟,在这里用来盛赞张明之才华横溢。以上五句中,不同时代的三个人也因主题的需要碰了头。 下片“其肯为我来耶”用韩愈《送石处士序》一文成句。韩愈原文说有人向乌重胤推荐石洪,乌重胤说:“先生(指石洪)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耶?”乌重胤当时任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所以词中接着说:“河阳下士”(下士,即礼贤下士意)。“其肯为我来耶”三句是词人对京西南路安抚使辟张明之一事的评论,赞扬其礼贤下士的作风。“勿谓时平无事也”两句则勉励张明之入幕后,加强战备,不要“以言兵为讳”。“眼底河山”三句,转入抒情,苍凉悲壮,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极富鼓舞力量。结句“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再次勉励张明之抓住入幕这一时机,为国家建功立业。送别之际,一再以国事和建功立业相勉励,主客之间愈显亲切,作者送人的情意也就愈显诚挚了。
2.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
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案(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2)与颈联写自己的苦闷心情形成反衬,又以心情的苦闷来衬托尾联对友情的执著,(2分)从而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