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波罗蜜多讲记 下载本文

知道他的内心吗?他心通不是什么高境界,但是你要评价别人,你要有他心通。否则,你怎么能评价别人呢?这都是错误的。

在《自我教言》里有:“不赞不谤自亲属,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不要去诽谤,也不要去赞叹。

我的父母、儿女如何如何的好,我的先生或者太太如何如何得好——就是赞叹嘛。你可以赞叹,但是你不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恶意地去赞叹,这也是一种造业。在特殊的情况下,你可以赞叹,可以表扬。这是方便语,是善巧方便,这个智慧你要有。

有必要的情况下,你也可以赞叹,可以表扬。这是为了度他,或者是为了自己能够更精进地修行。修行是为了解脱成佛,解脱成佛是为了众生。处于这样的发心可以。我们现在,不管是赞叹,还是诽谤,都是恶意的,不是善意的。这是一种贪念,一种贪着。

有些人经常说“我的儿女好,别人的儿女都不如我的儿女”??不要轻易评价别人,不要轻易说别人的是非。这样很容易造恶业,而且会造很大、很严重的恶业。真的,不知不觉地就会导致自己出苦无期的下场!

信佛就要信因果,就要取舍因果,断恶行善就是戒律。戒律就像大地一样。若是没有大地,我们怎么盖楼,怎么行走?同样,没有戒律我们无法修行。佛讲戒定慧,首先是戒,然后才能有定,最后才能产生慧。我们不说特殊情况,一般的情况就是这个程序,这个次第。戒律是根!不受持戒律,不可能成就!现在很多人都不受持戒律,都不愿意受持戒律。为什么呢?有的怕犯戒不敢受戒;有的不懂,不明白受持戒律的必要性。

你想成佛,必须要受持戒律,这是解脱、成佛的必经之路。戒律有好多种:有世间的戒律,有出世间的戒律;还有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戒,密乘的十四条根本戒等等很多。这些戒律也不是都要受,是根据自己的根基、意乐、因缘来受。一下子都受,而且想守住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守住了所有的戒,戒律圆满了,就是佛了。那个时候不受而受,受就是不受,不受就是受。受不受都一样。那时候没有什么可受的了,都是清净的,都是圆满的,都是美好的,哪有什么戒和律啊?哪有什么戒和律的分别啊?哪有什么戒和律的取舍啊?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就佛果,所以要受持戒律。

受持戒律要根据自己的意乐。你处于世间阶段,就受世间的戒;你处于小乘阶段,就受小乘的戒;你修大乘佛法,就受大乘的戒;你修密宗,

就受持密宗的戒。真正的受戒,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轻松自在。你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修行,到时候自然就受戒了。

其实受戒是一种快乐,不是一种痛苦。若是内心不清净,身心不轻松,那就不是受戒,是给自己压力、折磨。因为都不懂,所以都是勉强的,刻意地控制。这都不是真正的受戒。不明理的时候就是这样,明白了以后,就不会这样了。

受戒也是,不是刚开始什么戒都受,而且全要守住。你修到不同的层次,受不同层次的戒律。你的相续、境界在哪个层次里,你就受哪个层次的戒律。都是自然的,到时候瓜熟蒂落。所以,我现在不勉强,大家尽量做。你受戒了以后,不可能不犯戒。但是尽量别犯戒,万一犯戒了,也可以忏悔。

佛非常慈悲,佛讲的法也非常圆融,非常圆满。佛讲戒律的时候,大概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如何受戒。分别讲解了受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仪轨。第二个部分讲戒条,包括允许的、不允许的戒条。没有绝对的不允许,也没有绝对的允许。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允许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必须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是必须的?讲得很细致。也不是任何时候都不允许,这些世间法、缘法都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戒律有性罪、有定罪之分。什么是性罪呢?它的本性是一种罪,叫性罪。什么叫定罪呢?就是佛制定的。性罪,不学佛的人也一样有;定罪,学佛的人才有。

比如杀生、偷盗,这些都是性罪。不管你是学佛还是不学佛;不管是人还是非人,都一样,做了就有罪。定罪是佛制定的,这个是可以变的——随着年代、随着地区可以变。以前佛在世的时候,很多是不允许的,现在都可以允许。

比如说在印度,佛在世的时候,结夏安居是夏天三个月。后来佛法,尤其是戒律传到藏地的时候,就变了,结夏安居是一个半月。以前若是没有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就是犯戒,这是佛定的。为什么要结夏安居?有两种原因,一个是出家人经常到城里、到其它地方化缘,有其它教派诽谤,说释迦族的这些出家人,也不学修,整天在外面化缘。为了避免这种诽谤,佛制定了夏天三个月不许出门,要安居静静修行的规矩。为什么要定在夏天呢?夏天外面虫子这样的众生多。若是经常出去,容易伤害这些众生。佛制定夏天三个月必须要安居,要静修。但是到藏地就不一样了,夏天没

有那么长,就改成了一个半月,这是可以变的。

还有以前在印度,佛在世的时候,规定出家人不许穿带袖的衣服。都是露着胳膊的,上面也不穿上衣,下面也不穿裤子,只是穿袈裟。这是为了和一般在家人或外道区分开来。在服饰上也能看出来他是释迦族,是佛教界的;而且是个出家人。到藏地又变了,藏地和印度不一样:印度气温高,暖和;藏地气温低,寒冷。然后就开许了,可以穿带袖的衣服。

我们再回到戒律上来。定罪根据情况是可以改变的,性罪是不能改变的。任何时候,不管是学佛还是不学佛的人,不管是人还是非人;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藏地、汉地都一样。但是大乘佛法里,是以利他心为主,为了众生的利益,身口的这些恶业都有允许的时候。

我们说过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的公案。大悲商主是个修行者,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他杀了短矛黑人,表面上是杀生,但是他没有罪过,反而圆满了六十劫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不是六十年,是六十劫啊!为什么呢?因为发心!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那五百个商人都是有修证的,都是不退转的圣者。短矛黑人若是杀害了他们,一定会堕落地狱的。为了避免他堕落地狱,大悲商主杀了他。这对短矛黑人来说也是一种伤害,但是这个伤害对短矛黑人来说很小。因为他只是失去了一条命,只感受了几分钟的折磨与痛苦。如果下地狱了就是出苦无期,要感受地狱的痛苦。

对大悲商主来说,他伤害了短矛黑人,使短矛黑人没有伤害到那五百个商人,避免了短矛黑人将来下地狱的果报,这是第一。第二,杀了一个人,却保护了五百个商人的生命。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跟大家讲过:第一个,完全是为了众生,而不是为了自己;第二个,就是对众生利大害小的情况下,这些身三种恶业、口四种恶业都有允许的时候。但是一般在大乘里,尤其是在显宗里,意三种恶业是没有允许的时候。它可以说是性罪,但是也不一定。在密乘里,烦恼也可以转为菩提。烦恼当下就是清净的,不用特意断除,有转变的方法。这么一说,都是以方便为主。

不是讲过么,大乘佛法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若是为了众生,怎么都可以。如果你有智慧,会方便行持,受戒也不难。受持戒律不是一种苦,而是一种乐;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解脱。受戒、不犯戒是最好的了,犯戒也没事。

佛讲戒律的第三个部分,就是万一犯戒了怎么办,还有没有余地?

不同层次里也讲不同忏悔的方法。比如说犯别解脱戒了,有它弥补、忏悔的方法;比如说犯了菩萨戒了,也有它弥补、忏悔的方法;若是犯密乘戒了,也有它忏悔的方法。通过忏悔,都能弥补;通过忏悔,都能返回;通过忏悔,都能清净。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认为受戒是一种压力,是一种约束,是一种束缚。还是不懂戒律,还是不会受持戒律。若是懂得了戒律,会受持戒律的话,不难。刚才说的,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戒律,不同戒律有不同的受持方法,不同戒律有不同的忏悔方法。它不是死的,是活的。

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戒律是定死的,必须要受,绝对不能犯。虽然受戒了,但我们把它当成了一种压力。这样,受戒就变成了一种痛苦。就是不懂戒律,不会受持戒律。主要是你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处在哪个境界里。

佛讲佛法可以分为很多乘:三乘、四乘、八乘??现在我们是九乘次第——红教宁玛派所有的佛法都归纳到九乘佛法里。你所修的法是哪个乘,你的根器在哪里,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很多人都不懂佛法,还讲佛法。他讲的只是一部分,是不全面的。世间、出世间,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不同。

九乘佛法都是出世间的,它从声闻、缘觉开始。大幻化网等许多续部里讲人天乘、声闻缘觉乘、菩萨乘、金刚乘。但九乘次第里没有讲人天乘,没有包括下士道的修法,讲的都是出世间的。小乘两个:声闻乘和缘觉乘;然后是大乘显宗、密宗。显宗一个就是波罗蜜乘,然后其它六个都是密宗里的。密宗又包括外密、内密——即外密三乘:事部、行部、瑜伽部;内密三乘:马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一共六乘,再加那三乘,共九乘。

你的根基在哪里?是声闻乘还是缘觉乘?是波罗蜜乘——显宗,还是密宗?是外密还是内密?不同层次的九乘次第都有戒律——有共同的,也有不共同的戒律。你的根基在哪里,你就去受和自己的根基相应的戒律。这样的话,受戒不会为难你。佛没有为难你,是你自己不会受。

很多人都是东抓西抓,东跑西颠的,学佛修行都是不死不活的。说修也没有修,说没有修也修了;说学也没有学到什么,说没有学也学了一些。这是什么状态啊?自己仔细考虑一下,你到底在干些什么?忙活些什么?你到底在学什么,修什么呢?你修世间还是修出世间?是修小乘还是修大乘?是修显宗还是密宗?你说自己是修密宗的,密宗有六个乘,你在学哪个?

我们很难做到不犯戒。佛讲造业、犯戒有四种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不明理。不明白、不知道这是在犯戒、造业,在迷茫的状态下犯戒。第二个原因是: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下,也知道这是在犯戒、造业;但是不太相信,然后又造业了、犯戒了。第三种原因是:也明白、也相信,但是烦恼重。嗔恨心、贪心一上来,没有控制住,又犯戒了。第四种原因是:串习。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知不觉地犯戒了,不知不觉地造业了。

烦恼是不好对付的,没有一定的正知正见,没有一定的定解,无法能够降伏它。它一上来,我们就得跟着跑——让你骂人你就骂人,让你打人你就打人,让你干坏事你就干坏事。现在很多人都存在这四种问题,还能不犯戒吗?但是我说过,不要紧,你好好忏悔就可以。 但是,如果你认为只要忏悔就可以了,然后你就随便了——“没事,我受戒了也可以犯戒,因为我可以忏悔。”有这样的心态就不行了,以这样的心态犯戒是罪过。刚才是没有办法,有的不知道,有的不相信,没有生起那种深信。有的有烦恼,而且非常强烈,在它面前你是弱者,没有办法。

习气很不好对付,习气难改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犯戒了,还有余地,你可以通过忏悔,一步步地清净。也许你还会犯,但主要是你有这个受戒的意识,慢慢进步了,有变化了就行。以前犯的时候多,现在犯的时候少了。以前犯戒的时候一点都不在乎,现在在乎了。修、炼,慢慢就不犯戒了,就彻底清净了,那时候你就成佛了。——这也是有过程的。如果你因为怕犯戒,然后不受戒是错误的。应该受戒,尽量别犯戒,实在犯了就忏悔。

下面还有饶益有情戒,这是菩萨的戒律。作为菩萨,作为大乘修行者,就要利他,要饶益众生。佛讲四种方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我们现在也是,都发菩提心了,受菩萨戒了。如果你这些都是真的,那你就是大乘修行者,你要负这个责任!你要受持这个戒律!

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仅不恼害众生,还利益众生!在家里、在单位、在外边布施,无私地、没有要求、不求回报地付出!在家里多干家务,多做事情,无怨无悔!在单位,替同事干活,多干几样,多做事情。给你安排工作,你就心甘情愿地去做!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你就帮别人做,无怨无悔!因为什么呢?饶益众生么,你不是要受这个戒吗?所以就要布施、付出。他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一般的情况下就顺着他、随着他。在家里、在单位、在外边都是这样。

爱语就是不要老跟人吵,不要老说这些是非,别老评价别人。“我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