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急救护理学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单选:

1、北欧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的时间是A.20世纪80年代初期B.20世纪60年代初期C.20世纪50年代初期D.19世纪50年代初期【C】 2、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A.1968年B.1972年C.1975年D.1986年【B】 3.美国形成全国性的急救医疗网络的时间是A.1965年B.1973年C.1976年D.1980年【C】

4.我国开始建立正式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时间是A.1965年B.1973年C.1976年D.1980年【D】

5.根据现代医学急救的观点,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A.4分钟B.10分钟C.25分钟D.30分钟【A】

6.装有永久起搏器,除颤电极板应放于离该装置至少--处。A.1.5cm;B.2.0cm;C.2.5cm;D.5.0cm【C】

7.决定危重病人抢救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A.急救医疗总体规划B.院前急救C.区域急救体系D.院内急救【B】

8.患者,男,45岁,因患呼吸衰竭出现上呼吸道梗阻伴有哮鸣音、气喘/频率<10次/分,脉搏<50次/分,伴低血压。由此可将此人分诊为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A】

9.要素膳热量的提供主要是【E】A.脂肪B.蛋白质C.乳糖D.维生素E.碳水化合物 10.肠内营养的机械性并发症多为【B】A.高血糖B.误吸C.腹泻D.水过多E.便秘

11.导致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B】A.体温降低B.pH降低C.PaCO2降低D.血红蛋白变性E.2,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 12.、哪一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B)A.1972年B1979年C.1982年D1966年 13.下列哪项不属于急诊医学的研究范畴(A)A.流行病学B急诊医疗体系C.灾害医学D.危重症病学 14.下列哪项不属于急诊医疗服务系统(D)A.院前急救B.急诊室诊治C.重症监护治疗D.住院治疗

15.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救护理学研究范畴(C)A.急性心肌梗死B.上消化道大出血乙肝炎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6.历史上应用“麻沸散”为病人进行刮骨疗毒术的是(D)A.唐代的孙思邈B.元朝的危亦林C.东晋的葛洪D.后汉的华佗 17.《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A.东汉的张仲景B.明代的李时珍C.汉朝的华佗D元朝的危亦林 18.我国急救医学起源于(C)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19纪50年代

19.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窗口,EMSS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B)A.院前急救B.院内急诊救护C.重症监护治疗D.住院治疗 20.EMSS的含义是(B)A.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B急诊医疗服务系统C.急诊医疗监测系统D.急症抢救中心 21.急救工作开展最有成效的国家是(D)A.中国B.美国C.意大利D.德国

22.接到救护指令,在市区10km以内,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为(B)A.5minB.10-15minC.20minD.20-25min 多选:

1.下列关于我国急诊医学近3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1980年,卫生部召开了“建立城市急诊工作”的咨询会B.1983年,卫生部颁布“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方案C.1986年,中华医学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D.1990年代,卫生部再次明确规定,在医院等级评审中,二、三级医院必须设立急诊科E.2003年,国家投入了巨资建立和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治体系【BCDE】

2.一个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包括A.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B.现场救护C.有检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D.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E.敏锐反应的专业品质【ABCD】

3.院内急救的人手点包括A.开展急救技术的普及培训与教育B.强调急诊科设置的标准化C.重视对医院急诊能力的分级D.重视急救中心的建设E.急诊科设立监护病房或病床【BCDE】

4.急救医学科研和信息管理的内容包括A.抢救方法B.操作规程C.急救药物D.器械的研制和改进E.急救管理模式的研讨【ABCDE】 5.院前急救的特点有A.社会性B.突发性C.紧迫性D.风险性E.复杂性【ABCDE】

6.下列关于同步电复律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有A.除颤仪处于同步模式状态后,应确保病人的每一个QRS波都有定标点,必要时调整监护仪上的R波增幅B.不要用含酒精的纱布代替导电糊;复律次数超过3次或导电糊干后应重新再涂C.对于安置起搏器的病人,不要将电极板直接放于起搏器上D.给每块置于病人胸部的电极板施加约10kg左右的力量,使电极板与胸壁保持最大面积的接触E.应连续清场3次,以确保操作者本人和旁人的安全【ABCDE】

7.中国古代对急症最早最突出的论著是(AB)A.春秋战国的《黄帝内经》B.汉代的《神农本草经》C。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D。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E.元朝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

8.中国历史上对急症有贡献的是(ABCDE)A.东汉的张仲景B.唐代的孙思邈C.后汉的华佗D.东晋的葛洪E.元朝的危亦林 9.现场急救的第一救护者是(CE)A医护人员B.消防人员C.伤病者自身D.第一目击者E.120急救人员

10.急救人员的素质包括(ABCDE)A.高尚的医疗道德B.扎实的理论基础C.良好的身体素质D.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E.果断的思维判断能力 11.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是(CDE)A,流行病的救护B.住院病人救护C.院前急救D.院内急救救护E.重症监护治疗 12.美国的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SS)的特点是(ACDE)A.安全B.实用C.畅通D.规范E.高效 13.急救机构的特点有(ACE)A.整体性B.专业性C.开放性D.系统性E.社会性

14.救护车内的各种药械应该做到(BCDE)A.定期使用B.固定基数C.固定位置D.定时消毒E.定时维修 15.实施BLS包括(ABD)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包扎止血D.胸外心脏按压E.开放静脉通道 16.不宜使用止血带止血的部位是(ACE)A.前臂B,上臂C.小腿D.大腿E.头部

17.包扎顺序一般为(BCDE)A.从上向下B.从下向上C.从左向右D.从近心端向远心端E.打结在肢体外侧面 18.固定的作用(CDE)A.保护创面B.压迫止血C.减轻疼痛D.减少并发症E.方便转运

19.对于开放性气胸者,包扎后采取的搬运方式(CDE)A.仰卧位B.侧卧位C.坐位D.半坐位E.坐椅式

20.急救中心的形式有(ABCDE)A.综合自主形式B.依附医院形式C.急救指挥中心形式D.附属消防的形式E.三级急救网络形式 填空:

1.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的(角色)、(行为)和(过程)。

2.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医学科学中的第(23)个专业学科。

3.院前急救应首先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恢复基础生命体征,再根据病情和现有条件采取输液等措施。 4.(医院急诊救护)是院前救护的延续,是EMSS中最重要而又复杂的中心环节。

5.ICU的管理特点是(强化与集中),其工作实质是(脏器功能支持)和(原发病控制)。 6.对急诊护士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继续教育)是急救护理学的重要内容。

7.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既适应(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又适应(战争或突发事故的急救)。 8.衡量一个地区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院前急救工作的成效评价)。

9.除颤时,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2.5)cm。新生儿可能需保持(侧)卧位并使用(前一后)位放置电极片。 10.(南丁格尔)创建了原始的“监护病房”。

11·我国的现代急救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年代。 12.急诊医疗服务系统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护)和(重症监护治疗)三个部分。 13.(1986)年(11)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14.(现场救护)是院前救护的先导。 15。(急诊科救护)是院前急救的延续,是EMSS的第二个重要环节。 16.现场急救的第一个救护者应是(伤病者)和(第一目击者)。 17.专科ICU常见的有:(心脏监护治疗病房(CCU))、(呼吸监护治疗病房(RCU))、(神经疾病监护治疗病房(NCU))等监护病房。 18.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即(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 19.急救护理可以说始于(南丁格尔时代)。但是,急救护理作为一门专业只有近几十年的历史。 20.急救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思维敏捷,有迅速应变的能力,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集知识、智慧和实际工作能力于一身。 名词解释:

1.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机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妒、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3.医院急诊科是接收、处理日常急诊就诊,以及对院外转送的急诊危重病人进行院内救治的重要场所。 4.,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是以救治急危重症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组织形式,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收治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之一。 5.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和各专科的 “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6。院前急救的运行方式是指“120”受理电话,出动救护车,现场急救,途中监护下合理转送分流。

7.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位执行院外急救服务所覆盖的区域半径,缩小急救半径是急救单位能快速到达现场的重要条件之二,理想的急救半径是5~7公里。 8.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的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理想的是钟。

9、分诊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分类,是急救部门根据病人的分类和分级来决定医疗优先秩序的 一种方法。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 10.稽留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

11.弛张热是指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常超过1℃,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

12.间歇热是指体温突然上升后持续几小时又突然下降至正常,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小时后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 13.抽搐是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强烈收缩,发作形式可以是强直性、阵挛性和混合性等多种形式,临床上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14、心肺脑复苏(CPCR)是指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和保护与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是临床医学尤其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死亡,在瞬间发生或在产生症状后一小时内发生,病人可以有或没有已知存在的心脏疾病,但死亡的发生或其发生的具体时间必须是不可预知的。

16.任何病人因心脏病或者非心脏病的其他原因,在未能预计的时刻,心脏突然停止排血,称之为心脏骤停。

17.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为减轻心脏骤停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治疗,以达到部分或全部恢复脑组织的功能即称为脑复苏。 18.当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无法维持有效灌注,即不能产生脉搏时,称为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19.高级生命支持(ACLS)是在基础生命支持(BLS)的前提下,对心脏骤停或濒停的病人实施的生命支持技术。

20.延续生命支持(PLS)或后期复苏,是指针对原发病或复苏并发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纠正低血压/休克、纠正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防治肾衰竭、改善心肺功能和系统灌注,尤其是脑的灌注,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

21.灾难医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 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涉及急救医学、创伤外科学、危重病医学、卫生 学、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还涉及如地震学、气象学、军事学等有关学粹,是-门与 急救医学密切相关而又有显著区别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22.灾难救援医学是一门需要由政府主导发展、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强的新兴交叉综合性学科,以灾难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为基础,涉及社会学、“管理学、工程学、通讯、运输、建筑和消防等多门学科。

23.灾难救援护理指应用灾难护理学特有的知识和技能,在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的基础上,为减轻灾难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护理相关活动。 24.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25.过敏性休克是指外界一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累及多脏器的症候群。

26.心源性休克是由于严重的心脏泵功能障碍,心排出量急剧降低,不能满足器官和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严重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27.细胞外液低渗,水分过多,超过机体特别是肾脏代偿的能力,导致细胞内水过多(细胞内水肿)并产生一系列症状者称为水中毒。 28.血清钙浓度<2. 2mmol/L (9mg/dl)或离子钙

29.血清钙浓度>2. 6mmol/L (10. 5mg/dl),或离子钙升高>1.2mmol/L。(4.’8mg/dl')称为高钙血症。确诊前应先除外由高蛋白血症引起的假性高钙血症。

30.代谢性酸中毒是细胞外液H+增加或HC0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0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按不同的AG值,可分为高AG正常氯型及正常AG(阴离子间隙)高氯型代谢性酸中毒。

31.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体内酸丢失过多或者从体外进入碱过多的临床情况,主要生化表现为血HC03过高,PaC02增高。临床上常伴有血钾过低,部分可伴有高血压。 32.呼吸性酸中毒是指原发性PaCO2升高导致pH下降的临床情况。根据发病的快慢可分为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和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33.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肺通气过度使血浆H2 C03浓度或PaC0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的情况,分为急性及慢性呼吸性碱中毒两大类。急性者,PaCO2每下降10 mmHg (1.3 kPa), HC03下降约2 mmol/L;慢性时,HC03下降为4~5 mmol/L。

34.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致伤因子引起的损伤称复合伤,典型的有爆炸伤,可由热力、化学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等导致病人损伤。 35.创伤发生后,早期、正确的处理最为关键,伤后开始至伤后一小时以内的时间被称 为“黄金一小时”,它是以伤后在院前、院内抢救的连续性为基础,提高生存率的最佳时间。

36.严重多发伤会直接引起机体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这种原发性损伤被称为第一次打击。在此期间进行手术干预,,即构成“第二次打击”。伤员体内免藏反.应出现负反馈,抗炎反应系统随之增强,被称为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

37.严重的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塌陷,出现反常呼吸,即吸气时塌陷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称为连枷胸。

38.大量血胸积血量在1500毫升以上,病人表现有较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和休克症状,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呼吸困难、脉搏细数和血压下降等。查体可见伤侧呼吸运动明显减弱,肋间隙变平,胸壁饱满,气管移向对侧:叩诊为浊实音。呼吸音明显减弱以至消失。X线检查可见胸腔积液超过肺门平面甚至全血胸。 39、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可弓l起中毒,起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如不积极抢救治疗,可危及生命。

40.部分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者在中毒症状明显好转后数日至一周内可发生病情的急剧恶化,常因突发肺水肿、心力衰竭、脑水肿或呼吸停止而死亡,称为反跳现象。 41.少数病例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迟发性神经损害出现前,突然出现以呼吸肌麻为主的症状群,称为中间综合征。

42.心力衰竭是指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 不足,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 重阶段。 43.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局部供血障碍引起缺血、缺氧所致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脑功能缺损的相应临床症状,占脑卒中的60%~70%,通常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P223)

44.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或胃一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出血部位、性质、量和速度。

45.急性重症胆管炎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胆管内压力升高,肝脏胆一血屏障受损,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造成以肝胆系统损害为主,合并多器官损害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病人除了有右上腹痛、畏寒、发热、黄疸三联征(Charcot)外,还伴有休克及精神异常症状五联征。

46.急性胰腺炎是指各种致病因使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并产生自身消化所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恶心、呕吐以及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一般分为水肿型(间质型)、出血坏死型(重型)和化脓型三类。

47.急性肾衰竭是指因肾脏本身或肾外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短期内肾功能的急剧下降,出现氮质代谢废物积聚,水、电解质失调等,常伴有少尿或无尿。大多可逆转。

4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升血糖激素增加,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射紊乱,临床上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

49.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符合两项或两项以上SIRS的体征并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严重脓毒症是指脓毒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包括乳酸酸中毒、少尿或急性意识状态改变)或低血压。

50.脓毒性休克是指严重脓毒症病人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常伴有低灌注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

51.呼吸困难是指自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表现为张口呼吸,重者出现端坐呼吸、发绀、辅助呼吸肌参加活动,并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目前认为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空气的需要量超过呼吸器官的通气能力所致。

52.心肺复苏(CPR)是基础生命支持(BLS)的主要内容,是指用人工的办法帮助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尽快建立呼吸与循环,从而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为进一步挽救病人的生命打下基础。

53.胸壁、肺、支气管或食管上的创口呈单向活瓣,与胸膜腔相交通。吸气时活瓣开放,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不能从胸膜腔排出;随着呼吸,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增高,以致超过大气压,形成张力性气胸,又称压力性气胸或活瓣性气胸。

54.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大类型。

55.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土,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依赖其供血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进而导致心肌组织不可逆性死亡。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持久而剧烈的胸痛、心电图进行性衍变和血清心肌酶的增高,常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甚至猝死。

56.1CU;即重症监护病房,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病人进行严密的监护、有利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使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5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急性损伤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性地出现两个以上系统或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即急性病人因多个器官功能障碍而无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 简答:

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重要作用。答:(1)急救护理学拓展了护理学的研究范畴;(2)急救护理体现了现代护理的水平;(3)急救护理在急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作用;(4)急诊护士与急危重病人及家属的沟通。

2.简述急救医疗总体规划的内容及目的。答:(1)总体规划内容包括:①急救医疗单位及其可利用的人力和物资资源;②急救人员、急救车辆、急救设备的装备标准,急诊医疗机构设置形式(急救中心、急诊科或急诊室);③对医院急救能力的评价和分级,安排专科急诊的设置意见和发展规划;④建立先进、可行、实用的社会急救通讯网络;⑤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救灾计划纲要和实施意见等。(2)总体规划涉及目标、资源、机构、人员、设备等方面以及财政预算拨款,其目的在于提高抗重大事故发生的急救能力,以防患于未然。

3.简述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答:(1)院前急救的任务:①日常院前急救;②灾害事故的院前急救;③大型集会活动的救护待命;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救护知识的普及。(2)院前急救的原则:①先排险后施救;②急救与呼救并重;③先重伤后轻伤;④先施救后运送;⑤转送与救护相结合;⑥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

4.简述同步电复律的并发症。答:(1)QRS波感知不良。可引起电流的不恰当释放而导致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发生,尤其是电流在T波的升支段释放。如发生室颤,应立即用360J行非同步除颤。(2)导电物质不足或过量导致的烧伤。准确安置电极板和对其正确施压可减少上述危险。多次电击会增加皮肤灼伤的危险。(3)肺栓塞。在慢性房颤病人中较为常见。电复律前使用抗凝治疗可减少此危险。(4)脑血管栓塞。较少见,可发生于心房壁活动度减弱的病人。(5)放电时如他人接触病人或床,可导致皮肤烧伤或室颤。(6)部分病人可有肌肉的酸胀感。(7)偶见一过性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丙转氨酶(AST)升高。(8)复律后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ST段抬高,临床意义未知。 5.院前救护的研究范围。(1)开展对急危重症病人评估方法、标准和检伤分类的研究。(2)开展现场救护技术的研究。(3)开展院前急救护理仪器、设备开发利用的研究。(4)开展院前急救的理论研究。(5)开展对全民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研究。 6.院内急诊救护的研究范围。(1)开展多方位的急救护理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研究。(2)开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手段的研究。(3)开展急救护理管理的研究。

7.简述综合ICU的特点。。(1)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可以表现出许多共同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特征。(2)无论是综合ICU还是专科ICU,都需要对病人基本的生命功能进行连续、客观、动态的监护。(3)ICU病人来自各专科,护理人员则是ICU的专业护土,其专业知识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各种监护技术都需要全面掌握。(4)护理人员参加ICU的病房管理和对病人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 8.简述重症监护的研究范围。(1)开展基础护理与专业理论、技术在重症监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ICU是危重病人高度集中、精密医疗仪器高度集中、掌握监护知识与高超技术人才高度集中的场所。急救医学发展迅速,各种技术相互渗透,许多研究以深人到细胞、细胞代谢、和分子生物水平。只有反复实践和研究,才能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探索出规律,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2)开展ICU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研究。只有实施整体护理。加强心理关怀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论述:

1.试论述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组成。答:(1)急救组织管理机构:急救组织管理机构是制定国家、城市、地区、乡镇的急救医疗体系(EMSS)的指导方针、政策,制定发展急救医疗事业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的机构。(2)急救医疗总体规划是指在急救组织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急救医疗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计划。(3)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已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国家、社会对重大伤害、疾病的应急能力以及公民对疾病的自我急救和救助他人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急救医疗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现代社会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标志。(4)急救通讯系统即急救网络中枢,是急救工作的联络、协调、指挥、调度、传达中心,使医院急救和院前急救工作的环节能紧密结合,反应迅速,安排合理,运行无阻,保证现场病人准确无误地运送到医院,也保证医院在危重病人到达前就做好充分准备,从而快速投入抢救。(5)急救专业培训和科普教育: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对所有涉及急救工作的人员,如警察、消防人员、驾驶员等进行急救培训(包括生命急救技术,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能在现场急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6)区域急救体系:实行区域急救的原则,其目的是保证伤病员能就近获得迅速、有效的救治,避免长途运送而耽误时机,也避免急诊病人过分集中于少数医院,造成该院急诊病人多而耽误抢救时机。(7)院内急救是指充分发挥各级医院急诊科的作用,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高急诊科的应急能力。(8)急救医学科研和信息管理:从事急救医学科研是不断提高急救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2.试述同步电复律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答:(1)适应证:①终止有脉搏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异位节律。病情稳定者经给氧和抗心律失常剂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同步电复律;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水平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表现的病情不稳定者,如心室率超过150次/分,应立即进行同步电复律。②终止迷走神经手法与药物转律失败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药物复律失败的后备措施。③终止房颤和房扑。当房性节律伴快速心室率(>100次/分),发作时间<48小时,并有临床不适的主诉时可考虑同步电复律。(2)禁忌证与注意事项:①左房极度扩大或病程较长的房扑或房颤病人,不主张使用电复律;房颤和房扑的发作时间超过48小时,应慎用电复律,应先排除心房内血栓或使用抗凝疗法后再考虑复律。②病情稳定而地高辛处于中毒剂量范围的病人,禁忌选用同步电复律。③甲状腺功能亢进为电复律的相对禁忌证,因其可增加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④多形性室速(如尖端扭转型室速)时因机器较难识别R波而无法实施同步电复律可先试用药物疗法如硫酸镁,或去除诱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紧急时可直接使用非同步除颤。⑤使用手动电极板时,必须施以足够的压力,以保证电极板与胸壁的良好接触。⑥儿科病人电复律的起始剂量为O.5J/kg,随后的复律能量应加倍。⑦1Okg以上儿童应使用成人电极板或电极片,以减少经胸阻抗。⑧婴幼儿的电极板或电极之间的距离应至少有2.5~5cm。⑨新生儿可给予侧面支撑,并采用前一后位电极放置法。 3.叙述伤口包扎的注意事项。(1)根据受伤部位,选择合适的包扎用物及方法。(2)包扎前因注意清理创面,防止感染。(3)松紧合适,避免循环不良和滑脱。(4)四肢包扎注意功能位,骨隆起处垫衬垫,以保护长期受压的皮肤。(5)包扎顺序为从下向上,从左到右,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不可在肢体内侧、伤口处、摩擦处和骨隆处打结。(6)对外露骨折或内脏器官,不可随便还纳。一先采取保护措施,转院后再行清创修复术。(7)打开绷带时先松开固定结或胶布。(8)对颅脑损伤者可做一个环行保护圈,防止骨折片陷入颅内。(9)对开放性气胸者,应立即填塞伤口用衣物、枕头等加压包扎,然后行闭式引流。

4.如何预防院内感染?(1)建立三级监控体系。一级管理一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一专科护士长;三级管理一护理部副主任;(2)健全各种制度,例如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监控标准、监测制度等;(3)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定期注射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病人的同时注意保护B己。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好易感者。(4)合理医院的布局。(5)作好卫生宣教工作,使病人和家属学会自我保健。

5.试述休克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答:诊断要点为:①病因和病史:有创伤、失血、脱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药物过敏或麻醉药过量等病史。②心率超过100次/min,脉搏细弱甚至不能触及。③器官低灌注表现,如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超过2s、尿量少于0.5m1/(kg·h)或少于30m1/h、神志改变。④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差低于30mmHg。原有高血压者,血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础血压的30%。⑤缺氧和酸中毒的表现。休克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迅速识别,早期发现。②在明确病因前尽早采取支持措施。③确定休克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④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