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讲课稿 下载本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用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

2.学生能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3.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理解,能正确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作为教学重点,这是因为它是认识大气运动的前提,也是解释诸如温室效应的具体地理现象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学习障碍多。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关系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对这些概念容易混淆。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初步知识,在必修1第一章已掌握了太阳辐射有关知识,对本课题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学生仍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原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对概念、理论的归纳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

三、说教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实验法。

四、说学法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2.学习地理知识的观察方法 3.掌握地理理性知识的逻辑方法

21 / 79

4.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讨 论 评 价 总 结 板 书 多媒体展示 分 析 总 结 板 书 多媒体展示 分 析 总 结 过 渡 多媒体展示 板 书 分 析 22 / 79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教 学 过 程 从课题导入,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同时,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要作用。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学生讨论列举与生活和生产相关的大气现象和大气成分。 一、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组成成分比例图 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分析各层的主要特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从生活中的常识导入 多媒体展示1:漳州的玉女峰图,设问山地的温差? 多媒体展示2:漳州的东山岛图,设问早晨和中午的温差? 多媒体展示3: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图,设问地表和月表的温差?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三种辐射及其性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板 书 多媒体演示 游戏互动1 游戏互动2 2.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观察分析。 通过观察,在给定能量传输方向的条件下,学生动手完成能量传输对象的拖放。 通过观察,在给定能量传输对象的条件下,学生动手完成能量传输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 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

1. 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2.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地面大气大气辐射 宇宙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大气水平运动是整个第一节原理推导的终点,也是学生主要能力运用点——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地风向和风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分析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需让学生知道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名称与作用效果,不必对力的合成过程作分析。通过对三个力作用效果的理解,运用“切—垂—偏—延”方法,画出某地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比较两地风力大小。

对于近地面风的形成及风向的变化,也是下一节课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等是难点知识,因此,这部分虽然在课标中也没有具体要求,但也是承前启后的知识和技能,应予以重视。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

大气逆辐射 23 / 79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学会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具体影响。

2.能够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要建立在运用原理示意图的逻辑推导上,本节课依然强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强调把原理同具体地理现象结合起来,在实际中增进认识,培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地理学可的实用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点的风向;结合等压线疏密程度判断两地风力大小。这是第一节的原理推导的终点和主要能力运用点所在。 教学难点:

1.在等压线图上画出某地的风向。这是因为学生不能立刻把对三个力的认识转变成“切—垂—偏—延”的操作方法。 二、说学情

这节课涉及到相关力学知识,学生学习困难较大,对此我们要做相应处理。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已经在在第一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部分补充讲授。力的合成知识,学生要到高一第二学期才能接触,所以对大气水平运动可不讲三力合成的过程。 三、说教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实验法。

四、说学法

遵循由问题探究→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24 / 79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区 通过课后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本节课课前收集有关大气现象的相关材课前准备,师生分享,料,做好课前准备,分组进行活动,分亨交流。 创设情境,活动引入 【活动】①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此时户外的天气情况? ②你能够说出几个有带风字的成语吗? ③你们组找到了哪些有关于大气现象的材料?(图片、视频、文字等) ④师生分亨:教师拿出自己收集的材料与学生一起分享。 ◆有关于天气状况的诗词:夜雨寄北——李商隐;春夜喜雨——杜甫:凉州词——王之涣 ◆阅读材料:子午工程 【教学预测】培养学生阅读地理材料的能力,了解身边生活中的地理。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因时间关系,可建立共亨文档,以便学生课后下载,使用。 【设计理念】让学生全体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通过上台展示,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更加集中注意力进入到课堂内容里。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地理知识的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 【过渡】原来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存在密切关系的大气中复杂的天气现象——冷、热、风、云、雨、雪、霜等都与大气的运动有关。 【结论1】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新课内容】: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间的温度【过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重要能量来源 【活动】阅读《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读图回答: ① 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的分布有何特征? ② 这种分布状况造成何种结果? ③ 为什么赤道地区温度没有持续升高,极地地区温度也没有持续下25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