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领导行为 下载本文

第四章 领导行为

第一节 领导概述

领导工作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表现为对人的管理,即研究人与人的关系。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个体和群体施加影响力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一、领导

(一)领导的定义

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 此概念有以下含义:

1.领导是围绕组织目标的一种行为与行动过程。

2.领导一定得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否则就不成其为领导。 3.领导者是权力的持有者(影响与支配他人的能力与能量)。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二)领导行为

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被称为领导的三要素。 1、领导者(领导行为的主体) (1)职位责任:

①确定组织方向,规划远景目标; ②阐明领导立场,传达组织目标; ③处理各种关系; ④建立各种激励机制;

⑤控制和解决各种突发性的重大问题; ⑥推动组织的变革; (2)非职位责任

①为员工提供一种希望;

②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培养一种组织精神;

③处理各种非工作关系,满足下属和员工工作之外的需求; ④创建领导文化,培养新一代的领导者。 2、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的客体) 3、环境(领导行为的制约因素) (三)领导分类

领导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

1.领域不同: 可分为 政治领导,业务领导,行政领导. 2.层次不同: 可分为 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基层领导.

3.领导的方式: 可分为 独裁式领导,协商式领导,参与式领导. 4.产生的方式: 可分为 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二、权力(Power) (一)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个体影响其他个体(或群体)行为的能力。 (相关内容见中央电大版P196) (二)权力的基础(或权力的来源)

权力从何而来,是什么赋予个体或集体以影响他人的能力?弗伦奇(French)和瑞文(Raven)提出了5范畴分类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权力的5个基础或源泉:强制、奖赏、法定、专家、参照。

1

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

职位权力即领导者的职位所赋予其法定的权力。任何人只要处在某一职位上,就自然地获得了这种权力。这种权力有很大的强制性,下级不得不服从。(传统因素上的服从感、职位因素上的敬畏感、资历因素上的敬重感)。包括:

1、惩罚权(强制权)。是建立在惧怕基础上的,一个人如果不服从的话就可能产生消极的后果,处于对于这种后果的惧怕,这个人就对强制性权力作出了反应。这种权力取决于使用或威胁使用生理的处罚,如肉体的痛苦,精神上的打击,对基本的生理及安全需要的控制。劫匪就是一个例子。他的权力基础就是强制,荷枪实弹使他获得了这种强制性权力,因为人们都惧怕失去某些他们十分珍重的东西——生命。从组织的角度来讲,如果A能解雇B或使其停职、降级,并且B很在乎他的工作,那么A对B就拥有了强制性权力。

2、奖赏权。与强制性权力相反的是奖赏性权力(reward power)。人们服从于一个人的愿望或指示是因为这种服从能给他们带来益处。因此,那些能给人们带来他们所期望的报酬的人就拥有了权力。这些报偿可以是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在组织情境中,我们考虑的是金钱、良好的绩效、评估、晋升等。

强制性权力与奖赏性权力实际上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如果你能剥夺他人的有价值的东西或给他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你对他就拥有了强制性权力。如果你能带给他人某种积极的利益或帮助他免于消极的影响,那么你对他就拥有了奖赏性权力。

3、合法权(法定权)。在正式的群体或组织中,获取一种或多种权力基础的最经常的途径大概要算一个人在组织结构中的职位了。由此获得的权力就是法定性权力。它代表一个人通过组织中正式层级结构中的职位所获得的权力。当学校的校长、军队里的军官发话时,老师、士兵只有洗耳恭听,并且通常是服从。

个人权力,即非职位权力。它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比如:((中央电大版P196))。

(品格因素上的敬畏感、才能因素上的敬佩感、知识因素上的信赖感、感情因素上的亲切感)包括: 4、模范权(参照权)。由于对他人的崇拜以及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超凡的魅力。如果你景仰一个人到了要模仿他的行为和态度的地步,那么这个人对你就拥有了参照性权力。

5、专长权。来源于专长、技能和知识。由于世界的发展日益取决于技术的发展,专门的知识技能也由此成为权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工作分工越细,专业化越强,我们目标的实现就越依赖专家。因此,正因为我们知道医生具有特殊的技能,由此也具有了专家性权力,我们大多数人都听从于医嘱。

总结:(中央电大版P197—198)

注:权力与权术的关系。 三、权力与领导的关系:

领导强调:上下级的一致性,上级对下级的影响 权力强调:下级对上级的信赖,下级对上级的服从 四、领导的作用

1、指挥: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2、组织。组织功能指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合理地配臵组织中的人、财、物,把组织的三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功能。

3、协调: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4、激励: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5、控制。控制功能指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对下级和职工,以及整个组织活动的驾驭和支配的功

2

能。在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中,“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或:(教材P226—228)

第二节 领导理论的研究

一、领导特性论

(一)国外对领导者特性的研究

早期东方和西方国家对领带特性研究都偏重于研究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少观点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决定里他是“治人”还是“治于人”。这种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

总之,在早期和中期乃至近期的领导特质理论研究,有一些不成功之处。主要原因是: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社会现象,很多特之并非完全先天所有,而是可以在工作实践中的培养而获得。个人特征仅仅是领导工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是否可以成为领导者,还要取决于环境和机遇。

近代研究,偏重于领导者个人心理素质和外部特征的分析。 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ret Thatcher)执政英国首相时期,她的领导风格非常引人注目,人们常常这样描述她:自信、铁腕、坚定、雷厉风行……这些特点均指的是特质。无论是撒切尔首相的拥护者还是批判者,都认为她具有这些特质,无疑,他们也都成为特质理论的拥护者。

1、彼得〃德鲁克的观点 (中央电大版P201) 2、美国管理协会的观点 (中央电大版P201—202) 3、普林斯顿大学的观点 (中央电大版P202)

(二)我国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 1、政治素质

(中央电大版P203) 2、知识素质

(中央电大版P203—204) 3、能力素质

(中央电大版P204) 4、身心素质

(中央电大版P205) 二、领导行为论

(一)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由心理学家勒温提出:

1、专制方式: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手中 (中央电大版P206)

2、民主方式:权力定位于集体 (中央电大版P206)

3、放任自流式:权力定位于员工个人 (中央电大版P206)

以上三种领导方式,任何一种领导方式的运用,都取决于环境情况,即需因人、因事、因地、因时而异,三种领导方式各有其特点,而绝不是某种类型一概不好,或某种类型绝对完善;应在具体情况下选用不同方式。

(二)领导连续流

3

组织行为学家坛南鲍姆与施密特于1958年提出来的。

独裁工作为重 民主关系为重 权威的来源领导者运用的职权 权威的来源(三)管理系统理论(中央电大版P208—209)

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人员利克特提出四种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一:“压榨(zha)和权威式”方式。 管理方式二:“开明和权威式”方式 管理方式三:“协商式”方式 管理方式四:“集体性参与”方式 (四)四分图理论

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商企业研究所,由斯多基尔和沙特尔两教授提出。 见书P258—259

(五)管理方格图理论

在俄亥俄管理四分图的几乎上,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于1964年提出了管理方格图。 第一:贫乏型管理。 第二:任务第一型管理。 第三:俱乐部型管理。 第四:团队型管理。 第五:中间型管理。 三、领导权变论 (一)菲德勒模式

教材P266—269,中央电大版P212—214 (二)“途径——目标”理论

教材P269—270,中央电大版P215—216 (三)“不成熟——成熟”理论 中央电大版P217—218 (四)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教材P271—272

下级享有的自由度 4

第三节 领导决策

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领导活动实际是领导者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作为一名领导,他每天面临的各项工作实际上都是不断地作出决策。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诸多处理方案或方法的提出与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面对着各种影响决策的因素,他必须依靠自身的经验、思维等特质对它们进行筛选和运用。

一、领导决策的概念与类型 (一)领导决策的概念 (中央电大版P218)

(二)科学决策应具备的条件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能够付诸实施。 3、决策要追求优化。 4、决策是一种选择活动。 (三)领导决策的类型

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结果的预测程度,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3、按决策的复杂程度及有无既定程序,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4、按决策主体,可分为个体决策和集体决策。集体决策,是由领导集团制定并控制实施的决策。集体

决策的长处在于集思广益,提高决策优化的概率,不出或少出纸漏,同时也防止个人专断。个体决策,就是最后由一个人作出决断的决策。个体决策的长处是决策者能够迅速、灵活、机动地作出决策,在贯彻执行中也便于集中统一指挥,提高工作效率。个体决策的局限性,在于决策者个人素质决定着决策质量,如果缺少必要的制度,或者决策者主观专断,很可能导致家长制、一言堂。

凡属重大问题,如方向性、立法性、战略性、规划性、政策性、协调性的重大问题,都应该由集体决策;而日常工作中应急性、具体性、技术性、执行性、随机性的事情,则由分工负责的领导者个体决策。

(四)领导决策的要素

领导决策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五个要素组成。

1、决策者。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是决策最基本的要素。决策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决策活动的成败。决策者既包括个人,也包括领导集体。

2、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指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决策目标的确立是科学决策的起点,它为决策指明了方向,为选择行动方案提供了衡量标准,也为决策实施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3、决策备选方案。领导决策实际是一种选择方案的活动。对于决策的备选方案,选择的目的是追求优化。对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就要进行比较、鉴别,选择出可行性方案。

4、决策情势。决策情势是指决策面临的时空状态,即决策环境。一个决策是否正确,能否顺利实施,它的影响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决策者和决策方案,而且直接取决于决策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5、决策后果。决策后果是指一项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决策后果一般以语言、文字、图表、计算机软件等形式表现。

二、决策的心理障碍 (一)从众心理

1、对上级领导惟命是从。 2、总是被动地模仿别人。

3、屈从于公众的舆论和多数人的意见。 (二)自我辩解心理

(三)褊(bian)狭与刻板(中央电大版P22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