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1文言文阅读 下载本文

【答案】1. D 2. A 3. C

4. (1)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2)我因而不会在嬉戏中荒废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为这件事而更加严格。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A“致”:得到。B“走”:跑。C“规”:规劝。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试题分析:A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都是代词,“弗之怠”为宾语前置句。B结构助词“的”。C助词,无实意。D动词“到、往”。

3.试题分析:C项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错。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只是描述父母对“我”的教育的严格。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填”“辞色”“嬉”“由是”“益”等字词的翻译。“铨故不能荒于嬉”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一)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二)译文: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牛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的病稍稍好一点, 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父亲如果做错了事情,母

亲一定严肃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 有时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怒气稍微缓解,又反复劝说,直到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牌气急躁,我稍有点懈怠, 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都不和我说一-句话;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得自己疲累。我因而不会在嬉戏中荒废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13、【2018中考·湖北荆州】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杜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释: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

B. ①曾不若孀妻弱子/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吾义固不杀人 D. ①河曲智叟亡以应/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惩山北之塞 B.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 虽我之死 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 《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 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 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 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4. 下面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 B. 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 C. 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D. 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 5. 用“/”给《愚公移山赋》中划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案】1. B 2. C 3. D 4. C

5.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6. 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 【解析】1. 试题分析:B项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都是“竟”之意。A前者“将”,后者“况且”。C前者“顽固”,后者“坚决”。D前者通“无”,后者“逃亡”。

2. 试题分析:C项句子中“之”与其它几项的用法不同。属于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其它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

3. 试题分析:D项“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说法不正确。“其妻”其实是支持愚公的,只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不足以“移山”,所以献疑。但也不能说“坚定立场和决心”。

4. 试题分析:A“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说法绝对。理解错误。B“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错,智叟的唯一目的就是阻止。D“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理解错误。《愚公移山》主要歌颂的是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愚公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矣”等。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甚”“惠”“曾”等字词的翻译。“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句的翻译。“其如土石何”固定句式的翻译。

14、【2018中考·湖北十堰】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 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 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 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 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 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 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世”,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4.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1. A 2.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3. C

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乐”都是形容词“快乐”;B项中的“霏霏”是“连绵不断”,后一个“霏”是“雾气”; C项中的“名”分别是“命名,起名”和“说出”;D项中的“而”分别是“无意义,可不译”和“表转折”。故选A。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山水、得、寓”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注意省略内容的补写。

3.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错误,这与课文主旨相悖,应该是“太守之乐其乐”。据此,答案为C。

4.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既把“醉”和“乐”统一起来,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也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