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检测题附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C.北方多且以旱地为主D.北方少且以水田为主

14.下列解决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措施中可行的是(B ) A.修建水库

B.跨流域调水C.植树造林

D.节约用水

15.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资源叙述错误的是(C ) A.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总体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 B.从时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C.我国各地修建了许多的水库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D.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使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加突出 读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6~17题。

1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依次是(B )

A.陕西省、山西省 B.河南省、河北省C.江苏省、山东省D.四川省、陕西省 17.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 ) A.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B.缓解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 C.利用流域落差发展水电减轻大气污染严重问题 D.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发展内河航运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D )

A.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农作物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C.生活用水一水多用D.大量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19.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B.水资源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C.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原和盆地地区

11

D.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渔场

20.下列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四大渔场中北部湾渔场最大B.我国南方最著名的盐场是长芦盐场 C.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65%来自陆地D.我国近海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4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1)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B )

①石油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太阳能 ⑤天然气 ⑥小麦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④⑤⑥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丰富) ,人均少(不足) 。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a~e代表的土地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d ,a类型所在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

(4)作为中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节约用水做出自己的贡献?(至少提出两项措施) 答案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生活用水一水多用;及时关好水龙头等。(答出两条即可) 22.(18分)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图甲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图乙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1)图甲中,土地类型③为林地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南和东南部 地区;土地类型④为草地 ,该类型与图乙中的半干旱 区分布较吻合。

(2)土地类型⑤中,有零星分布的灌溉 农业区,其农业发展的条件是地处冰雪融水丰富地区 。 (3)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农耕区畜牧业较发达,并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体,其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是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牧草生长 和地形平坦 等。

(4)在内蒙古半干旱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答案退耕还林还草、禁止不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等。

23.(18分)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和海河流域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海河流域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

(1)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的A通天河 、B雅砻江 和C大渡河 的水引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13

(2)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已经调水成功。东线和中线相比,在可调水量和水质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中线调水可以顺地势自流,调水量大;东线调水可以利用原有的河道京杭运河调水,调水量较小;中线水质较好,东线水质较差。

(3)北京、天津都位于海河流城,该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北京和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该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跨长江、淮河 、黄河 水系,最后进入海河水系,该工程主要沿京杭运河修建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该工程主要沿京杭运河修建的原因是利用原有河道,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24.下列漫画是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请据漫画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恨别鸟惊心》反映了滥伐森林,使小鸟失去了生活家园的现象。 (√ ) (2)《小草的哀求》反映了过度放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 )

(3)《飞来的山峰》反映了乱占林地,使林地面积越来越少的现象。 (× ) (4)《背井离乡》反映了水污染严重,应该处理污水,达标排放。

(√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