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遍过专题10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 下载本文

专题10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1.天然气因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 B.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

C.亚铁是血红蛋白重要组成成分,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D.《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 【答案】A

【解析】A.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相应反应为2Fe+H2S=2Fe+S↓+2H),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相应反应为4Fe+O2+4H= 4Fe+2H2O),根据反应可知,该脱硫过程不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A错误;B.脱硫过程: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B正确; C.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若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C正确;D.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放出热量,《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D正确。

2.在火星上工作的美国“勇气号”“机遇号”探测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有关Fe2O3及硫酸盐的信息,以证明火星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还原amolFe2O3所需H2、Al、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3

B.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

C.铝热剂就是单指Fe2O3粉末和铝粉的混合物 D.明矾属于硫酸盐,含结晶水,属于混合物 【答案】A

【解析】A. amolFe2O3被还原得到6amol电子,则分别消耗H2、Al、CO 3amol、2amol、3amol,物质的量之比为3:2:3,故A正确;B. Fe2O3不溶于水,且和水不反应,应加入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后再加KSCN溶液,

3+

3+

2+

+

2+

+

故B错误;C. 作为铝热剂重要组成的金属氧化物,并非氧化铁,也并非泛指所有金属氧化物,而是有一定范围的,即指那些难熔的金属氧化物。而这些难熔的金属氧化物和混合物中的铝反应时放出大量热,也是构成铝热反应的一个重要条件,故C错误;D. 明矾为结晶水化合物,为纯净物,故D错误。

3.把一定量的铁粉、铜粉置于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情况不能成立的是

A.烧杯中无铁粉剩余,有铜粉剩余 C.烧杯中铁粉剩余,溶液中含Cu2+ 【答案】C

【解析】充分反应后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铁离子。A.铁首先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然后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所以可能无铁粉剩余,但有铜粉剩余,故正确;B.若氯化铁很少时,铁和铜都可以有剩余,故正确;C.铁有剩余时,说明溶液中的铁离子没有了,铜单质还没有反应,故溶液中不存在铜离子,故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可能有铜粉剩余,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中都产生亚铁离子,所以一定有亚铁离子,故正确。 4.高磷鲕状赤铁矿(主要含有

、少量

、CaO,

等)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沉积型铁矿资源,以高磷

B.烧杯中铁粉、铜粉均剩余 D.烧杯中铜粉剩余,溶液中含Fe2+

鲕状赤铁矿为原料制备纯度较高的铁红,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红可用于油漆、油墨、建筑物着色剂 B.酸浸液遇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C.洗涤滤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氧化时选用的试剂可以是【答案】C

【解析】A. 铁红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为红棕色,可用于油漆、油墨、建筑物的着色剂,A项正确;B. 酸浸液中含有Fe,遇

2+

、NaClO溶液

溶液生成蓝色的沉淀Fe3[Fe(CN)6]2, B项正确;C.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会破坏

、NaClO溶液作为氧化

氢氧化铁,使一部分氢氧化铁溶解,降低产率,C项错误;D. 氧化Fe2+时可选用

剂,将Fe2+氧化为Fe3+。反应原理分别为:2Fe2+ +H2O2+2H+=2Fe3+ +2H2O ,2Fe2++ ClO -+ 2H+ = 2Fe3+ + Cl- + H2O,D项正确。

5.以某硫酸渣(含Fe2O3、SiO2等)为原料制备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酸溶”中加热或搅拌或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均可加快溶解速度 B.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Fe

C.“沉铁”过程中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O4+2NH4HCO3===Fe(OH)2↓+ (NH4)2SO4+ 2CO2↑。 D.“氧化”Fe(OH)2浆液时,可用氯气代替空气 【答案】D

【解析】A. “酸溶”中加热或搅拌或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均可加快溶解速度,A正确;B. 根据分析可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Fe,B正确;C. “沉铁”过程中硫酸亚铁与碳酸氢铵双水解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2NH4HCO3=Fe(OH)2↓+ (NH4)2SO4+ 2CO2↑,C正确;D. “氧化”Fe(OH)2浆液时,若用氯气代替空气,导致制备的铁黄含量偏低且含有杂质,D错误. 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A. 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变黄色 结论 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 原Fe SO4溶液已被空气中O2氧化变质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氯水,滴入KSCN后溶液变为B. 然后滴入KSCN溶液 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C. 管中 D.

【答案】D

将NaAlO2溶液加入NaHCO3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红色 乙醇发生取代反应 A1O2-结合H+能力比CO32-强 【解析】A.不能排除硝酸根离子的影响,应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故A错误;B.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氯水,原溶液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也可能为原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因此不能判断原FeSO4溶液已被空气中O2氧化变质,故B错误;C.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说明有乙醛生成,乙醇在催化剂条件下被氧化为乙醛,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中碳酸氢钠提供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生成Al(OH)3,说明结合H+的

能力:AlO2->CO32-,故D正确。

7.为达成下列实验目的,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足量氯水可将碘离子氧化为碘酸根离子,加淀粉不能检验,故A错误;B.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可检验FeSO4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故B正确;C.苯与液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条件不合理,故C错误;D.易引入新杂质氢气,不能除杂,应选溴水,采用洗气法除去,故D错误。

8.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实验目的 证明Ksp(BaSO4)<Ksp(BaCO3) 实验操作 向BaCO3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MnO2,滤液蒸发结晶并干燥B 分离KClO3与MnO2制取后的残渣 得到KClO3 C 配制100 g 4%的NaOH溶液 检验Al和Fe2O3反应后固体中是否D 含Fe2O3

【答案】C

【解析】A.向BaCO3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只要溶液中c(Ba2+)c(SO42-)> Ksp(BaSO4),就可以形成BaSO4沉淀,与BaSO4、BaCO3的溶度积大小无关,而且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现象,A错误;B.KClO3与MnO2的溶解性不同,MnO2难溶于水,KClO3容易溶于水,将固体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MnO2,滤液

Fe2O3 称取4.0gNaOH放在烧杯中,再加入96.0mL水,搅拌均匀 取样,溶于足量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说明不含实验目的 证明海带提碘实验中有碘生成 检验FeSO4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实验室制取溴苯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气体 实验方法 浸出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 试样中滴酸性KMnO4溶液 光照苯和液溴的混合物 催化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