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工中级考试题 下载本文

铁路线路工中级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D )不属于我国铁路采用的到发线有效长度。 (A)1250m (B)1050m (C)850m (D)600m 2.( C )不属于线路标志。

(A)公里标(B)曲线标(C)警冲标(D)管界标 3.路基侧沟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 B )。 (A)0.3m (B)0.4m (C)0.6m (D)0.8m

4.当350m>曲线半径≥300m 时,其轨距加宽值为( B )。 (A)0mm (B)5mm (C)10mm (D)15mm

5.铁路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允许速度大于120km/h 线路的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 A )。

(A)1‰ (B)2‰ (C)3‰ (D)4‰

6.直线线路上轨向以10m 弦在轨头内侧顶面下( C )处量取最大矢度。 (A)10mm (B)15mm (C)16mm (D)20mm

7.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以从钢轨顶面上的光带位置判定。下列关于光带和轨底坡的说法中正确是( C )。

(A)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合适(B)如果光带偏向外侧,则说明轨底坡不足

(C)如果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D)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过大 8.( C )不属于钢轨主要参数。

(A)钢轨的头部顶面宽(B)钢轨的轨腰厚(C)钢轨的长度(D)钢轨的轨底宽 9.在60kg/m 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轨端距第一孔中心距为( B )。 (A)96mm (B)76mm (C)66mm (D)56mm

10.在50kg/m 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第一孔至第二孔中心距为( C )。 (A)220mm (B)140mm (C)150mm (D)110mm

11.在75kg/m 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第二孔至第三孔中心距为( D )。 (A)160mm (B)150mm (C)140mm (D)130mm

12.60kg/m 钢轨轨头宽度为( C )。 (A)70mm (B)72mm (C)73mm (D)75mm 13.50kg/m 钢轨轨底宽度为( B )。 (A)114mm (B)132mm (C)150mm (D)148mm 14.75kg/m 钢轨高度为( A )。

(A)192mm (B)176mm (C)152mm (D)140mm

15.无缝线路长轨条截锯为再用轨时可先用乙炔切割,更换下来以后再锯头,但切口与锯口的距离不得小于( B )。 (A)90mm (B)100mm (C)80mm (D)60mm 16.( C ),不属于经审批后予以报废的钢轨。 (A)内部有暗伤或严重锈蚀达到重伤标准的钢轨 (B)侧面磨耗超过二级规定,不能调边使用的钢轨 (C)每根钢轨截去伤损部分后,长度超过10m 的钢轨 (D)经铁道部批准属淘汰型的钢轨

17.钢轨接头在直线地段每节轨上相差量一般应不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 D )。 (A)30mm (B)25mm (C)20mm (D)15mm

18.某地区Tmax=60℃,Tmin=-10℃,在轨温为15℃时调整轨缝,钢轨长度为25m,则预留轨缝a0 为( A )。 (A)12mm (B)11mm (C)10mm (D)15mm

19.轨缝应设置均匀,25m 钢轨地段每千米线路轨缝总误差不得大于( A )。 (A)±80mm (B)±160mm (C)±100mm (D)±120mm 20.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 B )。 (A)18mm (B)6mm (C)5mm (D)15mm

21.下列关于轨缝调整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原设置的轨缝不符合每千米线路轨缝总误差的规定 (B)轨缝严重不均匀 (C)线路爬行量超过50mm

(D)轨温在《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的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轨温限制范围以内时,出现连续3 个及以上瞎缝或轨缝大于构造轨缝

22.调整轨缝作业使用短轨头时,拉开的最大空隙不得超过( D )。 (A)180mm (B)170mm (C)160mm (D)150mm 23.提速道岔铺设木岔枕时,应用( A )过渡。

(A)2600mm×260mm×160mm 的木枕(B)普通混凝土枕(C)混凝土宽枕(D)Ⅲ型混凝土岔枕

24.轨枕每千米配置根数,应根据运量、允许速度及线路的设备条件等决定。当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地段每千米配置为1667 根时,其轨枕间距为( A )。 (A)600mm (B)595.2mm (C)568.2mm (D)543.5mm 25.作用于钢轨上的( B )力称为爬行力。 (A)竖向(B)纵向水平(C)横向(D)扣件抵抗 26.( D )不属于防止线路爬行的措施。

(A)加强轨道的中间扣件的扣压力和接头夹板的夹紧力

(B)采用以防爬器和防爬支撑组成的防爬设备来共同抵抗钢轨爬行 (C)安装轨距杆或轨撑 (D)在线路上进行涂油

27.轨道加强设备伤损应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换,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轨道加强设备伤损标准的是( D )。

(A)轨距杆折断或丝扣损坏,螺帽、垫圈、铁卡损坏或作用不良 (B)轨撑损坏或作用不良

(C)防爬器折损,穿销不紧或作用不良

(D)弹条、扣板(弹片)损坏或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 28.我国铁路规定道床厚度为( C )。

(A)10~20cm (B)20~30cm (C)30~50cm (D)50~60cm 29.关于曲线外轨超高设置的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减少曲线外股钢轨所受的垂直力和水平力,使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垂直磨耗均匀等

(B)便于养护维修

(C)保证轨道稳定,防止车辆倾覆

(D)将离心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旅客的舒适度 30.《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 A ),需用竖曲线连接。

(A)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3‰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4‰时

(B)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小于3‰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小于4‰时

(C)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2‰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3‰时

(D)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1‰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2‰时

31.测速点相距200m,实测时间为5s,则列车速度为( B )。 (A)120km/h (B)144km/h (C)40km/h (D)150km/h

32.在某一铁路线上,曲线半径为600m,列车通过该曲线时的平均速度为66km/h,则该曲线应设超高是( C )。 (A)95mm (B)90mm (C)85mm (D)80mm

33.某曲线半径为400m,超高为125mm,允许最大未被平衡超高采用75mm,则该曲线最高允许速度为( A )。

(A)82.3km/h (B)85km/h (C)90km/h (D)45km/h

34.有一未改建的曲线,其半径为450m,缓和曲线长度为50m,则每10m 缓和曲线轨距应递减( D )。 (A)3mm (B)2mm (C)1mm (D)0

35.曲线半径为800m,列车平均速度为70km/h,则外轨应设置( C )的超高。 (A)50mm (B)60mm (C)70mm (D)80mm

36.半径为300m 的曲线,正线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划正矢差超过( B )为超限。 (A)7mm (B)6mm (C)5mm (D)4mm

37.半径为450m 的曲线,正线圆曲线正矢连续差超过( C )为超限。 (A)14mm (B)15mm (C)10mm (D)9mm

38.半径为500m 的曲线,正线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超过( C )为超限。 (A)18mm (B)15mm (C)12mm (D)9mm

39.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在困难条件下可按( B )递减。 (A)1.5‰ (B)2‰ (C)2.5‰ (D)3‰

40.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 B )。 (A)20m (B)25m (C)40m (D)50m

41.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 A )。 (A)20m (B)25m (C)40m (D)50m

42.曲线半径为650m 的到发线,圆曲线正矢连续差允许偏差为( B )。 (A)6mm (B)8mm (C)10mm (D)12mm

43.曲线半径为700m 的正线,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算正矢差允许偏差为( B )。 (A)3mm (B)4mm (C)6mm (D)9mm

44.曲线半径为800m 的正线,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允许偏差为( D )。 (A)3mm (B)6mm (C)9mm (D)12mm

45.某曲线现场实测正矢之和为2000mm,如用绳正法整正此曲线,则计划正矢之和必须为( C )。

(A)0 (B)1000mm (C)2000mm (D)1500mm

46.某曲线其直缓点的正矢为5mm,缓圆点的正矢为95mm,则圆曲线中点的正矢为( D )。

(A)45mm (B)50mm (C)90mm (D)100mm

47.圆曲线上各点正矢的最大最小值差不大于( C )。 (A)1~2mm (B)2~4mm (C)3~6mm (D)4~8mm 48.圆曲线上各点正矢的连续差不大于( B )。 (A)1~2mm (B)2~4mm (C)3~6mm (D)4~8mm 49.无缝线路长轨条的( D )可以设置在曲线上。 (A)伸缩区(B)缓冲区(C)伸缩区和缓冲区(D)固定区

50.非同类轨枕不得混铺。混凝土枕与木枕的分界处,距钢轨接头不得少于( C )轨枕。

(A)3 根(B)4 根(C)5 根(D)6 根

51.曲线超高顺坡坡度,最大不得大于(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