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
第 期 第 课时 教学课题:入则孝 教学内容: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教学目的:教育孩子懂得古人如何对去世的父母尽孝道,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哪种精神! 教学重点:丧尽礼 祭尽诚事死者 如事生 教学难点:诚 教学方法:引导、互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道具:故事、图片 1.组织教学(见上课流程):见附录 2.复习检查: 1) 分享上节课布置的《弟子规》行为实践作业完成情况; 2) 抽背《弟子规》(背的好的可获‘读经奖’) 3.新课进行: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的“入则孝篇”如何孝敬父母。 2)引入:故事:子路负米 子路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他少年时家中十分贫困,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只能用野菜充饥。为了供养父母,他常常到很远的山林去砍柴,然后把柴卖了,买米背回家。左邻右舍都称赞子路是个孝子。 日期: 校稿人: 签到学生数: 多年之后,子路的父母相继亡故,子路便到鲁国都城曲阜拜孔子为师。 公元前496年,孔子带弟子们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他们周游了陈、卫、蔡、齐等国以后,到达楚国。 楚昭王很钦慕孔子,派人送来了一百辆车子、一万钟粟米,邀孔子前往国都郢城。 路上,子路感叹地对孔子说:“从前我在家中侍奉双亲,吃的是粗劣的饭菜,到百里外去打柴,换了米背回家。挑重的东西走路,不能选择休息的地方,吃力了,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家境贫困,双亲年老,不能选择出外做官,因为出外做官,双亲就没人奉养了。现在跟着先生周游列国,楚王供给这么多车辆、粟米,坐的时候铺设锦垫,吃的时候鸣钟列鼎,现在我即使再愿意吃野菜、为双亲背米,也已经不可能了。” 孔子听了,赞扬他说:“你侍奉双亲,父母活着的时候可以称得上最大的孝心;父母亡 故后,你又能时时怀念他们,你真可以说是个大孝子了!” 思考: 1、子路有米吃了,他首先想到什么? ——想到不能再给父母送吃的。 1)出示内容: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1) 读偈颂: (1) 范读; (2) (3) 仿读(教读); 品读。 2) 讲偈颂: 颂词讲解:“丧尽礼 祭尽诚”:这个颂词告诉我们,办理父母的丧事完全按照礼法去 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就如同他们在世间一样,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 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祭” 就是在每年固定的时间祭祀父母,这是我们中国人很好的美德。祭要尽诚,每次的祭祀不一 定要搞的很复杂,但是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 “事死者 如事生”:侍奉父母的态度,跟生前绝对没有两样,祭拜的时候,亡人虽已远离我们,但仍应像他还在我们身旁一样对待,父母对我们的希望和教诲,绝对不会因为父母离去而有所改变,甚至要更加努力才对,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生活引申:引导孩子们生活中如何运用 某地一企业家的奶奶去世,在当地搭抬唱戏,响工还请了八台,同时还请了二人转剧 组唱了三天,占用人行路、行车道九天,车辆不得不绕道而行,围观者更是不计其数,整个 丧事在外人看来喜气洋洋,天天琐呐不断,歌声嘹绕,歌手随着欢快的节奏在台上边歌边舞。 耗巨资,办丧事,世人都说是孝子贤孙。他们这么做有没有意义?和刚才古人的故事相比, 哪个才是真正的孝?(请小朋友举手回答) 故事引用:故事中的榜样是如何做的呢? 有一位父亲,他也是侍奉父母很孝顺,后来父母走了,他在固定时间都去扫墓,他的 两个孩子都看在眼里,幼儿园有一天发给他们一人一颗很好吃的糖果,这两个孩子没有当场 把糖吃掉,反而拿回去给了爸爸,他爸爸看了很感动,然后儿子就说:“爸爸,爷爷奶奶在 的时候,您每次有东西都会先给爷爷奶奶吃,纵使现在爷爷奶奶已经去世了,您也还常常带 东西去祭祀,今天我们学校发了两颗糖果,也给爸爸先吃。”所以,这是上行下效。 深层辨析: 这个颂词,告诉我们:追思父母不一定走形式,要经常能想到父母教育我们,指导我们,教诲我们的种种言行,或者其他很有道理的情形,我们都要牢记在心里。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因为我们要禀承父母所教我们的,能一代传一代,这样才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