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到苦的境界?感同身受这句话是假的,不能感同身受悲心发不出来。你们那儿虽然是个幼儿园,是不是也要吃苦? 班主任:需要吃苦。 陈老师:大量习劳是不是?
班主任:对。他们虽然小,但是我们也教他们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所以当他们洗完澡以后会有大量的衣服,尤其是冬天,这些小孩子,当然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教他们来洗。那他们有时候会一直洗一下午。 陈老师:绝对不让用洗衣机。 班主任:没有用洗衣机。
陈老师:那个东西把人的品德都给破坏了。 班主任:对。
陈老师:不是我们老祖宗糊涂、傻,发明不了,我们那么高的智慧这点东西算什么,这些东西,高科技一发明,人的品德统统就像人的器官一样,统统都退化、堕落了。
班主任:他们这些孩子们用手,用小手在搓衣板上搓这些衣服,有时候一洗洗一个下午,晚上吃晚饭的时间就要推后,一直洗到晚上七点多才洗完衣服。洗完以后他们很疲倦,因为中午没有睡觉,然后去吃晚饭。吃完晚饭他们就非常地劳累,这个时候老师就会问他们,就会问他们什么呢?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面有时候要辛苦地工作,他们是不是每一顿饭都是按时吃的呢?当他很忙的时候,他吃不上饭的时候,你们想一想他们有多饿,他们有多辛苦,多么不容易。所以这些孩子通过这些习劳,他知道了父母养育自己有多辛苦。所谓「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陈老师:就这句话,唐太宗李世民每次读到这的时候都流眼泪,那是帝王,帝王也是父母生的。所以你们这堂课太好了,习劳受苦,佛教的。大家想想为什么佛要教给这个?培养、保持大家的孝心。这跟孝心有什么关系?这我们听明白,你这一讲我们就听明白了,父母就是受苦过来的,你不受苦,你那个孝心从哪来?所以现在长辈伺候他,他就不孝。为什么?他不知道父母有多苦,他何来感恩心?不知父母苦,何来感恩心,这句话有道理。人只有感同身受了,他那个悲心、孝心、惭愧心、忏悔心才能生出来。原来是这么苦,对,你以为呢?所以什么事情一定让孩子去做。你们那些小朋友,四五岁也好,这么苦没问题吧?
班主任:没有问题,他们非常健康。有时候他们洗完衣服以后这个小手伸出来,因为他们手很稚嫩,有时候在这个洗衣板上摩擦有可能起皮了。
6
陈老师:洗破了。
班主任:然后跟老师说,老师我这手好疼好疼,我就告诉他,你这回知道你妈妈的手为什么摸起来是很粗糙的了吧?那她是天天洗、年年洗,为你们,照顾你们,所以手才变成这个样子的。
陈老师:这就是最珍贵的孝道的教育、「父子有亲」的教育。「父子有亲」大家一定要记住,不是父母光亲孩子,父子都有亲,【父有亲 子有亲】,我们做过这么一个节目,现在父母天天感叹,痛苦,我对他是真有亲,孩子对我们是真没亲,哪去了呢?这堂课没上。你这一听就听明白了。所以不做到不行,不做到什么?不做到受苦不行。你看那大匾“戒苦为师”。
班主任:对,是这样的,老师,我们总会说习劳知感恩,我们这边比较大的学生,比如说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两个同学她要负责做五十人的饭、六十人的饭,而且包括蒸馒头、蒸花卷、蒸包子,这些都要做。在这个习劳的过程中,她不但能够体会到父母的恩德、父母的辛苦,她本身的习气她也会改。她在做这些人的饭的时候,她在吃饭的时候,她就不会去挑食,不会去觉得这个味道咸了,那个味道重了,这个甜了那个淡了,她就不会这样。
陈老师:她就知道她长大不光有父母,还有很多人的付出。那些人付出那种苦她都体会到了。你挑三拣四,你做去?她就不挑了。再有,她还能体会到父母养她靠什么?挣薪水。薪水哪来的?去蒸蒸馒头去,去做做饭去,你妈妈爸爸给人家当小时工,你自己干干苦力你就知道,给你买袋奶粉,这钱从哪来?这么苦!对,你以为呢?「以苦为师」,这个教育我们就听懂了。为什么要受苦?不受苦他怎么当人?
班主任:对。而且学生在这种受苦的过程中,他也会懂得就是人生活在人世间,不单单是只有人,它还有天。你比如说用大锅做饭的时候他要烧柴火,他要看老天的眼色,下雨的时候柴火会被淋雨,他就有一种印象,他就会先去把柴火拿到房间来,拿到屋子里来,不然的话雨都浇湿了,他就没有柴火去烧。所以在这种习劳的过程中他慢慢他会动脑,他慢慢他就知道还有天,天原来跟人还有这样的关系。
陈老师:所以像这样的孩子,他们看到电视里那些新闻曝光的把树砍了,他就难过。都砍光了,生火没柴火。那有人讲有天然气,天然气不是无穷无尽,这些都用光了怎么办?他就有这概念。现在你问这孩子大米从哪来?他告诉你从超市来,超市长大米,都没人教。所以怎么样?他们长大了任意地破坏自然。所以「以苦为师 以戒为师」,让他对天地自然、对周围的一切,不光是人,对自然、对一切他都有敬畏心,恭敬、感恩、害怕。
7
班主任:我们小的时候我记得,老师,小的时候,农村家里面都种地,当种地的时候,比如说五月份你要种地的时候,天不下雨你这个种子你就没有办法去撒进去,你就必须得等到下雨你才能撒这个种子。我们在学校这边也是这样的,有一块小地,学生们要自己种。夏天的时候会特别热,种什么什么不长,这个时候学生就知道菜是真不容易长出来的,那会儿他会知道,人他不爱护大自然,这种天气它无常或者是它变化,不按照节气来,太阳会太热,东西它就不长。 陈老师:干旱。
班主任:对,干旱。他就知道人要随顺着大自然,不能破坏大自然。 陈老师:有这种观念的学生长大了做官,那些破坏自然的项目多少钱他都不同意。因为知道这样做得到钱,人都死光了。好官员从哪里来?「以苦为师」,他有这个概念。好人是教出来的,靠什么呢?持戒、吃苦。
班主任:很多的家长还有老师对习劳还有一种误解,就是说我用一段时间来让孩子体验体验习劳,体验体验吃苦,经常有这样的叫吃苦体验夏令营,他认为这样子就可以帮助孩子增长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德行和能力,事实上它的作用是很小的。真的这个劳动吃苦要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要让这个孩子知道生活里面一大部分就是由吃苦组成的,这样子他的品性、好的品德才能够养成。所谓「居有常 业无变」。所以他才能知道爸爸妈妈不是一时高兴他才去受这次苦,他才去吃不着饭,而是说他天天都要如此,年年都要如此,来养活这个家很不容易。那我们要辛劳地、勤快地劳动,要努力地孝养父母,这个也是要持之以恒的,否则的话他就很容易流于一种形式。你真的让他去做了,他就觉得怎么还要做这么久,怎么这么累,他就坚持不下去了。
陈老师:中国有句老话,「事」,就是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事非经过不知难」,你要不让他亲自去做一次,他是不知道这个事情有多难有多不容易。所以说让孩子们做什么,除了我们刚才讲的奉事师长、孝养父母,我们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干吗?学会做饭,学会做苦力。你看你们的学校里边那学生,抡着锹在那铲土,那些都是说实在话现在外边那些农民工在做的,学生也要做。为什么呢?农民工有没有孩子?那些孩子都要体会你的父亲是多么地劳累,多么地苦,那大太阳顶着,让他知道养家糊口之不易。所以任何一个学校,其实无论传统文化还是外边的世俗学校都应该有这堂课,而不是体验。什么叫体验?我今天心血来潮了,我试试,以后我不弄了,那行不行?你爸爸是天天得在这儿这么干。他才知道苦的滋味、活着的滋味,他才知道什么叫活着。现在的年轻人、孩子一代不如一代,不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是活着。
班主任:老师,实际上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在最开始做这些苦力、重体力活的时
8
候他是很痛苦的,很不愿意做的。而且比如说像下暴雨,下暴雨的时候一般孩子在家里肯定是父母把孩子保护起来,然后家长去出去比如说关窗户,做这些事情。然后到学校里,老师就会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们去做这些事情。但是我们就发现,一年、两年、三年以后这些孩子就不觉得这些事情有什么苦了。 陈老师:用不了三年、两年,哪那么长时间,半年就改过来。 班主任:是。
陈老师:他只要听话,父母在那配合。如果老师在这说你一定要受苦,一定要这样做,那家长总在那说不行,手都出血泡了,你累了,得吃点钙片,你这一句话这孩子就得瘫那儿,他受不了了。
班主任:是。我们有的孩子,比如说一打雷、打闪,半夜睡得正香唰就坐起来,然后马上去检查窗户。但是也有的家长就是很心疼孩子。 陈老师:那叫溺爱。
班主任:是。那个孩子就讲,我这手上破了,妈妈就特别紧张,“你手怎么破了?”“我干活的时候磨破了。”“不行不行,我得去跟老师说,老师有没有给你贴创可贴?”就问,然后孩子说我贴了。“不行不行,下午我要去跟老师讲,你不能再碰水了,暂时先不让你劳动了。”
陈老师:你讲这个话就提醒大家,不是孩子吃不了苦,是父母长辈舍不得,他们受不了。你就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能成就?有根源。你谁都不要怨,你怨谁?有好老师有好环境,你不让。你这就知道,师父常常讲,哪一个孩子来到世间都可以教,成圣成贤,都是佛菩萨,你怎么给教成这样了呢?这一个个都是败家子,你怎么教的?教得不如法、不如理。
班主任:老师,我们也发现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年轻人不幸福,特别是很多大学生,我们也听说一个月花了三万块钱,父母给的钱,挥霍,挥霍了三万,不高兴,不幸福。我在想如果说这些孩子他体会到吃苦的教育,他知道钱是怎么来的,我相信他就不会不幸福了。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他越这种享受他越不幸福。
陈老师:我在小的时候,经常爸爸总训斥我,真是严父。我放学回家,小学,挑食,没学过【弟子规】,「对饮食 勿拣择」,往那一坐,皱眉头,又吃这个菜!爸爸一敲桌子,不愿意吃一边去,滚开,就这个。我然后就流眼泪,那饿呀,得吃,在那吃,那也得吃,下次就不敢了,然后到厨房里去找有没有什么自己喜欢吃的,没有,因为那个时候穷,八零年代的时候。所以你就知道,严父。周围的环境不要太要什么有什么,不要,这个孩子就好教。如果说周围,家里就是个超市,要什么有什么,那父母就是不爱吃马上赶紧快做,不让他吃苦不
9
行。所以说不光是过这个苦力,「苦其心志」,下边是什么?「劳其筋骨」,让他习劳,「饿其体肤」,什么叫饿其体肤?我们有个体会,你看有的孩子,他怎么样?偏食,挑食,就爱吃这个。你告诉他,你从现在起一年不许吃。有这个必要?有这个必要。为什么?你要把他成圣成贤要把他教出来。爱吃苹果,真爱吃吗?真爱吃。好,不许吃了,还就拉倒了,一年甭吃了。这孩子一年不吃苹果没什么事,但是他的德行成就了,不比别人矮,不比别人傻。反过来你惯着他,那真有可能比别人痴呆,是一个小人、软骨头。所以「苦其心志」这个苦就更高了,他不是习劳那个层面了。后边说得很详细,「行拂乱其所为」,他想要什么不给他。你看看,一切都是克制他的欲望。所以这孩子从小欲望低,他长大受苦就少。你们体会是不是?
班主任:是。这些孩子刚才我们讲的洒扫应对也好,讲的习劳也好,其实它就是培养孩子屈己,就是委屈自己的这个能力。 陈老师:屈己。
班主任:对。能让自己委屈下来,就是说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喜好,然后为了别人,我们在家里为父母,在社会上为朋友、为长官。 陈老师:这就是克己复礼的伟大。
班主任:对。这个屈己的训练有什么好处呢?实际上在现在社会中我们看到很多孩子遇到的这些危险,他将来遇到的这些灾祸,就是因为他不能屈己。我听过一个新闻,它讲说一个孩子在路边玩,这时候这个路边有个小摊,早餐的摊,有几个年轻人在那里喝豆浆。然后吃的时候这小孩玩就不小心把脏东西溅到这个人的身上了,结果这几个年轻人就非常生气,就说这个孩子。我想这个孩子应该也是强嘴狡辩吧,他不知道要屈己,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陈老师:好争,不服软。
班主任:争辩了几句,结果没有多久,这伙年轻人就回来,回来以后把这个孩子骗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山上,用麻袋把他的头裹起来,然后把他活活地打死。这是真实的事情,我拿这个事情经常去教育学生,我说你们看,你不知道「言语忍 忿自泯」,你就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地还有一些例子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孩子他很懂得伦常,他很知道屈己,委屈自己,他就会化险为夷。我曾听一个犯罪心理学家他讲,他研究很凶残的犯罪分子,他就问一个犯罪分子,他说你杀人有没有选择的?因为他很凶残。他说有。他说那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他说我要杀这个人,如果他跟我对面走过来他跟我点了个头,他冲我微笑一下,或者跟我打了个招呼,说个你好,他说这样的人我都下不去手。 陈老师:你看,听到了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