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学方法 下载本文

四、识字教学方法

如何进行汉字教学,海峡两岸、华语区的好几代教师为之付出了辛勤的探索,诸多的识字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主流的“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字理识字”,支流的“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谜语识字”“听读识字”??主流也好,支流也罢,都在识字教学的舞台上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无论何种识字方法,都是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辛勤探索的结果。

但是,当很多方法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斟酌的问题是到底哪种方法能够更高效地教学生识字,识字的效果最好,数量最多。所谓效果好,我们认为就是经教师认真教过的字,要实现以“会用”为目的;所谓数量多,首先是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帮助学生理解了哪些字;其次是经教师认真教过的字,学生能据此举一反三,自己去学习更多的字。基于此,再探讨方法问题,就有了一个标准。

案例一中,教师能够清楚地设计几个教学环境:导入——识字——读文——写字。环节简单,目标明确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太复杂的设计会弄晕孩子,太多的目标不易实现。因此,本课书的目标主要就是识字、写字、背诵这首儿歌。识字教学中老师设计了对所有字形都进行讲解的步骤,但是使用了不同的讲解方法,比如哪、吧、吗三个字采用了类聚集中的方法;礼服联系生活实际又回到课文中;告诉侧重于意义的讲解;安采用的溯源的方式;乐采用多音字区别的方式;告则采用谜语识字的方法;话则勾连了学生已经学过的活等等,这些识字方法呈现在一节课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汉字特点做不同的讲授方法的区分。这些都是宝贵的自觉意识。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的部分提出要在第一、第二学段“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老师丰富的教学方法无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的参考价值。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

成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里小学生,语言的表达和习作方面均存有较大的困难,教师对作文的教学也的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每每单元习作,学生习惯性就去找例文来读,照着例文的模式大体修改后来完成作文。这样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关注学生生活,激发习作兴趣,培养成就感

通过学习,知道习作要注意做好学段教学。激发兴趣,从“怕”表达到”爱”表达。习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从词句的训练抓起。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述,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习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求具有比较自觉习作的目的。同时,习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习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意识,内容真实

小学生习作所需要的素材一般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些经历往往都是无意注意,留在学生脑海中的记忆淡薄,表象模糊不清。因此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明白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并自觉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我们要引领学生带着“真”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习作;带着情感恩父母、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谢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智慧,给了希望和爱的人们。激发学生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好而又价值的人、事、景,关键的是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去感悟。这就要求教师要教学有法,指导的法,学生才会真心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引导学生仔细去观察和分析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身边景,以真实的感受,见闻,信息为素材自主习作,真实地反映生活,习作才会富有表现力,才有感染力。 三、审清题,明目标,选素材

在习作时,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体,捕捉素材,引导学生审清题意,确定写作范围,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通过具体教学目标让学生表达内心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在说话听及不到的场合,就作文。因此作文子让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下。”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应引领学生融入美好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根据题意选好习作素材,捕捉素材,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和素材的组织能力,习作时才能做到“文思泉涌”。 四、勤动笔写 用好素材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五、加强课外阅读,积淀文化底蕴,提高写作能力

习作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拿到习作题目无从下手或在习作中无话可说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缺少读书,缺少文化底蕴的积淀。我们只注重课堂教学,不注重课外阅读和积累,不能把阅读习作很好地融为一体,各行其道。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整体性思考,系统性思维。我们的教学研究,有时候就像是把一面镜子打碎了,摔成一小片一小片,每个人拿一小碎片在那里研究,等把每一个碎片研究完了,再把这些碎片

拼到一起,已经不是原来的镜子,也不是事物原来的面貌。如何把知识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在阅读学中整合起来,并使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一个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不但学生要读书,教师要首当其冲的读书,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生的转型。当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水平后,要继续推动教师不断前进、不断超越自己的内动力,应该是通过大量阅读而获得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包括教师的专业理想、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这些都应该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广义的师德内容,也是现代教师专业化素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学作文教学,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简单复制,要脚踏实地、求真求实,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习作时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写真实,另外,老师还要十分重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要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的积累,课内外的读写结合,扩大课外阅读量,背诵好的篇章、好的段落的训练一定要加强。

这篇教学设计是我在本学期教学的内容之一,经过教学后,我发现初次教学设计存在着不足之处。经培训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跟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在这个学习平台上我看到了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PPT课件等。经过这次的学习后,我把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再提升,

形成了我的创新性培训成果。

《松鼠》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10松鼠

二、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三、 教学目标: 1、

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机警、矫健、清秀、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 3、 4、

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