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构成
第一节 “语文课程内容”及相关概念
一、概念辨析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一向实行国家统一的课程研制体制。这种体制很大程度上将课程与教材两个不同的层面(范围)重叠起来,客观上造成了课程与教材层面、教材与教学层面不同问 题的混淆。拿语文科来说,既定的教学大纲与既定的教材几乎可合二为一,而在教学的实践中,语文教材(教科书)的权威实际上又要超过教学大纲——不备有“语文教学大纲”的学校、没读过“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师,不在少数;而教学则必须“以本为本”。
这样,几乎所有的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都堆积到了语文教材研制或编写的层面,语文教材编写,便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起语文课程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的职责。语文教材的研制或编写、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与体例,很大程度上,被不无夸张地误认为就是确定语文课程内容的“科学化”、制定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规律”。 反映在术语上,是不辨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文(选文)内容,诸种含义紧紧地纠缠在一起, 乃至张冠李戴。“语文教材内容”,长期以来,人们或者将它混同于“语文课程内容”,或者将它混同于“语文教学内容”,甚至混网于“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内容”。
二、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
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或称课程要素)就是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生需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
语文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是课程层面的概念,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这一问题,特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从学生的角度,它是学习的对象,因而也是对学什么的规定。
语文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内容是教材层面的概念,回答“用什么去教”这一问题。从学生的角度讲,也就是通过什么去学。主要指为了有效传递、显现课程内容诸多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资料,包括例文及近来鉴别出来的样本和用件类型的选文。
语文课程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教什么”的问题与在“教什么”既定的前提下“用什么去教”的问题,两者有因果联系。教材内容必须反映、体现课程内容。另一方面,程内容必须“教材化”。教材化,就是通过具体事实使学生学习(课程)内容。
三、语文教材内容的含义
语文教材内容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 定篇
定篇是语文课规定的要素之一,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 例文
“例文”是为相对外在于它的关于诗文和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服务的。成篇的“例文”,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给语文知识的学习添补进经验性的感知。但是,感知教具并不是教育学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果将选文当作要求学生掌握的课程的内容,学习选文的目的在于掌握选文本身,那么选文被当作定篇处理;如果仅仅将教材中的选文作为学习课程内容的途径,那么该选文被当作例文处理。
样本
与“定篇”一样,作为“样本”,一篇选文也要同时教学与样本相关的许多方面。但是,那许多的方面主要不是来自选文本身,更不是来源于权威(专家、教材编辑者、教师等)的阐释,究竟教学多少个方面、哪些方面,除了依据“样本”之外,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读与写、文学鉴赏的现实状况。
用件
用件是指把选文作为处理某种内容的工具。就教材编辑角度看,这类选文关键不在于“学”文,而是“用”这文里的东西。它的功能主要是向学习者提供信息、介绍资料,让学习者获知所讲的事物。用件有三种: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提供资料文。
四、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一)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二)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1.教材内容应做到“教学化”,即贴近教学实际的要求形成具体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材并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传递,也不等于课程内容的精练表述;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理想境界,是形成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
2.教材(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导、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
第二节 “定篇”与文学、文化素养
一、定篇的含义
“定篇”,是语文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
二、文学、文化素养的确切所指(定篇)
(一)定篇及其意义
语文课程肩负着培育文学、文化素养的重任;而文学、文化素养在语文课程有特定的所指,它以确指的“定篇”呈现。掌握以“定篇”身份进入语文教材的世界和民族的优秀的文化、文学作品,其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大项目。
(二)定篇的功能
“定篇”不承担任何附加的任务,诸如语法教学、写作训练等等。同样,“定篇”也不俯就任伺的学生,不管生活处境如何、不管阅读情趣如何,如果“定篇”真是“定篇”的话,那么每个学生都应该按同样的要求去学习它、掌握它。在“定篇”的意义上学习文学作品,正如朱自清所指出的,“该只是了解和欣赏(理解和领会)而止”。
(“语文课程要有一个基本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全国最有权威的学者来编,选的篇目必须是适宜中学生读的、众所公认的名篇,然后固定下来,十年八年不变,这样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念书,一提起那些文章,大家都读过,使全国的青少年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语文水平。
——施蛰存)
三、“定篇”的课程内容
文学作品有近乎无穷的蕴涵内容。作为“定篇”的选文,课程的内容,是文化、文学等专门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说。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内容,还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选文本身,而最终落实为“理想的读者”对该选文“权威的阐释”——在我国的语文教材,表现为注释、助读(导读或提示、旁批或点评)文字、尤其是课后练习题的指令。对学生来说,学习的内容都是相对外在于他们而被别人事先确定了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浸入这些选文,并按权威者的指示,对那些被阐释过的选文加以内化(了解和欣赏)。
因此,作为“定篇”,分析和讦价应该是有“标准答案”的;尽管往往不存在唯一的答案。这答案的“标准”,便是“全国最有权威的学者”的意见。将学者的意见作为标准答案本身没什么不好,然而什么样的意见应该被作为标准答案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第三节 语文知识与语感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