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复习题 下载本文

16.A 17.A 18.C 19.B 20.C 21.D 22.B 23.A 24.A、C 25.A 26.C 27.B或A(目前学术界对内稃片的来源有不同的看

法) 28.D 29C 30.D 31.B 32.A 33.E 34.C 35.C 36.C 37.B 38.A 五、问答题

1. 答: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植物营养繁殖这一特性,采取各种措施使植物繁殖,这称人工

营养繁殖。 在生产实践用的方法常为分离、扦插、压条和嫁接。人工营养繁殖在生产上的特殊意义表现在如下方面:(1) 加速植物繁殖。例如林业上常利用砍伐过的树干基部或老根产生不定芽所形成的萌生苗来达到森林更新的目的。老树庞大的根系使萌生苗的生长超过实生苗(种子繁殖产生)若干倍。(2)改良植物品种。例如通过嫁接可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害能力等。(3)保存植物的优良品系。有些用种子繁殖易产生变异的植物(如苹果、梨),可用扦插或嫁接的方法来保存优良品系。(4)对于不能产生种子的果树(如香蕉、柑桔和葡 萄品种),可采用分离或嫁接等方法进行繁殖。

2.答:嫁接在生产上应用很广的繁殖措施,其生物学原理是,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当砧木和接穗剖面的形成层彼此接触时,由于接穗与砧木各自增生新的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填满砧穗之间的空隙。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形成维管组织嫁接穗与砧木连接在一起,嫁接苗就成活了。砧木和接穗的亲和力是嫁接成活的基本条件。一般亲缘关系愈近,亲和力愈强,所以品种间嫁接较种间容易成功。

3.答:被子植物的花托形态多样。花托凸起呈球形或呈圆柱状是原始类型,在此类花托上雌蕊群÷雄蕊群、花被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有些植物的花托扁平,雌蕊位于花托中央部位且略高于雄蕊群和花被。当花托呈球形、柱形或其它形式的突起时,或当花托呈扁平时,雌蕊着生位置高于花的其他部分,这样的子房位置称子房上位,这样的子房称上位子房,这样的花称下位花。当花托中央凹陷,花托杯状,花被和雄蕊群生于杯状花托隆起的四周边缘,雌蕊群的子房生于花托的杯底,子房壁不与花托壁愈合,这类子房的位置仍为上位,这类花称为周位花.当花托呈深陷的杯状。子房着生于花托杯底,子房壁下半部与花托愈合,部分与花托分离,而雄蕊群与花被生子子房上半部周围的花托边缘上,这类子房的位置为半下位,这类子房称半下位子房,这类花仍为周位花.当子房壁与杯状花托完全愈合,仅留花柱和柱头突出于花托外时,则子房下位,这类子房称下位子房,这类花因雄蕊群与花柱于子房上方而称上位花。综上所述由于花托具各种形态及花托与子房壁愈合情况不同,被子植物花上位子房下位花、上位子房周位花,半下位子房周位花和下位子房上位花四种类型.

4.答:此花程式告诉我们.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为两性花,整齐花(卸花辐射对称);花萼4片每轮2片,花瓣4,每轮2片;雄蕊6枚,外轮2.内轮4枚,子房上位,由2心皮结合而成1室(注:由于具有1个次生的假隔膜,子房为假2室)。 雄蕊和雌蕊的发育与开花、传粉和受精参考答案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1.+ 2.+ 3.一 4.一 5‘一 5.一 7.+ 8.一 9.一 10.一 11.一 12.一 13.+ 14.一 15.一 16.一 17.+ 18.一 15.一 20.十 21.+

改错:3.“因此它的形成与花粉囊壁层的发育无关”,可改为;“花粉粒在发育过程中须从花粉囊壁中的绒毡层细胞取得营养,绒毡层功能失常可能导致花粉败育。” 4.本句可改为“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小孢子,每个小孢子最后发育成具有2个精于的雄配子体(成熟花粉粒或花粉管)”。 6.本句可改为“被子植物成熟胚囊中一般具7个细胞。但也发现一些植物胚囊中极核为1个、4个或8个的,反足细胞也不一定是3个,有的可达300个之多”。 8.“开花传粉属异花传粉”可改为“开花传粉可进行白花传粉,也可异花传粉”。 9.本句可改为“花单性是一些植物对异花传粉的适应方式之一,但不是异花传粉的必要条件,两性花也能实行异花传粉”。 10.“雄配子”可改为“雄配子体”,或将“成

熟的花粉粒”改为“精子”。 11.“种子”改为“被子”。 12.本句可改为“合点受精是指花粉管经合点而达胚囊,进而完成双受精”。 14.“缺一不可”可改为“或仅有一、二”。 15.本句可改为:“植物异花传粉依传粉媒介的不同,可分为风媒传粉、虫媒传粉、鸟媒传粉和水媒传粉等类型,其中以风媒传粉和虫媒传粉为主要形式”。 16.本句可改为“无融生殖中,通过无孢子生殖产生的后代为二倍体,是可育的,而通过孤雌生殖或无配子生殖产生的后代是单倍体,高度不育”, 18.本句可改为“无配子生殖指由助细胞、反足细胞或极核等非生殖细胞发育成胚的现象。而由珠心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虽无配子参与,但不称无配子生殖而称无孢子生殖”。 19.本句可改为:“花芳香或恶臭,以吸引不同喜好的昆虫前来传粉”。 三、填空题

1.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表皮、纤维层 2.带状加厚 3.营养细胞、生殖细胞、一营养细胞、二精子 4.淀粉、脂肪 5.珠心、珠被、珠孔、珠柄、合点 6.珠柄、珠被、珠心 7.单孢型胚囊、双孢型胚囊、四孢型胚囊 8.一卵、二助、一中央、三反足 9.雌雄同株、玉米(或蓖麻等)、雌雄异株、杨(或柳等) 10.珠孔受精、合点受精、中部受精 11.虫媒、昆虫、风媒 12.被子植物成熟的雌雄配子体 13.20、20、20、10、20、30、10、20 四、选择填空

1.D 2.A 3.A 4.B 5.A 6.A 7.C 8.B 9.C 10.C 11.B 12.D 13.D 14.A 15.B 16. C 17.B 18.A 19.A 20.A 21.D 22.C 23.D、E、G、f、K、L、M、N、O 24.D 25.D 26.A 27.A

28.C 29.C 30.B 31.A 32.C 33.C 34.D 35.C 36.A 37.D 38.A、E、D 39.D 40.A 41.C 五、问答

1.答:成熟的花粉粒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自花传粉。如水稻、豆类等都进行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花粉粒传送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牲程。异花传粉可发生在周株异花间,也可发生在同一品种或同种内的不同植株之间,如玉米、向日葵等都进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植物的花由于长期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结果,在结构上和生理上以及行为上产生了一些特殊的适应性变化,使自花传粉不可能实现,主要表现在:(1)花单性,如蓖麻为雌雄同株,柳树为雌雄异株。(2)雌、雄蕊异熟,使两性花避免白花传粉,如向日葵。(3)雌、雄蕊异长、异位,如报春花;(4)自花不孕,如荞麦。

2.答:异花传粉在植物界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异花传粉要比白花传粉优越,是一种进化的方式。白花传粉的精、卵细胞来自同一朵花,遗传性差异较小,连续长期白花传粉,可使后代生活力逐渐衰退。相反,异花传粉的精、卵细胞各产生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遗传性差异也较大,经结合所产生的后代具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既然异花传粉有益,白花传粉有害,那么自然界为什么还可见到自花传粉现象呢?这是因为自花传粉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在异花传粉缺乏必需的风、虫等媒介力量而使传粉不能进行的时候,白花传粉则可弥补这一缺点。白花传粉是植物在不具备异花传粉条件下长期适应的结果。况且在自然界没有一种植物是绝对自花传粉的,它们中间总会有少部分植物进行异花传粉,增强了后代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所以.长期进行自在传粉的植物种类,仍能普遍存在。

3.答:植物传粉的形式有两种.即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自花传粉是一种较异花传粉原始的形式。自花传粉植物的花均为两性花,其雄蕊的花粉囊和雌蕊的胚囊同时成熟,自交是亲和的。传粉方式与花的形态结构的密切关系在异花传粉植物上得到充分体现。异花传粉主要有风媒传粉和虫媒传粉两种类型。风媒植物的花小而多,常密集成穗状花序、菜荑花序等,

能产生大量花粉,同时散放;花粉一般质轻、干燥;表面光滑,适应被风吹送。在禾本科植物中,花丝细长,易为风吹动,利于散粉;花柱往往较长,柱头常呈羽毛状,伸出花被,利于承受花粉;花被常退化,花常先叶开放,避免花粉传送受阻挡;常雌雄异花或异株,不具香味或色泽。上述各个方面都是植物适应风媒的特征,适应昆虫传粉的花(虫媒花)一般花冠大而显著,色彩鲜艳,花具特殊的气味 (芳香的,甚至恶臭的),往往具蜜腺,均利于吸引昆虫;花粉粒较大,外壁粗糙,有粘性,易粘附在虫体上;花粉粒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可作为昆虫的食物。上述性状皆有利于昆虫传粉。此外,虫媒花的大小、形态、蜜腺位置等,常与传粉昆虫的大小、形态、口器的类型和结构等特征相适应.典型例子之一是鼠尾草的花形态结构,对蜜蜂传粉的适应。从上述可知,异花传粉的花对其特定的传粉方式存在高度的适应性,但必须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特征都是必不可少的,各特征与传粉方式的对应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禾本科植物的花是风媒花,但却是两性的,枫、槭等植物的花也为风媒花,却具花被,柳属植物具柔荑花序,无花被,却是虫媒花植物。

4.答:双受精是指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2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双受精不仅是一切被子植物共有的特征,也是它们系统进化上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2个单倍体的雌、雄配于融合在一起,成为1个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其次,双受精在传递亲本遗传性,加强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因为精、卵融合把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具有双重遗传性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新一代植株,往往会发生变异,出现新的遗传性状。而且,由受精的极核发展成的胚乳是三倍体的,同样兼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生理上更活跃,井作为营养物质被胚吸收,使子代的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双受精在植物界有性生殖过程中最进化的型式,也是植物遗传和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参考答案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1.一 2.一 3.一 4.一 5.一 6.一 7.一 8.一9.+ 10.一11.一12、+

改错:1本句可改为:“无胚乳种子一般是在胚发育过程中巳形成的胚乳,其营养被胚吸收,种子成熟时无胚乳,并非不形成胚乳,但也有些无胚乳种子根本不形成胚乳,即受精极核不发育而退化,如兰科植物”。

2.本句可改为:“外胚叶是某些单子叶植物胚体上与子叶相对一侧的突起,而外胚乳是具胚乳作用的珠心组织,为部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所具有”。 3,“仅见于无胚乳种子”可改为“有外胚乳的种子,可以是无胚乳的,也可以是有胚乳的”。 4.“单性结实”改为“无融合生殖”, 5.删去“所谓”一词,将“就是”改为“包括”。因为并非所有的无子果实都是单性结实的产物。有性生殖过程中,胚发育受阻也可形成无子果

实。 6.本句可改为“植物的珠被仅一层时,种皮也只有一层;珠被二层时,种皮一层或二层”。 7.本句可改为“一串葡萄由一个四锥花字发育而来,因花序轴未参与果实的形成,所以一串葡萄是数个单果的简单集合,而不是复果· l·胚柄·玫为·珠柄· 10,本句可改为“桃的果实是真果,而梨的果实是假果”。 11.将“孢于体”改为“配子体”。 三、填空1.合子(受精卵)、横、基细胞、顶端细胞(顶细胞)、胚柄、胚 2.核型、细胞型、沼生目型,核型 3.珠被;子房壁 4.诱导(或刺激) 5.合子(受精卵)、受精极核、珠被、珠心、珠柄或胎座 6.肉果、干果、裂果、闭果 7.花序、一朵花中数个离生雌蕊 8.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9.花托、花序轴、花筒(托杯)、胎座、内果皮上的毛囊(汁囊)、中果皮、子叶、胚乳、种皮的外表皮、外种皮、假种皮 10.“从种子到种子”这一全部历程、二倍体阶段(2n)(或孢子体阶段)、单倍体阶段(n)(或配子体阶段) 12.成熟花粉粒、精子、成熟胚囊(或八核胚囊)、卵细胞、合子(受精卵)、胚囊、胚13.一、花粉囊、珠心 14.复

杂、退化 15.游离核 16.聚合、聚花 17.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 四、选择填空1.A 2.A 3.D 4.A 5.B 6.D 7.G 8.D 9.G 10.H 11.D 12.E 13.A 14.D 15.B 16.C 17.D 18.B 19.A 20.D 21.B 22.B 23.A 24.A 25.B 26.B 27.A 28.A 2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