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质疑 下载本文

学会质疑 打开以学定教之门

【摘 要】质疑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会质疑是“以学定教”的基础。然而,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却普遮不足。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笔者主要从教师自身、开放课堂和学会质疑的方法三个方面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以学定教;质疑精神;教师素养;开放式课堂;善于质疑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教学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那么,一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应该怎么适应这种课堂呢?笔者认为,学会质疑是帮助这些孩子们打开以学定教的敲门砖。

一、学会质疑的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要激发学生内存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地探求新知,促使其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就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变教师的“自我设疑”为学生的“主动质疑”。许多大师、专家也都一致认为:会学习的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学会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及时捕捉课堂上闪现的精彩,并依此梳理重点,“以学定教”,展开接下去的教学。

从学生的发展目标来看,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是提高科学探究实效的灵魂。而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质疑问难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是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鼓舞他们主动地学习、发展,变“学会”为“会学”,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二、目前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

质疑能力不强是我国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状,几十年来的教育模式造成的我们学生不善于质疑,他们只是虔诚而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的知识,而不善于思索和怀疑。有这样一则故事很具有代表性。据说在一次国际奥林匹克数学

竞赛中,各个年龄段的金牌都被中国的学生包揽了,赛后组委会安排参赛学生和出题的教授进行交流,在这次交流过程中,国外的学生纷纷发言,和出题的教授交流出这题有什么意图?这题为什么不可以这样解???,唯独中国的学生当了一回忠实听众。不是他们不想问,是他们不知道该问什么好,因为这个问题老师没教过。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中国的学生正是缺少这一点,这也许是中国至今没有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原因之一。

三、为什么我国学生普遍缺乏质疑能力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除了体制及基础研究薄弱等原因,主要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至于我们在思想竞争方面大大滞后于美国。绝不是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天生就弱,这个结果是中国家长和学校联手提供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学校严格的纪律和统一的标准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好孩子”、“优秀孩子”都以好成绩为导向,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多孩子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外界认可,内在兴趣和动机都很弱。中国采用“标准答案”的教育方式也极大地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发展,这些都使中国孩子的创造潜能被过早地扼杀了。

那些孩子后来的表现又如何?在一个为教育改革建言的座谈会上,某大学教授披露近年间自己所阅读过的毕业论文:“如果哪一篇写得很通顺,那十有八九是在网上抄的。”某律师事务所主任评价近些年前往应聘过的大学生:“基本上不具备任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被称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专家”奈斯比特夫妇,近日在他们的新书《梅林:我的中国》中分析说,中国青年进入国际大公司后往往会很顺从,但每到需要他们决断时,总是瞻前顾后,害怕承担责任。于是,很难独当一面,成了中国员工被许多大公司炒掉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这是教育的问题。中国的教师们把所有学生都用一种方法培养,一旦发现某个学生与众不同,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学生可能出了问题。”

四、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的应对策略

学生不敢质疑、不会质疑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以为:

首先,从源头入手,要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作为小学科学专职教师,我经常阅览科普类的图书,观看科技类的影片,在家里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央视套的探索发现栏目。经常给自己充电,在每节课前,我都会在网上查阅资料把课本中的知识点自己先吃透,这样结合实际,给学生上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以我认为提高科学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所在。

第二,营造开放式课堂,让学生“敢问”、“爱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蕴发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经由提出、检验、接受或抛弃假设而作出结论,新的结论又引出新的问题,由此循环往复,步步深入,以致无穷。在这无穷的循环中,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营造问题氛围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为此,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迷信教材、教师,敢于发表个人见解,阐述个人评价意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开口提问的基础。

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发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迫不及待的感到有问个“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需求的时候,才能调动学生思维,以促进问题意识的产生,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的思索下去,不断的提出疑问。教师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讲解,也能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开阔学生求知的视野,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设情境,能将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式教学进一步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科学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找情境中的情(情即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