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下载本文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6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6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进化论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63、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64、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了( )

A.时空具有相对性,它随人的意志为转移 B.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C.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D.时空是可变的,是不可认识的 65.人工智能出现和发展的哲学意义在于(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证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定了电脑与人脑的本质区别 D.证明了电脑在整体上超过人脑 66、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种( )

A.特殊现象 B.偶然现象 C.暂时现象 D.普遍现象 67、规律是(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68、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 69、认为物质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这是( )

A .不可知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E.二元论观点 70、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是( ) A.抹煞了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抹煞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 .抹煞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 D.抹煞了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71、人脑是( )

A.思维的机器 B.思维的源泉 C.思维的物质器官 D.思维的物质外表 72、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7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74、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 ) A.主观性 B.能动性 C.随意性 D.物质性

7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6、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 ( )

A.能动的反映和改造世界 B.能动的创造规律 C.能动的改造规律 D.能动的创造物质 77、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创造客观规律 B.改造历史规律 C.反映客观世界 D.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78、抹煞或低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79、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

A.都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B.都不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C.都是主观随意进行的 D.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改 80、实现意识反作用和基本途径是( )

A.人们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科学活动 D.思想斗争 8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

A.要有旺盛的革命热情 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充分集体主义精神 D.把世界的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 82、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

A.宿命论的观点 B.唯物论的观点 C .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83、“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 )

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 B .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 .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84、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传统说法)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5.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解放思想 B.实是求是(传统说法) C.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当前说法) 8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87、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头脑中自生的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固有的 D.从书本上学来的 8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

A、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 C.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8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90、“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91、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观点 A.唯物论 B.唯心论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9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93、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C.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D.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94、在联系问题上,唯心主义者否认联系的( )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必然性 9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而形而上学则( )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 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 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96、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 )

A.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D.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 97、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改变的 C.可以任人创造的 D.完全与人无关的 9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

A.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99、 “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 ) A.唯心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100、“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101.“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即只承认事物之间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 10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心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03、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

A.先有联系、后有运动 B.先有运动、后有联系 C.运动构成联系 D.联系构成运动 104、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105、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抛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106、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的一般变化 B.运动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量变 107、“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形而上学的思想 C.诡辩论的思想 D.相对主义的思想 10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09、矛盾是反映( )

A.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 B.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

C.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

110、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A.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普遍性的特殊性 D.平衡性和不平衡性 11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 )

A.绝对的一致 B.完全的平衡 C.无差别的统一 D.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11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是指两者是( )关系

A.个别与一般 B.现象与本质 C.互为依存互为存在条件 D.外部表现和内部表现 11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 )

A.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B.绝对的对立 C.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D.相互依存 114、矛盾的转化是( )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 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向没有矛盾的方向转化 D.向矛盾激化的方向转化 11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

A.对抗性矛盾决定的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决定的 116、事物发展的源泉是( )

A. 事物的相对性 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事物的变化 D.人的自觉能动性 11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 ) A.普遍矛盾 B.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118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的关系

A.共性和个性 B.主要和次要 C .多数和少数 D.决定与被决定 119、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之所以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0、唯物辨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循环和重复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更 121、新事物是指( )的事物

A.刚刚诞生的事物 B.形式上的新发展 C.比较弱小 D.符合发展规律 122、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 )

A.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 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 C.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D.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1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C.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2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

125、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