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下载本文

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D.精神交往决定物质交往 E.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35、列宁指出:“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表明( )

A.意识是在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来的 B.反映特性是一切物质共有的反映形式 C.反映特性是植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D.反映特性是原生动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E.反映特性是动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23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起源的观点包括(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37、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 )

A.折衷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庸俗唯物主义 E.绝对主义 238、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作用,这是因为( )

A.、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B.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C.作为思维外客的语言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D.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 E.劳动是人类最高的活动

239、蜘蛛织网,蜜蜂酿蜜和筑巢( )

A.说明动物也具有意识 B. 这不是动物有意识活动,而是动物本能

C.这是条件反射 D.这是无条件反射 E. 说明动物活动有能动性 240、“先有计划,后有工作;先有图纸,后有房子”这是( ) A.、意识决定物质 B.物质的多样性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E.意识对自身心理活动有控制作用 241、下列说法哪些正确的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关系( )

A.只有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行为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E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24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 )

A.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 B.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C.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D.集中群众的智慧 E.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243、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是( ) A.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创造性 C.人的意识是精神活动过程,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过程

D.电脑只是人脑的延伸和补充 E.电脑不能完全取代人脑

244、信息的本质是( )

A. 物质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B.一种特殊的物质或能量 C.精神实体的特性 D.纯粹观念的创造物 E.物质客体固有的反映特性

245、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段话体现了( )

A.观念的东西不同于物质的东西 B.观念是物质的东西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C.观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D.观念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E.物质是第一性的,观念是第二性的 24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

A.意识是物质的根源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E.物质和意识平行向前发展,谁也不决定谁 247、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 )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具有主观创造性 C.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控制调节作用 D.具有能动的反映事物及其本质的功能 E.具有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的作用 248、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的意识活动( )

A.饥餐渴饮 B.趋利避害 C.胡思乱想 D.审时度势 E.神机妙算 24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 )

A.逻辑推理证明 B.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证明 C.哲学的发展证明 D.合理想象证明 E.真理发展的规律证明 250、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 )

A.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 C.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E.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251、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反对( )

A.从主观愿望出发 B.从外国模式出发 C.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D.从书本教条出发 E.从经验出发 252、.规律的特点是( )

A.客观性 B.稳定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 E.变动性 253、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

A.事物的本质联系 B.事物的必然联系 C.事物的稳定联系 D.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秩序 E.客观的 25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E.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5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C.必须有适当的社会环境 D.必须经过实践活动 E.意识本身必须是正确的 256、人与规律的关系是( )

A.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束手无策 B. 人可以消灭规律或创造规律 C. 人可以为自然界立法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E.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的过程,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过程 257、唯物辩证法是( )

A.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B.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C.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的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E.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5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 E.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259、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具有( )

A.普遍性 B.客观性 C.条件性 D.反复性 E.具体性 260、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 多样性 D.具体性 E.条件性 26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

A.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联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联系是多样的 D. 联系是有条件的 E. 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262、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在( )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D.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 E.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63、联系的多样性的主要形式有( )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C.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E.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64、规律是事物或现象的( )联系

A.本质 B.必然 C.内在 D.稳定 E.客观 265、唯物辩证法关于“条件论”的基本理论立场是( )

A.承认条件的客观性 B. 承认条件的不变性 C.承认条件的可变性 D.承认条件的复杂多样性 E.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266、普遍联系的观点化为方法论上的意义是( ) A.要求用整体性的观点来观察事物,部分不能脱离整体

B. 认识个别部分不必要把它从整体中分离出来 C.科学研究应揭示事物现象间固有的联系 D. 建立新学科需要把对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切断

E.真正认识事物要把握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267、系统的主要特征是( )

A.整体性 B.合理性 C.有序性 D.最优性 E.客观性 268、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

A.联系是静态的,运动是动态的 B. 联系是运动的原因,联系构成运动 C.离开事物的运动,也不能理解事物的联系 D. 联系中没有运动,运动中也没有联系 E.联系中有运动,运动中有联系

269、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其实质是( )

A.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由高级到低级的运动变化 E.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70、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

A.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B.形式是否新奇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E.是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27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A. 事物的一般变化 B. 运动 C.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运动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E. 事物周而复始的圆圈运动 272、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

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B.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 C.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E.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273、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

A.它是新出现的事物 B.它出现在旧事物内部,是旧事物的否定因素 C.它继承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E.它暂时具有强大的力量

274、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 .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 .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27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

A.实质的核心 B .基本特征 C .全部内容 D.中心线索 E .根本观点 276、下列选项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A.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E.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277、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有( )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 .阶级斗争规律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E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78、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 .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 .原因引起结果的规律 E.质量互变规律

279、“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矛盾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把逻辑矛盾和客观矛盾混为一谈 B.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 .割裂了逻辑矛盾和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D .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印象 280、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是( )

A .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是一致的 B.辩证矛盾是客观的,逻辑矛盾是主观的 C.辩证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逻辑矛盾是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

D.辩证矛盾是不能排除的,逻辑矛盾是可以排除的 E .辩证矛盾是内在的,逻辑矛盾是外在的 281、恩格斯说:“旧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同一律是旧世界观的基本原则:a=a,每一个事物和它自己同一,一切都是永久不变的,太阳系、星体、有机体都是如此。……”恩格斯在这段话中揭露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是( )

A.把同一理解为与自身等同 B.否认同一中包含着差别 C .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D.以绝对同一中思维 E .承认同一中包含着差别 282、下列各种情况属于矛盾斗争性的有( )

A.敌对阶级之间的生死搏斗 B.生物界的弱肉强食 C.机械运动中的吸引和排斥 D.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283 、割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A.绝对主义观点 B .二元论观点 C .折中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8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A.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B .相互联结的关系 C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 .重要和次要的关系 285、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表明( )

A .整个世界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内因是事物发展所必需的,外因则不一定 28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有( )

A.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B.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C .外因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D.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E.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