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课后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下载本文

[基础巩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气与氯化氢生成氯化铵固体属于工业固氮

B.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 C.汽车尾气中含氮氧化合物,是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 D.植物秸秆燃烧时放出氮氧化合物,参与了氮的循环

解析:选A。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变成化合态的氮,A错。

2.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c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c分别是( )

选项 A B C D a(干燥气体) NO2 CO2 Cl2 NH3 c(液体) 水 4 mol·L盐酸 饱和NaCl溶液 1 mol·L盐酸 -1-1

解析:选D。A项:3NO2+H2O===2HNO3+NO,能形成喷泉,但水不能充满烧瓶;B项:CO2

不能溶于盐酸,不能形成喷泉;C项:Cl2不溶于饱和NaCl溶液,不能形成喷泉。

3.有关下列实验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Cl2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 C.装置③中X为煤油,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解析:选C。C项中煤油的密度比水小,不能用煤油,应改为四氯化碳,故选C。A项利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正确;B项装置②可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短进长出,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长进短出,正确;D项中氨气易溶于水,吸收时应有防倒吸装置,正确。

4.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

A.HCl、CO2、H2 B.CO、H2、H2O

1

C.CO、H2、NH3 D.HCl、CO、H2O

解析:选A。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而通过Ba(OH)2溶液有浑浊,则证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HCl和CO2气体,因HCl与石灰水作用:Ca(OH)2+2HCl===CaCl2+2H2O,无沉淀产生;CO2通过Ba(OH)2产生沉淀:Ba(OH)2+CO2===BaCO3↓+H2O,因而有HCl、CO2,则一定没有NH3。通过灼热CuO和无水CuSO4所呈现的现象说明一定有H2。

5.下列有关NH3的实验或结论正确的是( )

A.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故NH3属于一元碱

B.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试纸变蓝则证明NH3已收集满 C.将少量浓氨水滴入装有碱石灰的烧瓶中,可快速获得NH3

D.将NH4HCO3热分解后的产物通过硅胶干燥管,可收集到干燥纯净的NH3

解析:选C。NH3溶于水显碱性是因为NH3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属于一元碱,而NH3

本身是非电解质,A错误;检验NH3是否集满容器,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而不是伸入瓶内,B错误;NH4HCO3热分解后的产物中含有NH3、H2O、CO2三种成分,硅胶只能吸收H2O而不能除去CO2,D错误。

6.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NaOH溶液 B.加入AgNO3溶液 C.加热并冷却 D.加入水

解析:选C。加入NaOH溶液可以除去其中的NH4Cl,但却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AgNO3

溶液与NaCl和NH4Cl均生成AgCl沉淀,因此无法将二者分离;两种物质均易溶于水,加入水也无法进行分离;因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NH3和HCl气体遇冷又会生成NH4Cl,但NaCl受热不会分解,所以用加热并冷却的方法可以使两者分离。

7.已知X、Y、Z、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X能与W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可能是( )

O2O2H2OX――――――→Y――――――→Z――――――→W

A.N2 B.NO2

C.NH3 D.NO

解析:选C。能发生连续氧化的物质,中学阶段学习的有C、S、H2S、Na、N2、NH3。但符合X与W反应生成盐的只有NH3。转化关系如下:

8.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NH3 B.O2 C.H2O D.CO2

解析:选B。NH4HCO3受热可以分解:NH4HCO3=====NH3↑+CO2↑+H2O↑。产生的H2O和CO2

分别与Na2O2反应生成O2,化学方程式依次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而分解产生的NH3能被浓硫酸吸收:2NH3+H2SO4===(NH4)2SO4。所以最终得到的气体是O2。

9.已知A、B、C、D为气体,其中A呈黄绿色,D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使酚酞变红。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2

(1)将B点燃,把导管伸入盛满A气体的集气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填序号)________。

①放热 ②黄绿色褪去 ③瓶口有白烟 ④瓶口有白雾 ⑤安静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⑥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2)实验室制D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

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D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②干燥管里盛有碱石灰

③图中的a为浸有稀硫酸的棉花

(4)检验E中阳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E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呈黄绿色,则A是氯气;D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使酚酞变红,则D是NH3;B气体能在A(Cl2)中燃烧,则B一定为H2;C为HCl;E为NH4Cl。

答案:(1)①②④⑥

(2)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①②③

(4)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

验,试纸变为蓝色,证明E中有NH4

10.(2016·青岛高一检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位同学都认为,采用上述各自的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方法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认为哪位同学能够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填“甲”“乙”或“丙”)。他们还认为,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可用NH4Cl固体代替,你认为________(填“能”或“不能”)。

解析:(1)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

Ca(OH)2=====CaCl2+2NH3↑+2H2O。(2)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氨气为碱性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时,与硫酸反

应而被吸收,故答案为乙。(4)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H3·H2O,电离出OH,溶液呈碱性,检验时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则氨气已收集满;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如果产生白烟(NH3+HCl===NH4Cl),则氨气已收集满。(5)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可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只有丙能做到;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较低时又重新生成氯化铵,不能只用氯化铵制备氨气。

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 (3)乙 (4)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则氨气已收集满(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如果产生白烟,则氨气已收集满)

(5)丙 不能 [能力提升]

11.如图所示是氨催化氧化制备硝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 B.圆底烧瓶中的气体一定为无色

C.加热后,通过三氧化二铬的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D.三氧化二铬起氧化作用

Cr2O3

解析:选C。三氧化二铬作催化剂,发生反应4NH3+5O2=====2NO+O2===2NO2,△4NO+6H2O,D错误;圆底烧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为NO2,B错误,C正确;空气把生成的NO2吹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生成HNO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A错误。

12.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