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简答题 下载本文

(1)、容有效性:选择的测量容反映总体属性的准确程度。 (2)、结构有效性: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 (3)、效标有效性:所选择的测量与效标之间的关联一致性程度。 五2、简述体育测验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1)、按测试者人数分类

①单个测试者的测验,如身高、体重

②多个测试者的测验,如体操比赛中,六个裁判员同时对某个运动员评分,去掉

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剩下的四个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最后的得分,最后的得分就是运动员的测验值。

(2)、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

①频数等于1的测验,如测量某人100米跑的成绩,一次测量就完成了测验,该

测验的频数为1

②频数大于1的测验,如跳远比赛,通常有三次试跳(三次重复测量),三次测量

的最大值作为测验值,即三次测量才完成了一次测验,该测验的频数为3。

五速度素质的分类?

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是一项很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1分)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1)位移速度:指人体在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或移动一定距离所需的最短时间,包括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正负加速度。

(2)动作速度:指人体快速完成某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能力。

(3)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觉等)的快速应答能力 五7、体育测验的类型?1)按测量者人数分类:(1)单个测试者的测验(2)多个测试者的测验2)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

六什么;影响

六6.简述体质的畴。

答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2.生理功能水平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 4.心理发育水平.5.适应能力.

六1人体形态长度、围度、宽度说明什么? 答;1.一般说明有:1长度:身高,坐高,指距,颈长,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下肢长,小腿长,足高,跟腱长,足长 2围度:头围,颈围,胸围,腰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等 3:宽度:头宽,肩宽,胸宽,胸厚,骨盆宽,手宽,足宽 二、 1、什么是“测量”、“评价”?

测量:是指将一些可以测量的物理量、非物理量转换为数值或记号,进行资料汇集、信息收

集的过程。

评价: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分析作出价值判断,赋予被测试事物某种

意义的过程。

2、什么是“姿势”?完美姿势应具备哪些条件? 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

的力学关系。

完美姿势如下条件:1)只有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学条件2)肌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

受的负荷不大3)不妨碍

脏器官的功能4)给人以健美的感觉

六3身体姿势的测量中臂部过伸对体操有什么不良影响?

答; 臂部过伸是指上臂与前臂之间超过180度,前臂向下,肘关节凹陷。臂部过伸会

导致身体重心靠后,在体操运动中会导致运动员落地时重心不稳,容易摔倒

六6身体姿势的测量中脊柱弯曲对运动有什么不良影响?

答身体侧弯说明脊柱重心不能正常过度到下肢,而且对脏器器官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

体育动作完成困难或者是不美观

六简述测量的客观性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答:1、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I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所谓间接衡量是指不同测试者对同一受试对象同时测量,通过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来衡量测试者误差大小。

2、影响因素:1测试者水平2 测验的规性.标准化程度3测量的指标特征4测量的尺度 六4、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1)测量的可靠性2)效标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

六5、影响测量“三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测试者水平;2)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3)测验的规化、标准化程度;4)测量的指标特征;5)测量的尺度;6)重复测量间隔时间;7)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

六3.影响测量可靠性的因素有那些?

答:1.测量误差,2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3、重复测量间隔时间,4.测量的长度、5、测量容量与类型。6、成套测量中各单项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六5.影响测量的有效性的因素有那些?

答:1、受试群体特征2、样本含量及其代表性3、测量的可靠性4、效标选择5、测量的难度与区分度

六9影响客观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1测试者水平2测验的规化 标准化程度3测量的指标特征4测量的尺度 何谓体质?影响体质的因素有哪些?

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一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体育锻炼。

七特点

七4 O型和X型腿一般用什么简易方法说明

答 令受试者裸露双腿取立正姿势站立,测试者于受试者正前方,测量两腿侧、两

膝,足跟之间的距离。

O 型腿 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只是足跟可靠拢,两膝间距大于1.5厘米以上 X型腿 两膝部可靠拢 ,但两小腿侧及足跟不能相互接触,且间距大于1.5厘米以上。 七5、简述标准分评分量表的使用条件和特点

答:特点:第一,以标准差为单位划分评分等级的间距,故成绩的递增或递减的间距是相等的;第二,使用方便、广泛,在正态分布表上容易查出某个成绩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第三,在多指标、计量单位不一的综合测评中,它可以把原始测量值全部换算成标准分(是相对分值),可以相互比较,并能进行运算,这就更加显示其优越性。 七名称量表的特点:

1)无序,无距,无原点:例如学号,号2)只起标示符的作用,用来区分和归类所研究的

对象3)量表中的数字或可以任意置换4)量表中的数字不能进行加减运算 七有序量表的特点:

1)有序,无距,无原点2)数字反映出来的差别只能定性不能定量3)其顺序不能随意置换 等距量表的特点:

1)有序,有距,无原点2)有大小排列,量表的各单位是等距的3)在保护区间量表顺序距离原量表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可对量表作任何线性变换4)区间量变的两个测量值之间不能进行比例运算

七比例量表的特点:1)有序,有距,有原点

2) 比例中的数值不但可以说明两个事物或现象的某种特性,差异程度,而且可以以量值的

比例作出定量描述。

谈谈测量量表的分类及特点?

名称量表不含实数列任一特征。即无序,无距,无原点。是各种量表中含信息量最少,最低级的一种量表。名称量表的数字只起到区别作用,而无其他任何含义,名称量表中的数字或可以任意置换,置换中不改变量表的原有结构。顺序量表含实数顺序特性,但无距,无原点,这类量表因其顺序是有意义的,所以对其顺序不能随意置换。区间量表实数列顺序,距离两个特性,但它无原点,而它却具有相对原点,区间量表又较顺序量表含信息量多,属高级量表

述百分位数评价量表的特点:

百分位数量表是以百分位数为单位划分评价等级或分数区间值的一种评价量表.这种评价量表,不仅适合于正态分布的资料,也适合于非正态的资料。百分位数量表因其简单易懂,而且对资料的分布没有特殊要求,所以被广泛采用。一般可用与生长发育的评价和群众性锻炼效果的评价。

八;要求

4、在体育测试中,对测量次数与标准观测值有何要求?

1)强度大,需要受试者做极限强度下测验;2)观测和操作难度大的测验,如一些稍似即逝的测验

3)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即非极限负荷的测验4)易变、敏感、波动较大的测验

九如何

九如何进行脊柱前后弯曲度测量与评价? 测量仪器:脊弯测量计

测量方法:受试者身着短裤背心立于测量计底板,足跟、骶骨和背部紧靠立柱。测试者立于侧方,观察受试者耳屏、肩峰和大转子三点是否同一垂线,然后将测量计上的小棍前推,使其密切接触脊柱部位,根据棍棒在腰曲的最大距离和上述三点的位置判断。 结果评价: (1)、正常:腰曲2-3cm,三点同一垂线。 (2)、驼背:腰曲<2cm,耳屏点落于肩峰及大转子前。 (3)、鞍背:腰曲过大,>5cm,背及臀部后突,耳屏和肩峰点在大转子点前。 (4)、直背:缺乏生理性胸曲和腰曲,整个背部过平。 九如何进行10秒立卧撑的测评?

答案:测量目的: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的完成动作的能力。 测量对象:10岁到大学男女生。 测量器材:平坦地面、秒表。

测量方法:受试者并腿直立成开始姿势,听到开始信号后,按以下顺序完成动作:屈膝成蹲撑,两脚后撤伸直成俯撑,再收腿成蹲撑姿势,然后还原成开始姿势,如此反复持续10秒,

记录次数。测2次取最好成绩。 评价方法:10秒立卧撑次数越多,说明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的完成动作的能力越强

九如何进行手反应时的测评?

测量目的:测量受试者手部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 测量对象:大学男女生

测量器材:计时尺、桌椅。计时尺的时间刻度由自由落体加速度公式(H=gt2/2)计算出。(距离1.225厘米对应于0.05秒,距离1.764厘米对应于0.06秒。)

测量方法:测试时,受试者将有利手置于桌边,虎口向上,拇指与食指成“U”字型,拇、食指平齐。测试者置尺的零端与其虎口上缘平齐,嘱受试者注视醒目区,当尺下落时,迅速用手指捏住落尺,记录手指上缘触尺处的读数(秒)。测20次,去掉20次中最好和最差的成绩各5次,取其中10次的平均数为成绩。

评价方法:手反应时越短,说明受试者手部对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一般大学男女生在0.13-0.22秒围。

九如何进行上臂紧围与放松围的测量与评价? 测量仪器: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两足分立与肩同宽,将左上臂斜向前方平举(约45度),掌心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试者在对面,将带尺绕肱二头肌肌腹最粗处量取上臂紧围;带尺位置不变,让受试者肘关节伸直,臂下垂,测量上臂放松围。

评价:上臂紧围与放松围之差为臂围差,反映上臂肌肉发达程度,臂围差越大,说明上臂肌肉越发达。

九4.背力测量的测量要求及评价如何?

答;要求:1测试前,受试者应做好准备活动;2.测试时,受试者不能屈肘.屈膝或者上体后倒;3.应以中等速度牵拉,不能过慢或者用力过猛;4.每次测试前,背力计须回“0”。评价:背力测量值越大,则受试者的背部肌肉力量就越大。 13、如何理解测量的总体? 在体育测量中,测量本身对测试者和测试对象都有一定的要求,我们称满足测验要求的所有测试者和测试对象构成的完全称为测验的总体。 九4。如何提高测量的可靠性?

答:降低测量误差;重复测量结果变化较大,可靠性也就随之降低。测量长度越长,可靠性系数也就越高。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量容量越大,则可靠性越高。速度测量稳定性较高,而心里测量稳定性较低,所以对不同类型的可靠性应规定不同可靠水平,为了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应从各个方面分析,排除可能会对 九6、如何提高测量的有效性?

答:受试群体个体差异大,测验的鉴别能力越强,有效性越高;扩大样本含量不但可以提高样本的对总体的代表性,而且可使随即误差趋于减小,测量的可靠性随之提高;在检验测量的有效性之前,首先检验指标本身的可靠性,会对有效性产生有良好影响;根据指标的特点,以及测量目的等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且可靠性高的效标,以提高测量的有效性;区分度高有效性也会提高,调整测量难度,使测量对个体区分程度达到要求,也是提高有效性的方法。 九12.如何判断受试者在运动中达到最大摄氧量水平?

答:1、当负荷不断增加。而摄氧量保持不变,运动强度与摄氧量不再保持线性联系。2、呼吸商大于或等于1.3、负荷时心率每分钟高于180次4、血乳酸的浓度超过70-80毫克/100毫升血液,或者是8-9毫克分子浓度5、主观感觉已精疲力竭。经一再激励仍不能保持原运动负荷强度。

九如何获得身体形态准确测量数据资料?

答:形态测量时,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按照规定的姿势和测量点定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严格遵守形态测量的各项规则实测,是活的标准测量数据资料的前提.

九11、如何理解测量与测验?测量:是一种手段,是通过测量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定量化,以便人们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测验:是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

1. 如何运用选材标准并举例说明人体形态特征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往往依据身高、体重以及身体各环节的围度、长度等形态指标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体型特点来确定。举例:列如跳高运动员的下肢要长、举重运动员的下肢要短等等。 如何进行科学选材?

充分认识和研究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及遗传学特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的方法,把具有发展前途的天才儿童少年选拔出来;要遵循必要的步骤进行选材:家系调查、体格检查、鉴别发育程度和分型;测试;评价;试训观察与选育结合 何谓体质?如何评价体质的强弱?

它是在遗传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评价体质的强弱一般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 如何进行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是指对偶人体整体及各位的长度(如身高),宽度(肩宽),围度(胸围),量度(体重)所进行的测量:体格评介可直接用测量获得说局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评价,体格评价目前国外唱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

进行形态测量时,如何获取较准确的测量数据: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按照规定的姿势和测量点定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严格遵守形态测量的各项规则施测。

十意义

十对身体素质进行测量与评价有何意义

(1)通过测评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情况。 (2)为运动选材、预测运动潜力提供重要依据。

(3)客观评价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效果,为改进和提高教学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4)测量与评价国民体质状况,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十10.简述体育运动中身体素质测量评价的意义。

答:1、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2、诊断与评价学生身体素质水平。3、预测学生的运动能力,为运动选材提供依据4、评价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效果。5、为该进提高教学训练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等。

1简述身体形态测量有何意义?研究人体生长发育规律; 分析个体发育特征和评价个体发育水平; 为运动员选材工作提供重要信息。 简述体型测量的意义:通过测量评价研究人类的不同形态特征,探讨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不同体型的性格和行为特点等。体育测量,可以为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研究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体型变化,以及运动对人体体型的影响等,均有很大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