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 复习资料二分析 下载本文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2. 指出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名称

汽车动力性 燃料经济性 汽车制动性 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汽车的通过性 容量 3. 汽车使用条件及内容

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理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6. 道路分哪些等级?

高速公路 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100000辆 一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000-55000辆 二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 三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四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辆

第二章 汽车动力性

9、汽车空气阻力是怎样形成的?

汽车在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0、空气阻力有哪几部分组成? 压力阻力 摩擦阻力

11、简述附着力、附着系数。

轮胎传递的轮缘切向力受到接触面的制约。当车轮驱动力转。因此,汽车行驶的约束条件(必要充分条件)为

Ft超过某值(附着力F?)时,车轮就会滑

Ff?Fi?Fw?Ft?F?F。附着力?的计算式为

F???Fz。式中,

Fz接触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为滑动附着系数,通常简称为附着系数

13、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1)道路的类型、路况 2)汽车的行驶速度 3)轮胎的结构、花纹、材料 18.滚动阻力如何产生的?它是作用在汽车(轮胎)的切向力吗?为什么?

滚动阻力主要是轮胎的变形阻力,也包括路面和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和轮胎空气阻力。

车轮滚动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区域产生法向、切向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相应的轮胎和支承路面的变形。 21.滚动阻力是否是作用在汽车轮胎圆周上的切向力?为什么? 不能 力偶矩 22.能否在汽车受力分析图上画出滚动阻力,为什么?不能 力偶矩 45.汽车的附着条件

轮胎传递的轮缘切向力受到接触面的制约。当车轮驱动力

因此,汽车行驶的约束条件(必要充分条件)为

Ft超过某值(附着力F?)时,车轮就会滑转。

Ff?Fi?Fw?Ft?F??F。附着力?的计算式为

。式中,z接触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为滑动附着系数,通常简称为附着系数。

不同道路附着系数路面和轮胎就形成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46.汽车的驱动条件

汽车发动机的扭矩(功率)足够大,能克服汽车行驶的各种阻力,如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传动阻力,空

气阻力和坡道阻力等。

F???FzF第三章 汽车使用经济性

1. 汽车燃料经济性

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可能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2.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1)常选取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即L/100km,或单位运输工作的燃料消耗量,即L/100tkm、L/kpkm 2)汽车燃料经济性也可用单位量燃料消耗汽车所经过的行程,即km/L作为评价指标,称为汽车经济性因

数。

3)可采用等速驱动比油耗。

5. 写出汽车燃料消耗方程式(考虑结构和使用参数)。

QS?Pege1.02ua?,式中:

QS、Pe、g(或be)、ua、?分别是百公里油耗(L/100km)、发动机功eg/(kW·h))、车速(km/h)和燃油重度(N/L)。

率(kW)、发动机燃料消耗率(或比油耗,

第四章 汽车安全性

1. 汽车安全性及分类 主动安全性 被动安全性

2. 汽车主动安全性: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

3. 汽车被动安全性:发生交通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受伤和货物受损的性能。

5.汽车制动性 :汽车在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汽车制动性的主要评价标准 ; 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抗热衰退性能)、制动方向稳定性。 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圆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 6. 何谓地面制动力和地面附着力?

F制动力习惯上是指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b。

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地面附着力。

s?11. 车轮滑移率:描述制动过程中轮胎滑移成份的多少,即代表了车轮运动成份所占的比例,滑动率越大,滑动成份越多。

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滑移附着系数 :当滑动率S=100%的制动力系数 峰值附着系数 :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

uw?r?w?100%uw滑动率s的数值

同步附着系数:具有固定的线与I线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0,被称为同步附着系数。 13. 汽车制动过程从时间上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驾驶员见到信号后作出行动反应2)制动器起作用3)持续制动4)放松制动 14. 什么是汽车的制动距离?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驾驶员开始操纵制动控制踏板到汽车完全停止为止所驶过的距离。 因素:1)制动起作用的的时间 2)附着力3)起始制动车速 20. 制动侧滑:制动时汽车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21. 试说明汽车制动时在侧向力作用下发生后轴侧滑更危险? 不动,因后轮侧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C与偏离角?的方向相同, 处于不稳定状态。由此周而复始,导致侧滑回转,直至翻车。

??为当后轮抱死、前轮自由滚动时,在干扰作用下,发生后轴偏离角?(航向角)。若保持转向盘固定

FFC起到加剧后轴侧滑的作用,即汽车

37. 什么是汽车的操纵性?什么是汽车稳定性?

操纵性:驾驶员以最少的修正而能维持汽车按给定的路线行驶以及按驾驶员意愿转动转向盘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能力。

稳定性:汽车抵抗力图改变其位置或行驶方向的外界影响能力。 39. 什么是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

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y,在地面上产生相应的侧偏力Y。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Y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不同载荷和不同道路上轮胎的侧偏力-侧偏角关系曲线一般称为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侧偏特性曲线表明,侧偏角?不超过5°时,Y与?成线性关系。汽车正常行驶时,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4g,侧偏角不超过4°~5°,可以认为侧偏角与侧偏力成线性关系。

FFFF42.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有几种? 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度转向

43. 一般来说,汽车应该具有哪一种转向特性?为什么?

不足转向。 过多转向汽车达到临界车速时将失去稳定性,由于过多转向汽车有失去稳定性的危险,故汽车都应具备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征。

制动跑偏: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

侧滑:制动时汽车的某轴或多轴发生横向移动的现象。严重的跑偏必然侧滑,对侧滑敏感的汽车也有跑偏的趋势。通常,跑偏时车轮印迹重合,侧滑前后印迹不重合。

侧偏现象: 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

Fy,在地面上产生相应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

FY,FY也称为侧偏力。轮胎的侧偏现

象,是指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Y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不同载荷和不同道路上轮胎的侧偏力-侧偏角关系曲线一般称为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侧偏特性曲线表明,侧偏角?不超过5°时,

FFY与?成线性关系。

影响侧偏刚度的因素

1) 大尺寸轮胎比小尺寸轮胎侧偏刚度高 2) 子午线比斜交胎侧偏刚度小 3) 宽胎比窄胎侧偏刚度小 4) 载重越小侧偏刚度越小

5) 车速越快,车轮载荷越小,侧偏刚度越小 6) 气压越小,侧偏刚度越小 失去转向能力 抱死

I曲线:在设计汽车制动系时,如果在不同道路附着条件下制动均能保证前、后制动器同时抱死,则此时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1和?2的关系曲线,被称为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理想分配曲线,通常简称为I曲线。在任何附着条件路面上前、后轮制动器同时抱死,则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必定等于各自的附着力,且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或地面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力。 B线

同步附着系数: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值一般为固定的常数。通常用前制动器制动力对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比例,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FF?。它是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实际分配

。具有固定的

线,简称为

?线。?线通过坐标原点,其斜率为

tg??1?????线与I线的交点处的附着

系数0,被称为同步附着系数,见下图。它表示具有固定线的汽车只能在一种路面上实现前、后轮同时抱死。同步附着系数是由汽车结构参数决定的,它是反应汽车制动性能的一个参数。

?

第五章 汽车公害

1、 汽车的公害包括哪些方面?发动机排放的有害气体主要有哪几种? 排放公害、噪声公害、电波公害、粉尘公害等 CO、HC、NOx、SO2、

4.负荷和转速对发动机有害气体的排放浓度有何影响? 负荷

满负荷时,由于混合气浓,燃烧不完全,生成的CO量增多;

中等负荷时,混合气略稀,燃烧效率最高,CO、HC、减少,但NOx增多;

在怠速和小负荷时,燃烧温度较低但所用混合气较浓,因而NOx排放量减小,CO和HC排放量显著增多。 转速

转速增加,混合气变稀,燃烧室内气体的紊流增强,改善了混合和燃烧,使排气中的HC、CO含量减少。废气中的CO、HC随曲轴转速提高而下降,而HC排放量在高速时,由于燃烧时间短,易于产生易燃烃。 在怠速和低速工况,HC和CO排放较多,随着转速增加都有所下降,在最大转速时,CO继续下降而HC和NO增大,这又由于燃烧时间短,混合器形成的时间也缩短,汽缸内燃烧条件恶化发动机工作强度大的缘故。

7.汽车车内噪音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在运转中引起的车身振动,并通过车身的孔缝透声进入车内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