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
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虽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
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其外,孔子于人物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
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理当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算是敲定此事。孟子齐人,距孔子
1 / 15
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氏,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嫌假他人之功。
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于是历代解“经”传“经”之作不乏。单说用古文写就的《春秋左氏传》,其史料补充丰赡,记事因果清明,写人性格丰满,使《春秋》史纲泱泱为一部有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堪称伟大。然而左丘明因《左传》称史家,而孔子有《春秋》却不称史家,这很值得深思。
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孔子只是“好古”。自称“吾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学说而不去创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旨在缔造理想,“大同”“小康”。孔子又不只是好古,世衰道微,礼崩乐坏,孔子批判,毫不隐晦。虽“干七十余君莫能用”以致“累累如丧家之犬”,仍卓然独立,岁寒松柏。代王立法,惩恶劝善。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格局太小。夫子“木铎”,不若称“春秋”孔子。
(摘编自郭小琲《<春秋>有大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是一部历史专著,依据孔子的生平和班固的意见,可以认为它是鲁国专门负责“记事”的右史所作,与孔子无关。
B.左丘明认为《春秋》出于“圣人”的编纂和撰写,却言辞含混约略,未能言明具体的编撰者,以致为后世留下一桩谜案。
C.《史记》非常明确地主张《春秋》为孔子所编撰,但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孟子,他清楚地介绍了孔子撰述《春秋》的意图。
D.有的学者认为《春秋》并非成于一人之手,鲁国史官有著述之功,至圣先师有修订之劳,这种观点未被本文作者完全接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史家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熟悉前人留下的历史著述,还要能够关心国家乃至天下大事,同时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B.如果能清楚地考察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却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著述态度,也还是难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史家。
C.孔子一生中任职虽然甚多,却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所以本文作者认为“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
2 / 15
D.出于史家独特的体悟,司马迁认为孔子观史、论史,也极具史家情怀,这在《史记》的相关记述中隐约流露了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反映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左传》相比,《春秋》是一部微言大义的史纲,在史料、记事与写人方面较为简略。
B.作者从“好古”与“不只好古”、“丧家之犬”与“岁寒松柏”等角度描述孔子,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C.孔子一面借“好古”缔造着自己的社会理想,一面“知其不可而为之”,以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面对社会现实。
D.孔子在春秋乱世遍干诸侯,教化民众,宛如木铎,这是他被称为“‘春秋’孔子”而非“《春秋》孔子”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土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3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