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精度检测知识汇总 下载本文

.

另一极端,移动工作台每隔500mm(或小于500mm),记录一次水平仪读数。在工作台全部行程上,记录水平仪每档位置的读数。将水平仪的读数依次排列,画出工作台的运动曲线。

在1000mm行程长度上的运动曲线至两端点连线的最大坐标,就是1000mm长度上的直线度误差。

作相互平行的直线包容运动曲线,距离最小的两条平行线间的坐标值,就是导轨全部行程长度上的直线度误差。

21、外圆磨床工作台移动在垂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应如何检测?

答:检测外圆磨床工作台移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在工作台中间放一个随机床附带的桥板,或自制的专用桥板(只用于斜台面,平台面不需用桥板)。在桥板中间与工作台移动的方向平行放置一个水平仪。移动工作台,每隔250mm记录一次读数(短床身在最大磨削长度的两端和中间三个位置检测),将水平仪读数依次排列,画出工作台的运动曲线。在1000mm长度上的运动曲线至两端点连线间的最大坐标值,就是1000mm长度上的直线度误差。

作相互平行的直线包容运动曲线,包容线间的坐标值就是导轨全部长度上的直线度误差值。

21、车床溜板移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应如何检测?

答:如果车床溜板的行程小于3000mm,车床溜板移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检测可用长圆柱检验棒检测。在前后顶尖间,顶紧一根长圆柱检验棒,将

可编辑

.

千分表固定在溜板上,使千分表测头顶在检验棒的侧母线上。调整尾座,使千分表在检验棒两端的读数相等。移动溜板,在溜板的全部行程上检测。千分表在1000mm行程上的读数最大差值,就是直线度误差。 当溜板行程大于3000mm时,改用绷紧钢丝与床身导轨平行,利用显微镜(也可用光学平直仪)检测。

22、长床身工作台或溜板移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应如何检测? 答:龙门刨床、龙门铣床、卧式铣镗床等工作台行程大于2000mm,卧式车床、丝杠车床等溜板行程大于3000mm时,由于2000mm以上的平尺易于变形,而且2000mm以上

的检验棒在制造上也有很多困难,故应采用钢丝和显微;23、溜板移动时倾斜度误差应如何检测?;答:溜板移动时倾斜度误差检测,将水平仪置于溜板燕;24、工作台移动时倾斜度误差应如何检测?;答:外圆磨床、螺纹磨床、拉刀磨床、龙门刨床和龙门;25、横梁移动时倾斜度误差应如何检测?;答:横梁移动时倾斜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在横梁导轨的;这种方法多用于龙门刨床、龙门铣床、立式

的检验棒在制造上也有很多困难,故应采用钢丝和显微镜等工具进行检测。其检测方法与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相同,可参见拉钢丝检测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有条件时亦可利用光学平直仪检测,将光学平直仪置于机床一端,反射镜置于溜板或工作台面上,在行程的两个极限位置,调整平直仪及反射镜,使平行光管的亮十字像同可动分划板的准线重合。工作台每移动

可编辑

.

500mm,读数一次并作好记录,将读数依次排列画出工作台的运动曲线,再计算1000mm长度上和行程全长上的误差值。

23、溜板移动时倾斜度误差应如何检测?

答:溜板移动时倾斜度误差检测,将水平仪置于溜板燕尾导轨上靠近刀架的地方,垂直于床身导轨(即溜板行程方向)。移动溜板,每隔250mm(或500mm、或小于此值)记录一次读数,在溜板的全部行程上检测。水平仪在1000mm行程和全部行程上读数的最大代数差值,就是倾斜度误差。倾斜度误差以斜率或角值表示。

24、工作台移动时倾斜度误差应如何检测?

答:外圆磨床、螺纹磨床、拉刀磨床、龙门刨床和龙门铣床等工作台移动时倾斜度误差的检测,在工作台中央,垂直于工作台移动方向放置一个水平仪(如果磨床是斜台面,水平仪应放在专用垫板上)。移动工作台,每隔250mm(或500mm、或小于此值)记录一次读数,短床身在工作台全部行程上至少记录三个读数。水平仪在1000mm行程上和全部行程上读数的最大代数差,就是工作台移动时的倾斜度误差。

25、横梁移动时倾斜度误差应如何检测?

答:横梁移动时倾斜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在横梁导轨的中央位置,平行于横梁放置一个水平仪。移动横梁,每隔500mm(或小于500mm)记录一次读数,在横梁全部行程上至少记录3个读数。在横梁全部行程上检测时,两垂直刀架(或

可编辑

.

铣头)应移到横梁上相对称的位置。而横梁的移动方向,只能由下往上,不能往返。

这种方法多用于龙门刨床、龙门铣床、立式车床等横梁移动时的倾斜度误差的检测。

26、哪些机床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如何检测?

答:坐标镗床的定位精度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要检测工作台或主轴箱在移动坐标定位后的定位误差。

国产各式坐标镗床的定位系统有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即丝杠和校正尺)。采用的定位系统虽不同,但定位误差的测量方法是一样的。在机床台上,沿纵向移动方向放置一个精密的刻线尺(刻线尺的刻线精度应带误差检定表,检定精度在0.0005mm以内),刻线尺放在工作台的中央,高度应在工作台面至垂直主轴端面最大距离的l/3~l/2处。将读数显微镜(其读数精度为0.001~0.002mm)固定在主轴套筒上,使显微镜能清晰地观察到刻线尺上的刻线,对工作台在规定长度上的移动进行检测(一般规定每移动l0mm读数一次)。在读数时,工作台应夹紧。定位误差是任意两次定位时读数的实际差值的最在代数差。

27、分度头分度误差应如何检测?

答:分度头分度误差,将标准分度盘固定在分度头的主轴上,要保持中心重合,读数显微镜固定在检验平板的支架上。确定手柄的起始位置,使读数显微镜和分度盘对准零位。然后使分度头每转过90°进行一次读数,并作好记录。

可编辑

.

用光学分度头作对比检测时,将一根两端带莫氏锥度的检验棒,一端插入光学分度头主轴锥孔中紧密配合,另一端紧密地插入被检分度头主轴锥孔中,使两个分度头连成一体。被检分

度头与光学分度头主轴中心不等高时应调整垫平。脱开光学分度头的手摇分度机构,转动被检分度头的手柄,使被检分度头转动,同时通过检验棒可带动光学分度头转动。当被检分度头确定在起始位置时,记下光学分度头学分度头转动。当被检分度头确定在起始位置时,记下光学分度头起始位置的读数值。

(1)不考虑分度盘和分度蜗杆的误差时,检测方法及分度误差计算如下: 分度系统传动关系是分度头手柄旋转n转时,主轴旋转一周,即 n =z2(分度蜗轮的齿数)÷z1(分度蜗杆的头数)

一般分度头分度蜗轮齿数z2=40,蜗杆头数z1=1。故手柄每转一周时,分度头主轴转过的理论角度为360°/40=9°。检测定位后,记录标准分度盘(或光学分度头)的读数一次。手柄每转一周时,主轴应转的理论角度和光学仪器中实际读数的差值,就是分度蜗杆每转一周时的分度误差。在主轴旋转一周中,可得到40个分度误差值,其中误差值的最大代数差,就是分度头主轴转一周时的最大分度误差。

检测时,应使主轴顺时针方向转一周检测后,再同样使主轴逆时针方向转一周再检测一次。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