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复习题3 下载本文

育大量该抗病新品种,应该采用的技术是 ,依据的理论基础是 。

(4)通过转基因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配子中是否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 3.(13分)中国青年科学家陈大炬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试分析回答: (1)烟草转基因产品的获得属于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微生物工程 D.酶工程

(2)人的基因之所以能接到植物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烟草具有抗病毒能力,说明烟草体内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生物间的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有一套____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些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烟草DNA分子被“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实际上并不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分)该工程应用于实践,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已取得了许多成

就。请你列举你所知道的或你所设想应用该工程的三个具体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 (5分)有人认为,转基因产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如果支持,请你列举出一个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7分)下面是果蝇的抗药性变异与DDT关系的探究实验。 实验器具:果蝇若干、杀虫剂DDT、玻瑞瓶若干。

实验过程:将果蝇(第一代)伺养到一定数t后,放到涂有a浓度的玻瑞瓶中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数量后用2a浓度的DDT处…同样的方法将DDT浓度逐级递增1a处理各代果蝇,直到第15代。

实脸结果:到第15代,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抗DDT的果蝇存活。

结果分析,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

(1)请你分析以上实验,找出不合理之处。

(2)请你利用以上的实验器具,再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

(3)预侧你的实验结果并对预侧结果进行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变异》考试试题

(必修2:第5~7章)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4 A 1 BCD 2 D 15 C 2 BCD 3 C 16 C 3 AC 4 C 17 B 5 C 18 A 4 ABC 6 C 19 A 5 ABC 7 C 20 B 6 ABC 8 A 21 D 7 ACD 9 B 22 D 10 D 23 B 8 ABCD 11 D 24 D 9 AD 12 C 25 C 13 C 10 ABD 二.多选题 三.非选择题 1.(9分)页:7

(1)甲 (2)天门冬氨酸 缬氨酸 (3)多倍体育种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杂交育种 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直到得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 (5)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6分)(1)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②的编码区是间隔的、 不连续的 (3)表达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不一定 3.(11分)(1)A

(2)人与植物的基因化学组成和结构是相同的 (3)抗病毒干扰素

(4)遗传密码 共同的原始祖先

(5)基因是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将抗病毒基因“嫁接”到水稻中,形成抗病毒水稻新品种;将人的血型基因移入猪体内培育产生人血的猪;将干扰素基因移入细菌体内,培育出能产生干扰素的细菌。 (7)用于改良作物的抗不良环境。基因引入杂草,就将难以控制。

解析:转基因属于基因工程是近两年生物科学领域的热点,各种生物之间转基因之所以能够成功是他们的基因结构组成是相同的,通过转基因技术可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但又会给人类带来想不到的后果。 4.(l)到第15代,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抗DDT的果蝇存活,这并不能说明果蝇的抗药变异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也许没经处理的蝇(第一代)就产生了抗药变异。

(2)实验方案: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又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将DDT浓度逐级递增la处理各代果蝇,直到第15代。

(3)结果预测及分析:若到了第15代时,果蝇仍能抗浓度为15a的DDT,则说明果蝇的抗药性变异不是由DDT诱导产生的,而是本身就有变异产生,因为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亲本及其祖先并没有经DDT处理过;DDT只是对果蝇的变异进行选择.若没有经DDT处理过的果蝇不具有抗药性,则会得出与前面实验者雷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