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下载本文

(1)数目、数量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2)几,几个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3)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 Cù

(4)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Shǔ

(5)计算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Shu?

(6)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鼓〗打鼓 (2)树之以桑〖树〗种植 (3)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 (5)王无罪岁〖罪〗归罪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

4.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树之以桑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判断句

非我也,岁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罢了,那还是??)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有的?.)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过秦论》知识点梳理 作者和背景

贾谊,西汉人,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十八岁能诵诗书,善作文,在郡中很有名。河南太守吴公爱其才,召置门下。后吴公做廷尉,向汉文帝推荐,贾谊二十多岁时做了博士,不久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后遭大臣周勃、灌婴等陷害,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做梁王太傅,梁王堕马而死,贾谊自认为是自己失职,最后抑郁而死。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五百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称赞本义为“西汉鸿文”。

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内;对外。

动词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

通假字:外连衡而斗诸侯通“横”

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语。 (1)以致天下之士来招纳 (2)不爱珍器吝惜

(3)于是六国之士??在这时 (4)流血漂橹盾牌

(5)秦人开关延敌打开关隘 (6)制其弊困乏

找出文中通假字。

孝公既没“殁”:死约从离衡“纵”;“横”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兵:收天下之兵(兵器)制其兵(军队) 制: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制其弊(制服) 延:开关延敌(迎击)延及孝文公(延续) 爱:不爱珍器(吝惜)宽厚而爱人(爱护) 因:因遗策(沿袭)因利便乘(趁)

找出文段中的同义词:

取、举、割、收——攻取;属、徒、伦——一类人,等人。

按要求找出词性活用的词语

(1)名词作状语:南取汉中:向南。

(2)动词使动用法:流血漂橹:使??飘浮。 (3)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

(4)形容词作名词:尊贤而重士(贤良之人)因利乘便(有利条件) (5)形容词作动词: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得弱小。

口头翻译文句。辨析下列句子翻译正误。 (1)振长策而御宇内。

A.举起长鞭来驾驭天下。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借代,应用引伸义)。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3)乃使蒙恬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防。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B.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5)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A.(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渊。

B.(秦始皇)足踏华山,把它当作城墙,凭借黄河,把它作为护城河,占据着亿丈高的城堡,下临深不可测度的深渊,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

《劝学》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知识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輮(r?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u)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课文阅读训练

“积土成山,??用心躁也。”

6.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D.将焉取之

7.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 A.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指: 今义指: B.用心一也 古义指: 今义指:

8.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

9.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准确翻译下边文句。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1.本段共六句,共分几层?请在文中标出来,并指出每层的大意。

12.本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三、阅读下列文字,按文后要求答题。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13.注音

①衢()②()

14.解释加点的词 ①无冥冥之志者: ②无赫赫之功: ③事两君者不容:

④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⑤心如结兮: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译:

②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译:

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17.这一段的论点是: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