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教学重点:成年晚期个体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的特点,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特点,成年晚期的个性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卫生与长寿心理。

教学难点:临终心理的研究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9.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David Shaffer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4]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5]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6]罗伯特.费尔德曼著,苏彦捷等译.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7]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12018

课程总学时/学分:54/3(其中理论54学时,课内实践0学时)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 一、说明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全科小学教师,能胜任小学阶段多学科教学,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科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所以提高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非常有必要。本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对小学教师的全科要求,以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在尊重学生知识结构与认知规律基础上,从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观点出发,提炼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结合人类生产、生活实际,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和,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能利用自然科学原理解释自然、社会、人体生理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把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在以后教学工作中能树立小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共四大知识板块。第一部分是物理知识,掌握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光学、声学规律;初步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第二部分是天文地理知识,掌握宇宙起源、太阳、地球结构,天体运动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化学知识,掌握元素的运动、变化规律,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第四部分是生物知识,掌握生命的基本结构、物质构成、生命的营养、遗传变异的规律。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部分物理知识(14学时) 一、物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二、物体的运动(一)

运动的相对性;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牛顿第一、第二定理、第三定律。

三、物体的运动(二)

功、动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了解内能、引力势能、电能。) 动量、冲量、动量守恒。

四、光学与生活

理解光现象、光的度量;

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现象;

透镜成像,眼睛成像原理,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五、声学与生活

声音的途径和条件

声波的特性(反射、折射、衍射) 声强、声强级、对声音大小的感觉 声音的三要素

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 六、微观世界

实物与场 原子结构 原子内的力

第二部分天文与地理知识(8学时) 一、天文地理发展的历史 二、宇宙起源

起源的学说 起源的证据 三、太阳系

银河系知识 恒星知识 太阳系知识 太阳的结构 四、地球的知识

地球形态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三圈 地球的外三圈 五、天体运动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季节和历法 天气与气候

第三部分化学知识(10学时) 一、化学的诞生与发展 二、物质的化学结构 元素知识 化学键知识 有机化学物质 三、化学运动的规律

酸碱值

氧化还原反应 碱金属 卤族元素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四、化学与生活

电解与原电池原理 炼铁原理 煤的加工原理 石油的分离原理 氨工业原理

有机大分子合成原理

第四部分生命知识(16学时) 一、生命的结构 生物的定义

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 生命存在的功能基础 生命的基本种类 二、生命的延续 细胞分裂 繁殖与生长 三、植物的营养 叶片结构 光和作用 呼吸作用

四、动物的营养 动物的营养方式 营养物质 消化与吸收 五、遗传的知识 性状的知识 基因分离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 连锁与互换规律 不完全显性规律 复等位基因规律 伴性遗传规律 六、变异的知识 变异内涵 变异类型 变异的原因 人类遗传病

三、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自然科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民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