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总结 下载本文

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8——2018

1978年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美国人 (1916-2001)

他的主要著作有:《管理行为》、《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管理决策的新科学》、《人工的科学》、《人们的解决问题》、《思维模型》等。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1979年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英国人,后入美国籍 (1915-1991) 《经济计划原理》(1949); 《经济增长理论》(1955); 《经济成长面面观》(1969); 《国际经济秩序之演化》(1978)。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美国人 (1902-1998)

《关税对大麦、燕麦、玉米的影响》(1933); 《训练和充实农村地区社会性工作者》(1941); 《改变农业》(1943); 《农业生产和福利》(1949); 《人力资本的投资》(1960)等。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其代表作有:

《改造传统农业》(1964); 《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 《农业的经济组织》(1953); 《世界农业中的经济危机》(1965); 《经济成长和农业》(1968)。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1980年

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美国人 (1920- ) 《宏观经济学与合理行为理论》(1946); 《凯恩斯革命》(1950); 《美国经济波动》(1950); 《经济计量学教科书》(1974);

《美国的一个经济计量模型》(与戈德伯格合著,1955); 《经济计量学导论》(1962);

《沃顿经济计量预测模型》(与伊万斯合著,1967); 《经济预测理论论述》(1971);

《宏观经济体系的模拟技术的状况》(1977); 《经济计量预测和经济模型导论》(1981)等。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

问题。 1981年

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美国人 (1918-2002)

《美国企业准则》(The American Business Creed),与哈里斯(S.E.Harris)等合著 《国家经济政策》(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经济学论文集:总体经济学》(Essays in Economics:Macroeconomics) 《十年后的新经济学》(The New Economics one Decade Older)

《计量经济学论文集:消费与计量经济学》(Essays in Econometrics:Consumption and Econometrics)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美国人 (1911-1991)

乔治·斯蒂格勒认为专心地做一个知识分子,投身于“枯燥”的经济学研究是一件惬意并具独特刺激性的生活,他有意避开能使他离开学术的一切非学术的职业和活动。他从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留下许多有价值的著作。归纳一下有:《工业价格的行为》(合作,1970年)、《现代人和他的公司》(1971年)、《公民和国家》(1975年)、《现代人和他的公司》(1971年)、《公民和国家》(1975年)、《作为传道士的经济学家,及其他论文》(1982年)

在市场运行的方式、产业结构和组织、经济立法和管制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3年

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美国人 (1921- 2004) 《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1959); 《竞争性经济的均衡存在》(1954); 《有限均衡的经济》(1970);

《德布鲁教授的“市场均衡”定理》(1973); 《总量需求函数》(1974);

《数理经济学——德布鲁论文20篇》(1983)

1950年代末发表的《价值理论》,由于其普遍的适用性和优美的分析方法,已经成为经典。”他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年

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 Stone)英国人 (1913-1991)

斯通著述很多,曾在各种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在专著方面,除了著名的《国民收入与支出》之外,其他重要著作还有:《计量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1951年),《1920—1938年英国消费者的支出和行为的测算》(与艾·罗合著,第1卷,1954年出版,第2卷,1966年出版),《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物量和价格指数》(1956年),《投入产出和国

民经济核算》(1961年),《1960年社会统计矩阵》(1962年),《可测算的经济增长模型》(与阿·布朗合著,1964年),《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及其他论文》(1966年),《经济数学模型及其他问题》(1970年),《人口核算与模型的建立》(1971年),《经济中的财政相互依存,1957—1966年》(与艾·罗合著,1971年),《建立经济和社会模型的若干问题》(1980年),等等。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他所提出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已经成为为举世公认的国民核算标准化体系,为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1985年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意大利(1918-2003 ) 他的主要学术观点集中在他的学术著作中。他的主要学术著作包括: 《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1953年)

《计划生产、存货和劳动力》(合作,1960年)

《通货膨胀条件为稳定住宅建设而采取的新的抵押设计》(1975年)

《莫迪利阿尼文集》:第一卷《宏观经济论文集》、第二卷,《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第三卷,《财政理论及其他论文集》(1980年)。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获得此殊誉。

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