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评析范文 下载本文

通讯评析范文

难忘的时刻

——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

还是这间透着八闽风情的大厅,还是上午10点这一时刻,背景依然是那幅日光岩巨画.茶几上照例摆故着两盆鲜花??

接见现场的一切似乎都和往常一样,但是今天这里熟悉的一切却又给人以不同过去的感觉。

1989年11月13日,邓小平同志于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外宾。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小平同志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站在屏风旁边.容光焕发,同来访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的日本客人一一握手。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几十位中外记者,小平同志向他们、也是向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将是我会见的最后一个正式的代表团.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

短短几句话,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平和,几十位在场的中外记者却由此得到一条重要信息:今天,敬爱的小平同志将正式告别他60多年的政治生涯。

“退就要真迟,这次我就要百分之百地退下来。我退下来,也是想让党、政府、军队的领导人能够放手工作,我相信他们能够把工作做好。” 记者注意到,当小平同志说这句话时,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的神情是坚定的,是自信的。

整个会见充满亲切、友好的气氛。从斋藤英四郎先生向小平同志问候开始:“看到您满面红光我很高兴”,到最后道别时斋藤先生双手紧握小平同志的手,深情地说: “为了中国的繁荣、亚洲的繁荣,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您健康长寿”。近70分钟的会见,竞像一瞬间那么快地过去了。

以往会见结束时,在场的工作人员深知小平同志时间宝贵,虽然都想和他说上几句话,但谁都不忍心去占用他的时间。然而今天,几位经常采访小平同志会见外宾的记者再也按捺不住对小平同志的崇敬之情,异口同声地请求:“邓主席,与我们这几位中国记者合个影吧!”“好.和记者们合影要轻松多了。”小平同志答应得这么痛快,引起一片欢笑.连几位大会堂工作人员也挤了过来,说:“我们也要和邓主席合个影。小平同志愉快地满足了大家的要求。

小平同志告别了他光辉的政治生程,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原栽1989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评析范文

细节描写:真实和传神

《难忘的时刻》,一篇不足千字的通讯(严格地说属于通讯类当中的“新闻特写”),将一个平易近人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邓小平同志作为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其告别政治生涯本身就是重要的历史性事件,用新闻报道表现好这一不平凡的历史时刻和伟人形象并非易事。《难忘的时刻》巧妙地选取几个细节片断描写,真实而传神,给人以举重若轻之感。鲁迅先生认为:细节描写可以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本篇报道可为印证。首先,场景的细节

刻画,筒洁明了地将历史定格在特定的历史时刻:1989年11月13日上午10时的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其次,精当地细节选择。从小平同志的着装、举止到几句关键性的充满人物个性的话语到国际友人的真挚祝福??以点带面,独辟路径地刻画出一个曾叱咤风云的伟人的高瞻远瞩和深受的爱戴。再次,在细节的处理上做到生动自然,不刻意渲染,显出冲淡柔和之美。如记者对小平同志“明快、平和”的语言“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的神情”的捕捉,衬托伟人话语,使得人物的形象、性格倍显丰满、真实可信。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以细节刻画见长的通讯,它选取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几个最富典型意义的横断面,在场面、时间、选材上高度集中、细腻地记录了一个伟大的光辉形象,字里行间浸润了记者对小平同志的热爱之情,增强了整篇报道的可读性。如果说,细节的准确取决于记者的观察力,那么,其生动的特征则取决于记者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