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题 下载本文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55.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 C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 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56.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C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57. 生产方式是( D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8.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59.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60.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61.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62. 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63.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64.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65.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 )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第 6 页 共 19 页

6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 A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67.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B )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68.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69. 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70.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 A )

A、历史决定论 C、历史宿命论

B、历史被动论 D、历史意志论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B、阶级斗争

D、科学技术革命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B、运筹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71. 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 A )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改革 C、社会基本矛盾

72.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 )

73.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B )

74. 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C )

A、劳动是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实体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75.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B )

76.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 C )

77.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C )

第 7 页 共 19 页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78. 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D )

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 D、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79.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80.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D )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81. 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C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82.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 )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83. 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C )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84.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85.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D )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86.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B )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87.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8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B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89.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B )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第 8 页 共 19 页

C、国家制度 A、增加 C、不变

D、选举制度 B、降低

D、无法判断 B、不变资本 D、商品资本 B、m∶v D、m/(c+v) B、货币资本 D、借贷资本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B、劳动时间 D、流通时间

B、平均利润的形成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90.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B )

91.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B )

A、可变资本 C、货币资本 A、c∶v C、c+v

92. 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 )

93. 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 )

A、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94.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D )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C、劳动力成为商品

95. “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C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A、运输时间 C、非劳动时间

96. 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B )

97. 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B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98. 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99.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C )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100. 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C )

A、股息和银行贷款利息率 C、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

B、股息和汇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101.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B )

第 9 页 共 19 页

A、简单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A、成正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B、扩大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B、成反比例关系 D、无直接联系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102.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B )

103.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C )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104.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C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105. 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D )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A、购买阶段 C、销售阶段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B、生产阶段 D、流通阶段

B、I(v+m)=IIc

D、II(c+v+m)=I(v+m)+II(v+m) B、可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B、超额利润 D、企业利润

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B、原材料费用

D、固定资本未折旧部分 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106.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B )

107.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

A、I(v+m)>IIc C、I(c+v+m)=Ic+IIc A、不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A、平均利润 C、垄断利润

108.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C )

109. 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A )

110. 资本主义地租是( C )

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111.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 B )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A、支付的工资 C、固定资本折旧

112. 资本主义生产成本中不应包括( D )

113.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B )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第 10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