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开题报告_ 下载本文

宁夏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选题名称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攻读学位级别 论文起止年限 申请开题日期

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

题及应对策略

教育管理 03140336

硕士 2016.1-2016.11

一、课题的来源、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情况: (一)课题来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观念体系、生活方式、人生追求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变化,在个体成长中出现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也越发明显,而这种影响对于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而言,所产生的后果也往往截然不同。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源源不断地向大学输送优秀人才,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他们的健康学习和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农村,有着数量巨大的小学生,他们和城镇小学生在家庭条件、父母文化水平、人际交往、课余生活、信息交流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导致他们与城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近些年来,虽然学术界以及一线教学人员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逐步重视起来,然而对于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因此,本研究试图关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能对这一至关重要的课题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做出贡献。 (二)研究意义 1989 年 WHO 给健康下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健康至少应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只有当个体在这三个层面同时都处于完好状态时,才可以说是健康的。

1994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心理健康教育”一词,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 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虽然许多大中城市已在此方面进行了许多实践性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村小学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更不容乐观。因此,研究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问题的实际解决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2. 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水平 农村小学生面临着与城镇同龄人相异的各种问题,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为子女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相对匮乏。同时,农村小学生相对其他同龄人而言更容易遇到网络成瘾、留守儿童、家庭暴力、校园霸凌等不良现象。因此,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让学生掌握自我调控的方法,使其形成发展自我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长大以后顺利有效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3. 从根本上缩小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差距 研究我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有助于农村小学生培育起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将素质教育的精神落实到我国农村教育一线,有助于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其接下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创造机会,奠定基础。如此,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为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

人才,这是解决存在于乡村生活中的种种社会问题,保持农村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弥合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差距的根本解决路径。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 80 年代初期起步,不少省市都建立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90 年代以来,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普遍开展,课题研究得到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关问题的探讨逐步深入。以下是国内学者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王桂娟 、陈桂霞在《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中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孙越明在《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一文中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连市金州区农村五所小学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傅文第在《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指出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理论研究薄弱,科学化、专业化的水平不高,专业人员匮乏,相对应的策略是推广已获得成功的经验,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培训师资等。 (四)国外研究现状 相对国内而言,国外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更为多样化和系统化。1896 年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默(Witmer·L)创立了俄勒岗学校,专门诊治智力落后、心理困难的儿童,开创了美国心理学为教育提供服务的先河。戴维斯(J·B·Davis)、帕森斯(Frank·Parsons)、比尔斯(Clifford·Beers)是早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著名倡导者和实践者。

1908 年帕森斯首创波士顿职业指导局,职业指导走向规范化、组织化和系统化,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比尔斯以其著作《我寻回了自己》(A Mind That Found Itself)使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唤起了社会对青年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广泛关注,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深入开展,从此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步入迅速发展阶段。与美国相比,法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除了多样性外,更趋于综合化,并把实践的重心放在三个方面:定向、预防、综合。德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类型除了特殊教育、行为矫治和学业指导外,特别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定向工作,因而更富有特色。由于在这些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广泛地参与学校内外的诸方面工作,能够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产生的问题以及原因,因而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进一步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可知,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学界此前已积累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然而也应看到,对于国际范围内的研究而言,缺乏中国社会环境下针对我国特殊的农村问题的实证研究。而对于国内的研究而言,目前已有文献多数关注的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解决办法,而对于农村小学生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同时,国内相关研究多倾向于理论性论述,缺乏实证化、体系化、系统化的研究。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在理论构建、方法选择等层面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而其不足和空缺之处又成为了本研究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