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生--家族企业的激励制度 下载本文

郭凡生--家族企业的激励制度

第一讲 知识经济的伟大变革

一、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重大挑战!

1.现代企业制度的定义 ?合法经营,照章纳税

?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就是产权人格化 ?在经营方式上,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2.变革的伟大时代

?美国:微软、谷歌、雅虎、亚马逊?? 比尔·盖茨大学还没毕业,在别人投资下就当上了大股东;孙正义在雅虎投了一亿美金,只占了30%的股,而杨致远和他那帮创业者们共投了不到一百万美金就占了70%的股,然后还规定,发期权能发20%;其他谷歌、亚马逊基本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中国:QQ、百度、网易、当当、慧聪??

中国的QQ、百度、网易、当当、慧聪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在某次论坛上,张朝阳说他去美国时兜里只有100美元,李彦宏说自己只有50美元,而现在他们都是中国的首富,他们有好几十亿的身价,那他们真正有这么多钱吗?

在这些企业中,经营者大多是大股东,分离的事情没有发生,而是完美的合一。投资人甚至愿意放弃控股权,让经营者以持有干股的方式同时拥有控制权和经营权。

3.大股东往往不是投资人,而是经营者:雅虎,微软、百度、网易、盛大、慧聪?? 张朝阳、李彦宏是CEO 大股东;Google的三个创始人是大股东,现在依然管理公司;杨致远是公司的大股东,依然是雅虎的最高的管理者;比尔·盖茨先生管微软管了几十年,也依然是最大的股东。这说明在这些企业里大股东往往不是投资人,而是经营者。雅虎、微软、百度、网易、盛大、慧聪,这些企业的老板没投多少钱,都是企业的大股东,而且拥有干股,也就是创业股。

4.按这种规则建立的企业,显示了更强的生命力和创造性,500强中已占多数。而传统的资本型企业,正在退出500强。

微软、Google、雅虎、亚马逊包括OracleSracle 、辉瑞这些公司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5.伟大的时代变迁

?人类正从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

?工业化社会的金马桶原理:资本是最短缺物,由农业社会利润向权力、地位的归属到向资本的倾斜,是一次伟大的进步。

只有把资本的板子迅速加高,闲置的劳动力、自然资源、水、土地、煤矿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在工业化社会的迅速前进过程中,实行的是资本占有一切的原则,一切利润归资本,相对于农耕社会封建制度的按权力分配利益的这种规则来看工业化社会,按照资本来分配利益的原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信息社会的金马桶原理:知识是最短缺的生产要素,利润向知识的倾斜又是一次伟大进步。随着人类财富的积累,资金已经不是最短缺物,最短缺的是知识、是知识产权、是有能力的管理者,所以工业化社会看到的更多的是劳资矛盾。

?工业化社会→人成为资本的附庸 ?信息化社会→人成为生产的主体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说在这个社会的生存空间中有主体和客体,人是主体,创造了财富,创造了资本,

创造了设备,但是又变成了资本拜物教,又得跪在资本面前,去向他磕头,这是资本对主体的异化,希望有一天,这种被异化的关系被正确地颠倒过来,人再一次能够成为生产的主体。

6.我们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定义,正在被彻底修改 苏联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时,工人阶级拿着枪冲进了冬宫,那是劳资矛盾中工人阶级第一次战胜了资本。又过了50年,工人阶级发现自己跟过去一样穷,于是乎资本主义世界开始研究他们新的理论。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需求和供给平衡的理论,认为需求是很重要的,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家福特,提出了一个理论:我造出的汽车,我的工人一定买得起,它才有市场。随着西方经济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西方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最近20年很少听到有工人罢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矛盾化为无形,表明生产运行过程中对要素需求的重要性,正在从资本、设备,转向人才、转向知识、转向有价值的企业的领导人,

现代企业制度已经不是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也不强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它强调的是知识占大股,资本占小股,拥有知识占有大股的人来管理企业。让企业中的自留地比人民公社的地多,让企业里更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感觉到是给自己干,这是最重要的。

结论:

从资本论走向知识论 从分离论走向合一论

二、中国制造怎样走向中国创造

1.中国制造的主体是家族企业 中国制造的主体是家族企业,怎样走向创造呢?制造这么多年,就没有走向创造的多少成功的事例?

2.DVD的故事——原因是没有品牌和技术服务,企业做不大,做大也做不强

前面讲到DVD的故事,100块钱的利润,贴了别人的牌子,别人就拿走90,而自己只拿10块钱,原因在于没有品牌技术和服务,企业做不大,做大也做不强。

3.为什么没有品牌技术

?人的特征——美国医药公司的故事

在美国某著名医药公司,有上千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去研究一个药品,当美国药监局批准这个药上市时,他们公司的股票迅速飙升,这一千多人都成为了百万富翁,因为他们都拥有公司的股权。

?企业一大就分,技术难开发,品牌难建立

4.归结到制度问题:只有老板才能富,人人争当老板 中国的问题是企业一大就分,技术难开发,品牌难建立

中国的老板别说招1000个人来研究药,他招了50个人来研究药,这个产品研究了,有40%的眉目后,这50个人分出去办了80家公司,都来生产这个药。这种情况一定有,归结到底是制度问题,因为在中国是只有老板才能富,所以人人争当老板。

5.中国网络业的成功

中国网络业为什么成功呢?在于网络业秉承了西方知识经济的制度,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中国制造怎样走向中国创造?很多人说要注重知识分子,必须让那些研究人员不但热爱他的工作,还能给他带来财富、享受和荣誉,李彦宏是中国少有的在美国拥有搜索技术知识产权的人。

三、关于激励制度的总结

1.经济学研究的三个方面

?生产什么 ?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2.完善激励制度是首先解决为谁生产,从而更好解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这是企业家(家族企业老板)在企业内的主要工作。

3.当大家都解决了为谁生产,积极性一样的时候,生产什么(决定可否卖出去,卖得多少),怎样生产(用什么技术、规模、组织等)的问题会突出出来。为谁生产解决不好,积极性没有,怎样生产、生产什么也无法解决。井田制、公田、私田、征什一税,包产到户等,都是案例。

第二讲 家族企业的“三权”分立模型

一、家族企业的三种权力

1.三种权力的描述

在所有家族企业中有三种基本权力: ?所有权:指企业的产权

?受益权:指由产权决定的利益归属 ?管理权:指由产权决定的管理权限。

三种权力相互关联,相对独立,都有归属家族和社会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属性和取向。家族化、社会化只是企业运营的特征,不应成为价值判断。并非家族化一定不好,社会化就好。国营企业、人民公社表面看都是社会化,但效率差,要以最终形成的效率为评价依据。

2.企业三权分立的六种组合模式

表6-1 企业三权分立的六种组合模式表 1 2 3 4 5 6 所有权 社会化 家族化 家族化 家族化 家族化 社会化 受益权 家族化 家族化 家族化 社会化 社会化 社会化 管理权 家族化 家族化 社会化 家族化 社会化 社会化 家族 企业 家族 企业 家族 企业 家族 企业 非家族 企业 定义 ? 根据三种权力的社会化和家族化的归属不同权,把家族企业运行总结成了六种模式,基本上可以回答为什么你的企业办不大,而他的企业为什么办大了。

二、第一种运营模式的分析

1.大多数国营企业属此例而失败。国企失败三部曲: ?搞活- 20世纪80年代 ?脱困- 20世纪90年代 ?退出竞争领域- 目前

失败的原因定义为“产权不清晰,没有人格化”。实际上就是没有人对产权负责,就是产权没有家族化。国企可以干好,我们为什么还要改革?

2.家族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了产权不清晰的问题。我们推动改革,产生了第二种模式,就是所有权、受益权和管理权都是家族化的。

三、第二种运营模式的分析– 完全家族化

1.最优的中小企业普及方式——直接型家族企业 ?激励直接- 全部是自留地 ?管理直接- 一声吼到底

?对领导人管理经验要求不高,班长级的履历足够

上面这个模式非常简单,爹带着三个儿子创业,大儿子管生产、运输、库存,二儿子管市场和销售,三儿子管财务、管采购,也兼管市场销售。产权是爹和三个儿子的,如果挣了100万,是爹和三个儿子的,管理权归爹和三个儿子,这种管理叫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管得好。

?中小企业的最优运营模式:酒楼的模式

酒楼模式就是夫妻店、母女店、父子店,包括情人店等等,六个职位变成两个人干,老婆当采购、当库管、当会计、当出纳,老公当总经理兼厨师长,事实证明这样管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直接,看得见摸得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运行中,这种模式是效率最高的。

2.普遍面临的问题

?爹带二百个农民工要实现企业做大的梦- 梦的破灭

爹带200个农民工干活,第一年挣了200万,他就想200个人干活,一年就挣了200万,那雇2000个人干活,一年不就能挣2000万了吗?他想把企业做大,想给社会做贡献。所以他买了很多地,建了很多厂房,终于雇了2000个人,办了一个大企业。但没想到,当年不但没有挣到200万,还亏了100万。他听过规模化生产,生产10万辆汽车,成本如果一辆是10万块钱,生产100万辆汽车,它每台汽车的成本就变成9万。自己应该多挣钱,为什么反而赔了钱呢?它的制度原因何在?管理学的解释应该从哪个角度来说?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没学过经济学原理。

?规模扩张与亲情传递效率递减规律

效率= 亲情人数/总人数 =(爹+3个儿子)/200 = 1/50 (爹+3个儿子)/2000=1/500 效率等于亲情的人数除以总人数,等于爹加三个儿子除以二百,如果每个人盯50人时,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如果盯500人时,有些人就看不到了。所以就出现下面的说法:

?规模收益上升小于亲情效率下降

企业的跑、冒、滴、漏,大量人员出工不出力、偷拿、拉出去办企业等,使企业无法做大。因此分析得知,中国家族企业、小型企业,做得小做得好,而企业做得大做不好。

爹的叹息:我有100个儿子该多好!但这100个儿子不能相互打架,齐心协力办公司,公司才能办好。所以总结出:管理最大边界的约束和人才忠诚度的约束,导致企业一大就出问题。

四、第三种运营模式的分析研究——职业经理人制

1.学术界给出的假设——职业化

中国的商学院给出一个逻辑,请职业经理人就可以使企业办大,这样似乎会成功。但是从利益的角度讲,这样也是不合理的。

2.职业化的二大问题 ?实践 ?理论

3.实践的碰壁——黄河啤酒、云南红、喷湿宝案例

黄河啤酒几个创始人当把企业办大后,总感觉自己文化不高、能力不强,企业再办大会有问题,在一些教授的规劝下请了几个职业经理,这些职业经理外语、电脑,什么都好,当签英文文件时,文件中的含义是这样的:自愿地把他在公司的权益送给这个管理团队。这就明显出了问题,最后还是企业家自己管理。

贵州的一家企业老板也是在听了教授们的规劝后,请了几个职业经理来管理公司,这些人能力很强,但最后发现他们大规模地贪污,最后通过法律程序才把贪污的公款给要了回来,总经理被判刑入狱。

现任云南红的老板武克刚,1988年时就是蛇口管委会的副主任,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推动者之一,在美国读了两个PHD。当企业办到一定程度后,觉得还是要请职业经理人,最后这些职业经理人跑到附近又办了一家酒厂。

实践证明,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中国大陆是走不通的。使用职业经理人失败的例子在中国很多。

4.实践为什么失败——理论归纳 ?经济学对人的评估假设——自私的

人是自私的,这是人的本性,领工资时都要签字,现在不用签字,打到卡里,银行是有记载的,如果不签字,银行也没记载,老板这个月给500人发工资,第二天就有250个人来找,没有领到钱,这样的事一定是有的;还有企业相互做生意时,都要签合同,包括:权益、供货的条件、标准、质量、价格等,只有合同才敢付钱。经济学对人的假设是自私的,这一定是成立的。

?听众里的三种人

①第一种人,创业的老板。这种人最怕自己手下的管理者带着技术人员,把公司的技术产品带出去,用低于公司的价格抢客户。

②第二种人,这类也是老板,不过是从原来老板那分出来的,所以他更怕自己底下人分出去。为什么企业办不大呢?原因是当企业办到一定程度时,就有人分出去做一个同样的企业。

【案例】

某汽车配件厂老板说:自己是该村最早做汽车配件的,都工作20多年了,现在他厂的周围到处是这样的厂,都是从他那分出去的儿子公司,孙子公司,如果不分出去,现在他的厂就很大了。

③第三类人不是老板,是经理人,他们做的是异床同梦,异地同梦,不管在天南海北,不管在哈尔滨,还是在海南岛,不管睡的席梦思,睡的土炕,还是睡的大板床,他们做的是一个梦:老板的公司、老板的企业、老板的管理、老板的客户、老板的产品和老板的技术等等。没有做过这个梦的人肯定不是好经理。

?因为人自私,社会才进步

每个人都想当老板,每个人就去努力工作,每个人就去努力创造,社会也就随之进步。如果每一个人都不想当老板,都在老板的公司里磨洋工,消极怠工,那不变成过去的国营企业了吗?所以,每一个人想当老板,是因为自私而形成的,每一个人想当老板,推动的是一种健康的社会竞争机制,是人类向上的现代文明的一种自然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