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答案西工大 下载本文

自然辨证法考试试题答案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有哪些?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2)科学的分类思想

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此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关系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在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因为一旦生产力发生了革命,生产关系也就会发生革命。 (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被运用与实践的科学。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根本不费资本家分文,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去利用科学”。最后,预见了只有在劳动共和国,科学家需要依靠历史的产物和群众的智慧。马克思指出,正式17世纪机器的应用,为当时的大多数学家们创立现代力学提供了实际的支点和刺激。18世纪的任何发明,很少是属于某一个人的。马克思、恩格

斯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8)技术的异化

在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中,并没有直接论及技术异化问题,有关技术异化的思想多事潜在地包含于其劳动异化理论之中。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统治与剥削造成的技术异化现象。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

2、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有哪些?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

收敛思维特性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发散思维特性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性,与收思维特性相对。在科学技术研究创新与批判的过程中,如果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功;只收敛,不发散,难有创造。只重视其中一个,便可能走向形而上学思维。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则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两者是对立的同意,具有互补性,不可偏废。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在收敛中注意发散,在发散中注意收敛。 (2)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创造新思维特别注重逻辑性思维与非逻辑性思维的辩证统一。创造性思维是的逻辑性是指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在逻辑思维方面,类比推理在科学发展与创造方面的作用很大,常常是科学技术研究从已知跨越到未知的桥梁。 创造性非逻辑性思维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在非逻辑思维方面,想象对科学发现和技术方的作用很大。想象是对过去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重新组合的思维活动,进而形成新的联想。想象常常出发灵感,做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非逻辑思维开拓思路,逻辑思维整理思路,完成创新的理性构建。在非逻辑思维之前也有逻辑思维,为非逻辑思维做了铺垫准备。 (3)思维的直觉与顿悟特征

直觉与顿悟是两种创造性很强的非逻辑思维特性。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特性,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特性。直觉具有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等特性。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性和状态,是当思考某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在某种时刻突然获得解决问题的豁然开朗的状态。顿悟有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极度快乐或豁然开朗等特性。

3、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

从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来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中,要对研究中的个人、动武以及研究可能影响到的公众负责,遵循“公众利益优先原则”。这就要求科学共同体的科研活动符合社会伦理和动物伦理的基本要求,人体试验应该尊重人类的尊严和伦理,动物实验应该遵循动武实验理论,科学研究应该增进人类福祉。科学 (2)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责任

科学共同体的主体是工程师,工程师技师工程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工程方案的提供者、阐释者和工程活动的执行者、监督者,还是工程决策的参谋,在工程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巨大。因此,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富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 (3)科学精神的四原则

最著名的罗伯特·默顿提出了科学家应该遵循的科学精神四原则: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普遍主义强调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科学标准的一致性。科学家必须以客观存在为基础,凭科学事实立论,用实验手段检验真理,而不是以社会属性、宗教信仰、政治面貌或个人意志作为科学真理的评价标准。公有主义主要是指科学知识的共有性,由于任何科学发现都是社会合作的产物,是属于整个科学共同体的。因此,科学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无私利性是指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追求的是科学的真理,而不是谋取物质利益,这样才能够保持科学的真正价值,是科学的纯洁性不被功利主义思想所污染。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是指科学家对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信封和接受,而应用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严密的逻辑推理手段和严格的实验验证方法等来评价和怀疑一切。 这四条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理想的社会规范,不一定被普遍赞同,但是却为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4)工程技术的四原则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布的工程伦理准则明确指出,工程技术活动要遵守四个基本的伦理原则: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 (5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 马克思认为,自有应该你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基础之上,未来技术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人向自身和社会的复归,目的是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这就从人类、社会、自然三者和谐发展的角度,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指明了最高目标。 (6)新兴科学技术对伦理的挑战

随着一些新兴科学技术,如生命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等发展与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难题,如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的伦理问题、网络伦理问题、和伦理问题等,需要我们运用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伦理规范,以更好地实现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4、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什么? (1)科学发展呈现从分化到综合的整体趋势

分化是指事务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同意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当代产生的新兴学科大部分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他们都建有分化和综合的双重功能。

(2)科学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是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展,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3)科学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科学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理论。 (4)科学发展是范式转换、知识创新、动态演进

欧美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认为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科学的发展纪实否定旧的,创造新的。历史主义者科恩提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发展模式,认为科学发展是以范式转换为枢纽、知识积累与创新相互更迭、具有动态结构的历史过程。 (5)科学发展是现象阶段、实体阶段、本质阶段的过程

日本科学家武谷三男结合物理学史和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实际,提出科学发展“三阶段”理论,认为科学发展表现为现象论阶段、实体论阶段和本质论阶段三个阶段。“三阶段论”试图把科学发展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活动统一起来是日本早期自然辩证法研究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6)科学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