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下载本文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1、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观看动画,聚焦“溶解”这一通过有趣的动画,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驴子背的盐和话题。 糖哪儿去了,并出示课题。 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2、出示盐、红糖、沙子三种并比较盐、红 预测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将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 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 物质,引导学生预测:把这三在水中的变化。 种物质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 观察并描述三种物质。 观察并记录刚放入物质、充分搅拌后、静置3分钟后3个杯子中的现象。 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观察颜色和尝味道的方法,发现盐和糖还在水中。 糖、沙子 变化。 在水中的 变化 3、组织学生观察三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4、指导学生把三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观察。 5、指导学生充分搅拌三个杯子里的混合物,观察。 6、指导学生将三个杯子里的物质静置3分钟,观察。 7、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8、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是否还在水中。 9、小结:糖和盐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观察10、引导学生思考,面粉会不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面粉会不并比较盐和面 粉在水中 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静置后观察、过滤后会溶解在水中。 11、指导学生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并观察。 会溶解在水中。 通过实验,分析面粉是否能溶比较等方 解在水中。 法,认识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知12、指导学生将盐水和加了面实验发现,加了面粉的水倒在道可以用过滤的16

粉的水分别倒在布上,进行过布上,布上留下了少量面粉,方法判断 滤,并观察。引导学生思考,而将盐水倒在布上,没有留下物质在水中是否面粉是否溶解在水中了。 13、指导学生观察静置后的加了面粉的水。引导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四、了解14、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观看视频,思考油能否溶解在引导学生关注生生活中油能否溶解在水中。 的溶解 水中。 活中的溶解现象,盐颗粒。因此,面粉很难溶于能溶解。 水中。 观察发现,杯底有一些白色沉淀,说明面粉很难溶于水中。 15、演示实验:将油加入水描述现象,判断油不能溶解在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能 溶解,有的物质不能溶解。 与不溶中,充分搅拌,然后静置片刻。 水中。 解 现象 16、播放视频,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视频并思考生活中更多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生活中更的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多的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六、板书设计:

盐和糖哪儿去了

溶 解

我的构思:

教学反思:

7.找空气

17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2. 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3. 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相关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塑料袋4个;安全图钉、水槽、抹布;口哨塑料袋组合。 四、教学过程

(一)把空气装进袋子里

1. 出示一个大袋子: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呀?它是什么样子的?给你抱抱,你有什么感觉? 给你一个袋子,你能把它像这样装的鼓鼓的吗?同学们比较小,所以给大家准备了小袋子,成功的同学把袋子举起来。

你是怎么把袋子装的这么鼓这么大的,能想大家介绍一下吗?

教师示范,用手撑开袋子,在空中兜一下,快速收紧袋口。如果再将袋子转两圈,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2. 除了在教室里能把袋子装的鼓鼓的,你还想去哪里装一装呢?

注意:小组同学要在一起不能分开,装好了就立刻回到教室里来。我们还要比一比哪些同学的袋子装的最鼓保留的时间最长。

说说你们在哪里把塑料袋装满的?

是什么把你的塑料袋撑得鼓鼓的?(多问几位同学)大家把袋字放在桌上吧!

3.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把它找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科学课要学习的内容《找空气》。【板书】

(二)用多种感官感受空气的存在

1. 拎起一位同学的袋子,袋子里的空气去哪里了?你怎么知道它跑出去了呢? 2. 除了看出袋子别了,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空气从袋子里跑出来了吗?【板书】

18

学生可能有的办法 用力拍一下袋子,会有啪的一声。 教师引导策略 我来试试啊!你听见了什么声音?虽然我们没有看见空气出来了,但是我们听见了它把袋子撑破的声音。这个办法不错。 你示范一下,建议如果将袋口缩小一点,感受可能会更清晰。你可以像照松开袋口时将袋口靠近脸。 片上这样两人一组做,也可以像他这样一位同学自己做。你们有什么感觉?是什么拂过脸颊? *号同学拿出你的袋子,在袋子上扎一个小孔,然后将小孔对着小组同学的脸,你们有什么感觉? 把塑料袋放在水里。 如果我们还是像刚才那样,将塑料袋的下方扎一个小孔,然后将塑料袋压入水中,你们觉得又能看到什么现象呢?请*号同学拿出塑料袋,我们试一试?你看见了什么? 老师这里有一个特制的袋子,袋口装了一个小口哨,如果我们挤压袋子会有什么现象呢?想不想试一试?*号同学来拿袋子试一试。听见了什么?谁吹响了口哨?瞧,我们又听见了空气。 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 4.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把它找出来,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么多办法“看见”、“听见”、“感觉到”空气。同学们太棒了,真的把空气找出来了,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空气是生命之源 1. 看一段视频放松下!

为什么游泳时要将头露出水面,大口换气呢? 那同学们能离得开空气吗?

我们一起做一个憋气30秒的游戏,等会儿告诉大家憋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全体起立,伸出右手捏住鼻子,注意要将你的嘴闭紧了,不能偷偷的用嘴呼吸哦!实在难受你就结束憋气坐下来。 你有什么感受?

2. 除了游泳和我们日常生活,还有哪些情况下可以让我们知道人是离不开空气的?【视频】

19

出示图:那小朋友这样做好不好呢?【视频】

3.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气,又用各种方法感受到了空气,还知道了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接下来的科学课中,我们一起继续研究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空气,好不好? 五、 板书设计

我的构思:

教学反思:

8.这里面有空气吗

一、教学目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