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思考题 下载本文

1、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你认为今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应涉及哪些主要方面?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①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②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③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愈益明显;④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主要研究机构正在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风格。

今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应涉及以下主要方面:①城市化研究;②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③城市体系研究;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1、“城市”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概念?“城市”有哪些显著特征?

2、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城市?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研究?

3、从研究内容来看,城市地理学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曾经是聚落地理学的一部分,城市地理学与这些学科有密切联系,它着重从空间观点研究个别城市或区域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层次结构和地域结构。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关系密切,这些学科与城市地理学互为补充。城市是一种包含复杂物质要素、社会关系和活动内容的客体,对城市进行地理学研究始于19世纪。

1. 目前,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今后要努力实现由行政区经济向都市圈经济的转变”,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都市圈是在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以城市等级体系为依托、以紧密经济联系为特征的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都市圈是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形成的,它突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要增长极。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都市圈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都市圈经济以自身独特的经济理念,破解了粗放型经济增长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从“中观经济”视角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思路。

大力发展都市圈经济,有助于促使我国城市经济由粗放型的“大饼经济”向集聚型的“圈域经济”转变,提高城市经济的集聚性。圈域经济”与“大饼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分工扩大化,即由原来的以城市为主体的分工体系,转变为以区域为主体的分工体系。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以城市等级体系为依托,在中心城市经济势能有效作用的范围内,逐步形成错落有致、优势互补的内部分工体系,这是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以区域为主体的分工体系克服了以往以城市为主体的分工体系所不能克服的“小而全”弊端,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同时,都市圈内部良好的基础设施还大大降低了由于分工扩大化可能增加的交易成本,强化了这种规模效应。

2.分析我国市带(管)县(区)体制的优缺点。

我国市带县行政体制的优点:①减轻了省政府的管理负担,便于各种规划(如经济 土地 道路 交通等);②便于促进周边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③便于行政管理。

缺点:①体制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出现问题;②当一个市带过多的县时会导致其优点体现不出来,形成一种负担,并且对周边的辐射不明显;当一个市带过少时又会浪费了行政资源。

过多的行政层级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出现“市卡县”现象;

城市偏向导致市与县争利,出现“市刮县”现象,县域发展机能弱化; 是县乡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县乡财力弱化;

“小马拉大车”的城乡格局使市难以带县。在我国现有的地级市中,除了一部分本身经济实力较强,对周边县具有天然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市以外,还有很大部分是在“合并、升格”的大趋势中通过行政指定的方式形成的,经济实力有限,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有些市级政府基本上无暇顾及所辖县域经济发展。

1、怎样理解“城”、“市”、“镇”、“城市”、“城 镇”、“城乡”的含义? “城市”和“城镇”有什么区别?

“城市”是指现在的地级市,“城镇”是指县级市和县城之类的。

我国的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人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上、50万人以下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人的城市

城市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城市的法律涵义,是指直辖市、建制市和建制镇。

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园等公共设施。

中国的城市为行政建制,不能完全反应城市化与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中国大陆的城市作为行政建制分为直辖市、省辖市(地级市与副省级城市)和县级市,反应一个城市的工业化水平的主要指数有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均GDP水平和非农业GDP占GDP总量的比例。

2、定义“城镇”的标准是什么?

镇和比镇大的居民点是城镇型的居民点,统称城镇,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人口集中点。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这样几个:

①城镇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职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②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③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④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等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⑤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当然,这样说还是很不严密的。在日常生活中,区别城镇和乡村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实际上,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为定义城镇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

3、城市的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三者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4、我国于2011年4月28日上午10时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 计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 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 人口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 49.68%,即城镇化率为49.68%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67415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你认同这些数据吗?

各国在人口普查上都存在重登和漏登的情况,特别是漏登比较多。普查存在一定的难题。 首先,人户分离情况普遍,北京大量人群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不在一个区域。为此,此次在普查中,对于流动人口,只须登记居住地即可;对于本市户籍的人口,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都要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