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中小企业的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只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职责、工作考核、工资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1)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尽快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思想束缚,在一切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及实施中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本质,即: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
(2)中小企业在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时,应主要关注并导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一3P模式。即:首先,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进行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POST)职责;其次,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PERFORMANCE)考核方案和工具;最后,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PAYMENT)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实际上,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它们三者的有机联系,可以充分体现公正、合理、科学、竞争的原则。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只看重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待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结果。这样将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避免“人治”、主观臆猜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对事
不对人,充分调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强调团结协作,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10:实例:MBA等于高层管理者吗
在国内,中高层管理人员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工商管理硕士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尤其是从国外学成回国的MBA研究生。但是,在实现自己远大抱负、报效祖国的道路上他们会遇到重新定位的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在哪种组织环境中发挥才能为什么我会遇到这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下一步如何发展
一家职业咨询中心接待了两位在国外学MBA的求询者,他们共同的目的是获得对自已的客观评价,并希望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从事哪些方面的高层管理工作。
于先生,36岁,1996年学成归国,现在一家着名计算机公司做市场总监。于先生精力充沛,比较乐观、自信,善于与人沟通并施加影响。经常从宏观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理性而有深度,做事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创新意识较强,兴趣广泛,尤其对经营性活动非常感兴趣。职业咨询中心给他提出的发展建议是:适合从事制定目标、策略、计划等高层管理工作适宜在鼓励自主、能够充分授权的领导下工作,适宜和组织性、计划性较强的同事和下属相配
合,需要增强情绪稳定性。
齐先生,29岁,1998年学成归国,现在一家着名医药公司做部门副经理。齐先生性格内向,很不喜欢与人交往,看待问题比较关注事物的细节问题,考虑问题细致,思路清晰,做事讲求原则,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有时会固
执,不灵活,对事务性活动很感兴趣,不喜欢研究性活动。职业咨询中心建议他:在组织目标任务确定、管理规范的环境中从事事务性管理工作,目前不适合做高层管理工作,需要增强与人交往的兴趣。
问题:两个人都希望做高层管理者,为什么一个适合,另一个不适合呢请用职业选择理 论来分析。 答案要点:
高层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技能,更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人格特征。通过对位先生的测评和咨询显示,他们都追求成功,有强烈的责任感,但是在人际沟通以及看待问题做事的方式、职业兴趣上呈现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导致了他们一个适合另一个不适合。
从案例中可看出有两方面是齐先生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要障碍: 一方面是他缺乏宏观、整体意识,不能从组织整体的视野去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关注重心在于任务的完成和环节。显然,现在也有很多高层管理者事必躬亲,以身作则,但是,这行为风格在企业发展中的某个阶段是可以的,从未来发展的趋执看,高层管理者的创新意义策划能力、对市场的敏感和把握,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他缺乏人际沟通的兴趣。齐先生说自己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在工作中似乎也不到合适的同事和助手。
人际沟通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位管理学家说“所谓管理就是使人完成工作。”他强调了“人”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中层管理者把80%^90%的时间用与别人交往上,中上层的管理人员,花在与别人交谈的
时间也高达67%。国外曾对管理人的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有100%的人认为“指导能力,是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有41%的人为“亲和力”是管理者不可缺少的。作为管理者,最主要的和最大量的工作与组织内外的各人打交道,对人际不关心的管理者是不合格的。
MBA教育提供的是管理的理念、技术,但是给自己准确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更值得思考的事情,高层管理者并非唯一出路。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11:飞龙集团
1990年10月,飞龙集团只是一个注册资金只有75万元,员工几十人的小企业,而1991年实现利润4Q0万元,1992年实现利润6000万元,1993年和1994年都超过2亿元。短短几年,飞龙集团可谓飞黄腾达,“牛气”冲天。但自1995年6月飞龙集团突然在报纸上登出一则广告—飞龙集团进人休整,然后便不见踪迹了。这是为什么1997年6月,消失两年的姜伟突然从地下“钻”出来了。并坦率地承认飞龙的失败是人才管理的失误。
飞龙集团除1992年向社会严格招聘营销人才外,从来没有对人才结构认真地进行过战略性设计。随机招收人员、凭人情招收人员,甚至出现亲情、家庭、联姻等不正常的招收人员的现象,而且持续3年之久。作为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保健品前几名的公司,外人或许难以想象,公司竟没有一个完整的人才结构,竟没有一个完整地选择和培养人才的规章。人员素质的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等。从1993年开始,飞龙集团在无人才结构设计的前提下,盲目地大量招收中医药方向的专业人才,并且安插在企业所有部门和机构,造成企业高层、中层知识结构单一,导致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地阻碍了一个大型企业的发展。1993年3月,一位高层领导的失误造成营销中心主任离开公司,营销中
心一度陷人混乱。这样一来,实际上造成了无法管理和不管理的状态。 问题:1、企业应怎样选人、用人请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理论来分析。 问题:2、请问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飞龙集团的失误(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与招聘理论来分析。)
问题:1、企业应怎样选人、用人请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理论来分析。 答案要点: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飞龙集团的失误,是在人才招聘、管理方面的失误,最主要的是人才通常不流动和只靠自己培养人才这两个失误。这也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会碰到的一个“致命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1.没有一个长远的人才战略,2.人才机制没有市场化,3.单一的人才结构,4.人才选拔不畅等。为了解决这一“致命问题”,我们认为,企业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至少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企业决策集体应真正树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选拔标准、原则。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只有拥有优秀人才时,才能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具有勃勃生机。为了求得优秀人才,避免“武大郎开店”的不良心态作用,树立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观念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说来,公司从一开始组建就应把选人放在首位,并且提出了简单、明确的选人标准:<1)任人为贤。不能因为认识某位领导就得到好的差事,要做到唯才是用。<2)一专多能。尽量发挥人的潜能,使一个人能顶几摊事,既避免了部门繁杂、管理重复,又使得真正有才之人尽显其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3)严格选拔,加强培训。在选拔人员时,从多角度多侧面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同时对每一位员工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4)增强后备,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