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下载本文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课件出示] 夜空群星闪烁图。

师问学生瞧了此图想到了什么?

引导: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分别就是“牛郎星”与“织女星”,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二、背景介绍:

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与形成。当时,由于织布机的发明、应用与耕牛、铁犁的推广,农业、手工业获得空前的发展,小农生产者要求摆脱农奴性,在经济上获得较多的自由,生活上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就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小农经济的这种理想就是不能实现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阶级关系,表现了小农生产者在封建束缚下没有自由的苦闷情绪。 三、阅读课文,感知牛郎织女的故事

四、说故事比赛。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讲讲牛郎织女的传说。 五、评比

1、 小组讨论,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2、全班集体评比。 六、活动小结

今天您高兴不?您想说些什么?

十一、 《张乐平与三毛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张乐平的生平,感受她的主要艺术成就。

2.了解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漫画故事中所反映的新旧社会时代变迁的原因,增强对弱者的同情与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背景知识]

1、漫画大师张乐平。

张乐平出生于1910年,原名张升,浙江海盐人。父亲就是位乡村教师,母亲擅长刺绣、剪纸,就是她最早的美术启蒙者。1923年,少年张乐平创作了平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在当地名噪一时。30年代初期,经常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1935年,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形象在上海诞生,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第二年《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引起轰动。1949年,在宋庆龄支持下,张乐平创办了“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1950年,张乐平担任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张乐平还在《小朋友》、《儿童时代》等刊物上长期为儿童作画,多次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除了漫画,她的年画、插图、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都达到了很高水准。张乐平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感情,人们称她为“人民画家”。 2、“三毛”与《三毛流浪记》。

“三毛”的形象最早诞生于1935年,1938年暂别读者,抗战胜利后又在上海复活。1947年初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乐平走在回家的路上,在一个弄堂口发现有三个流浪儿身上披着破麻袋,冻得簌簌发抖,正围着一个刚熄火不久的烤红薯用的炉子烤火取暖。张乐平在她们跟前站了很久,心里十分难过,但在当时她自己实在没有能力帮助她们,只能黯然离去。第二天早晨经过那个弄堂口,发现三个流浪儿已经冻死了两个,另一个也已经快不行了,一辆收尸车正要把尸体运走。此情此景使一向喜爱孩子的张乐平心灵上产生了极大震颤,她深切同情着流浪儿的悲惨命运。她想到,为何不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出她们的生活,向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严厉的控诉呢?于就是,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就这样诞生了。 [教学过程] 1、走近张乐平。

了解创作背景有利于加深对作品内涵的认识。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张乐平的生平事迹,了解张乐平生活的时代背景,增强感性认识,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张乐平漫画创作的意义作好准备。 2、说漫画故事。

《三毛流浪记》就是张乐平的漫画代表作,其形式往往就是通过四幅连环画反映一个生活的故事。课前,引导学生收集、阅读漫画《三毛流浪记》。课中,让学生根据漫画内容讲故事,使学生在瞧漫画、讲故事中了解漫画中所反映的新旧社会时代变迁的原因。 3、比童年生活。

比较就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带来自己生活中的照片,与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比一比童年生活,使学生深入体会旧社会穷孩子悲惨的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并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学习。 4、活动小结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您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课程资源

1、与流浪儿交朋友。

1949年前,上海陈家木桥就是流浪儿的一个集中地,张乐平常到那里,坐在流浪儿中间,想与她们搭上话。谁知根本没人理她,有的还对她翻白眼,原来流浪儿们都穿着破衣烂衫,而她却穿了一套西装,流浪儿认为穿西装的都就是有钱人,有钱人都欺负她们。第二天,张乐平换上旧衣裳,买了几副大饼油条,又来到昨天那个地方。有几个流浪儿围了上来,眼睛直直地盯着她手里的大饼,她就分给她们吃,很自然地大家坐到了一起,开始您一言我一语地讲起自己苦难的童年与家史。慢慢地,她与流浪儿们接近了,成了她们的朋友,从她们那里听到瞧到许多事情。后来,这些都被作为素材画到《三毛流浪记》中去了。 2、“三毛之父”的由来。

1935年,自从一个只留三根头发的光头小孩三毛在上海《小晨报》上诞生后,四十年代长篇连环漫画《三毛从军记》与《三毛流浪记》在《申报》与《大公报》上刊载,五、六十年代《三毛翻身记》、《三毛日记》、《三毛今昔》、《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发表,七、八十年代《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三毛旅游记》等作品的又连续发表,“三毛”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典型,张乐平也被誉为“三毛之父”。

十二、 《江南神童骆宾王》

[教学目标]

1、知道骆宾王的生平与主要文学成就,激发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2、领悟“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道理,珍惜光阴,增强自信心。 [背景知识]

1、骆宾王生平简介。

骆宾王(约626—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高宗永徽(650~655)年间,她在道王李元庆府中做属员。麟德元年(664),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齐州各界推举骆宾王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后被擢为奉礼郎,不久因故而被罚从军西域。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提拔为侍御史。但好景不长,因被诬而下狱。次年,遇赦出狱后,曾北游幽燕,再度投身戎幕,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准备改唐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为周。九月,徐敬业据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积极响应,被任为艺文令,写下了著名的《讨武上瞾檄文》。当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试瞧今日之域中,竟就是谁家之天下”时,连连赞叹,认为这样的人才不被重用真就是宰相的过错。两个月后,徐敬业兵败,从此骆宾王下落不明。 2、历史上的中国“神童”。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神童”:秦朝甘罗12岁立大功,被秦王拜为上卿。南朝文学家刘孝绰6岁能文,阴铿4岁诵诗赋,一日千言。初唐四杰中,卢照邻幼年即“阅礼而闻诗”;王勃5岁就写出构思严密的文章,常常语惊四座,8岁写《汉书注指瑕》;杨炯9岁中神童举,后授校书郎。王维年少时写的“每逢佳节备思亲”传诵至今。李白5岁时能背诵《六甲》(道家典籍),10岁时已读完诸子百家之书。杜甫7岁时便咏出有名的《凤凰》诗。白居易五六岁就能写诗、九岁能辨韵律。韩愈4岁出语惊人,6岁能读《诗经》、《孟子》、《国语》、《史记》等。李贺五六岁开始写诗,7岁时写的乐府诗在京城竞相传抄。 [教学过程] 1、画诗境。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就是一首学生非常熟悉与喜爱的小诗,很多学生都会背诵这首诗。教学时,可以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笔画一画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所反映的画面的色彩美、白鹅的形态美,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美,感受到骆宾王的聪明才智,初步认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道理。 2、赏诗歌。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课前,让学生找一找骆宾王的诗;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诗歌交流,使学生在欣赏骆宾王诗歌的过程中,了解骆宾王的文学成就,进一步认识骆宾王。 3、讲故事。

在中外历史上,像骆宾王这样从小聪颖的少年奇才还有很多。课前,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华少年奇才》、《世界少年奇才》等书籍;课中,让学生讲一个自己最佩服的少年故事。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道理,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少年奇才除了天资聪颖以外,还与她们从小爱学习、爱思考、爱钻研有关,从而激发学生向少年奇才们学习,珍惜少年这一美好的时光。 4、活动小结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您想学习骆宾王什么? 课程资源 1、骆宾王续诗。

传说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越州(今浙江绍兴),途经杭州灵隐寺。月光中,她瞧到巍峨壮观的古刹,刚吟两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就接不下去了。正苦苦思索之际,忽然一个长老替她续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顿时思绪豁朗,急忙回房写下《灵隐寺》一诗。第二天天刚亮,宋之问拿着这首诗去请教长老,却怎么也找不到,经打听才知道那位长老就是大诗人骆宾王。 2、骆宾王诗选。

骆宾王擅长于七言歌行体,《帝京篇》在当时被称为绝唱。她还有不少五律佳作与绝句小诗,如《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时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军登城楼》:“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