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清明会发言稿 下载本文

萧氏清明会发言稿

【篇一:湖广填四川萧氏】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族谱就是众多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瑰宝,是通过人类数千年文明演进逐渐形成的,并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重要历史文献。那种认为族谱仅是一个家族的“世系录”、“生庚簿”的观点,是一种狭隘的肤浅认识,甚至于在当今还认为它是封建族权象征的观点,更是十分荒谬的,他们曲解了谱牒的本来功能和作用。我们如果用客观和诚实的观点去认识和剖析族谱,就不难发现,族谱是人类活动历史上的一束绚丽奇葩。族谱是以一个家族的真人真事,记述他们的姓氏演变、年龄结构、人寿变化、婚姻状况、人口发展、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成员中仕农工商等实况,它从人类社会的一个特殊侧面,反映着人类活动及其发展情况。因此,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民族的兴旺服务,是撰谱者的原意,也是世代炎黄子孙的天职。 悠悠岁月,古往今来,神州大地的萧姓之族,从姬姓、子姓到萧姓,已历经四千三百余载,如以苍颉制字代绳之时起,即有文字记载以来,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萧姓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全族成员数以万计,遍布中国全境,侨居世界各地。近年来,海内外有识之士寻根求谱者不在少数。我族虽早已启置谱牒,但多历年所, 几经世事变故,一些宗支的谱牒,或因迁徒而断续,或因年久而残缺,或传接有误,或疏有遗失,因而造成世序不清、宗次紊乱,五代九世难分,即或近亲同宗,也血缘不晰,称呼难定。为了理顺世序,理清血缘,编者远览历代史记,近集我姓各宗支谱牒,寻

访高龄族众,坚持以史为根,以谱为据,力求全部谱牒资料信而有征。 理清家族世系是修谱的关键,世系清,谱即成。而一个家族的世系与其姓氏、郡望及祖籍等密切相关,因此编者首先从考证萧姓起源入手,以明晰我族上下左右世系。《史书》所言“六族”,即我国上古之“风、姜、公孙、巳、姬、姚”六姓。唐代孔颖达关于“姓”的注释是:“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下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明代顾炎武注释曰:“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这些注释说明我国姓氏起源很早,始于上古五代时期。古时侯,一个家族不仅有姓,而且有氏,氏和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族号,氏则是姓的分支,以后随着各族的发展及其人口的增加,姓与氏遂逐渐合一,统称为姓了。关于萧姓的起源,西汉司马迁所著《史籍》(史记.萧相国世家)、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唐代李守

善所著姓氏之学《内经》和历代《史书》、《辞书》(辞海.辞源)记述:“萧,古国名,春秋时宋的附庸,子姓,始封之君萧叔大心,在今安徽西北,公元前597年被楚灭亡,后仍为宋邑”。上述说明,我萧姓起源于封邑,自叔大心以后,世代子孙遂以封疆“萧”为姓。

其二是关于“兰陵郡望”的考证。据《史书》查考,“郡望”是一个宗族的标记,它标志着一个宗族的发祥地或姓氏的始源。昔著姓氏学如:《内经》、《百家姓》等书籍,都在每一姓氏下注明某某郡;旧俗男婚女嫁,必将男女双方家族的“郡望”用红帛书写于轿门,以示双方的姓氏和门第。“兰陵”就是萧姓的“郡望”,世称“兰陵世家”即萧姓之族。据史考证,“兰陵郡望”的由来,系汉承相萧何逝世后墓葬“兰陵”,后世子孙即以“兰陵”为本族“郡望”;后又有“南兰陵”之称谓者,则是因萧整移居晋陵武进县,其地处兰陵之南,故其子孙遂以“南兰陵”称谓,示不忘本,也示本族名望。还有的宗支谱序称“河南郡”,实指萧姓远祖姬姓、子姓出于河南。

其三是关于祖籍的考证。祖籍各说不一,其实讲的都是一个地方。现住四川各地之萧姓,先后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从江西吉安、泰和、湖北麻城、湖南邵阳、长沙等地,或因任官吏、或因经商、或徒迁入川, 各个分支虽入川后称

其来自各个不同的“小区域”,但却都是出自“湖广”这个“大区域”,所以有的宗支只言来自“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以及江浙等某具体地址者,皆因其忽视“湖广”之“大区域”之故。据史记载,旧时称之“湖广”者又称其为“三楚”,其辖区域十五府十七州一百九十县,淮北北沛城、汝南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由此可见“湖广”应当包括今之“两湖”“两广”、河南安徽及江浙的部分地区,即如谓祖籍“湖广”者,应当视为“三楚”。

据国史家谱记载,我萧姓之族古有帝王将相,今有政坛领袖,在古今各界,都不乏杰出人物,他们身系社稷,心忧黎庶,为我中华民族及我萧姓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他们的身躯虽早已离开了人世,但其灵格却与人类长存!他们为人类和我族留下了纯朴而高尚的道德情操,哺育着我族一代又一代永恒的生命,激励着我萧姓一代又一代后嗣子孙奋发图强,他们的德业永远镌刻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上。修葺族谱,不仅为我族寻源理序提供了线索,也为各界志士同仁考究人类历史提供了素材。此谱编撰了一个自黄帝至九公的世系图表,作为我萧姓族系垂丝图表前段,供我姓各宗支寻求本支缘踪。本谱于公元一九七八年清明开笔,编者广泛征集谱本,查考史料,寻访我宗高龄族众,由于合族的大

力支持,通过数年的艰辛工作,现已基本编成。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学识浅陋,加之谱史资料缺乏,错漏甚至谬误在所难免,故恳请本族长幼不吝赐教,望来者拾遗补缺,予以完善。本谱牒不再作《序》,谨转载前辈萧梅山、萧荣生等各为其支谱所撰著的《序言》作为本谱牒的《序》。

籍此谨向积极支持本谱牒编修工作和提供谱本者,以及书寄或口述资料的同族长幼致以崇高的敬礼。 辑:大心公裔孙永年(字仲青) 校排印:大心公裔孙良华 元一九八四年清明 《序》⑴

夫谱者,乃记述氏族世系之册籍也。索其源,谱牒始起于王室,及乎于士庶。故曰:“宗室之派,演于天潢,民人之谱,源于玉牒”⑵。昔公卿吏庶,皆以谱卫其门阀而显其门第也⑶。若乎吾萧姓,乃齐梁之胄,汉相之胤,先祖于开绪置谱而遗世,垂诸文而后世法也⑷。然,亘古通今,数逾千祀,盖记事之史,立言之籍,疏有亡佚,难可详哉⑸。是此,不免先绪旷坠⑹,血缘不晰,而班行不序,则尊卑之分莫辨,是必骨肉而途人视之,岂效[丹朱]而不肖乎⑺!故治谱已不可缓矣。予奉家君之命,族众之托,荷任于己⑻。遂沿吾族姓籍之源,循[迁史][弼谱]之绪,验先世之籍录,考予族之世系,酌损益而为之⑼。兹作谱者,以颂扬先祖之德业而恢弘子孙之志气也⑽。人伦之仪则,孝敬之准式,今兹立矣⑾。且乎予族之世系,举目可穷,嗣后续牒修谱者可沿迹而寻也。斯觅先世之旧闻,纪别异同,权作谱之弁言者矣⑿。 说明:

⑴这篇《序》,是九公14世孙萧梅山(学成)为遂邑文星桥萧氏家谱所撰之《序》,

此《序》为编修本谱牒提供了宝贵的寻源线索。为考证我族各个时期的世系指引了方向。因此将它全文转载,作为此牒的《序》。 为了让读者阅读方便,编者对于难懂的语句作了简要的注释。

⑵谱,是记述氏族世系的书,起源于王室,后传到民间。演:推演;天潢:古代称皇室为天潢;玉牒:王室的家谱。

⑶以谱保卫和显示家族。门阀:指世代显贵之家。门第:指家族显贵的等级。 ⑷萧姓,是齐国萧道成、梁国萧衍和汉承相萧何的后代;“予”、“吾”:人称代词“我”;“胄”、“胤”:后代;“垂诸文而后世法”:把它表现于文字传给后代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