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方案 下载本文

六 监测结果的反馈

1、在上部施工过程中每天用电子邮件发送或简报的形式向地铁运营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广州市地铁设施保护办公室、监理、施工单位提供24小时观测结果; 2、每周提供周报;

3、数据出现异常,结构出现险情时,应加大监测频率,自动完成后2个小时内即可将自动监测分析结果和简报报告地铁运营主管部门、建设相关各方及地铁相关各部门(见下图监测反馈程序框图);

4、全部监测完成后一个月内在收齐相关资料后提交监测最终报告;

5、监测报告及方案等相关资料的著作权属于委托方所有,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将监测报告及方案相关资料对外使用或透漏,现场施工 监测反馈程序见下图9

no 报送设计、监理单位 监控量测 监测设计 资料调研 量测结果的微机信息处理系统 量测结果的综合处理及反分析 监测结果的综合评价 量测结果的形象化、具体化 结构稳定、安全性判 经验类比 理论分析 甲方、规范要求等 隧道结构等动态及现状分析说明、提交修正设计、施工建议 反馈设计施工 是否改变设计、施工方法 yes 调整设计参数、改变施 工方法或辅助施工措施 新设计施工方法

图9 监测反馈程序框图

七 预警与应急措施

地下隧道受到上部桩施工的影响,监测时必须考虑诸多不利因素,对发生的异常情况采取有效的应急方案:

当测点位移周期变化或累计较大时,将进行加密观测,从TCA2003 自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GeoMoS 软件,并由此计算出所有监测点的坐标及高程。随后与起始位置的坐标进行比对后、偏差以及位置变化的趋势每两小时便可获得更新并可以数值或者图形的方式供工程师进行查看分析,

在加密监测过程中发现变形未有收敛趋势,各监测点变化继续增大,将征求委托方及地铁相关单位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点数量,更广泛的了解实际情况

在紧急情况下接受相关主管单位的指令配合各种应急处理方案

八 监测相关保证措施

8.1 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保证措施

(1) 不断向工作人员提供监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仪器,不断提高监测队伍的素质

(2) 定期对监测控制点进行复测,从而确保其稳定 (3) 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 (4) 监测组内建立二级检查制度

(5) 监测仪器按规定时间进行核准,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固定专人管理仪器,进行保养和维修

(6) 监测资料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进行 8.2 监测小组的管理

1、工程开工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编制详细的监测实施作业计划及相应的保证措施,将监控量测纳入施工生产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2、成立监测小组,确保监测人员、监测仪器、工具满足监测工作需要,并相对固定。为监测人员提供良好的实测、办公环境,确保监测成果及时、准确。

3、施工监测要紧密结合施工进度,测出每一施工步骤对变形的影响。在变形观测过程中变形体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变形监测频率,实时进行变形监测,并将结果及时反馈,以修

改设计参数,调整施工工艺并采取措施。

4、监测人员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预测变形发展趋势,指导现场施工。若发生异常情况,随时与监理工程师、业主、设计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确保安全施工 8.3工期及其保证措施

1、 认真作好各监测项目的任务分析及计划,明确监测的工作目的及要求。

2、投入充足的人力资源(监测人员)、物力(仪器设备),确保监测工作能按进度要求进行。

3、 本项目监测工作贯穿于整个基坑施工过程,根据施工进度及工期的变化而相应调整,保证在施工过程对地铁各监测断面进行全方位监测,确保地铁隧道安全。

4、 保证监测工作质量不受工期延误的影响,圆满完成监测任务。

5、检测中心配备4套瑞士徕卡TCA2003、TCA1800精密全站仪,2套裂缝观测仪,保证满足监测现场的监测需要。

6、检测中心配备专用检测车1~2辆,保证能满足监测现场的交通需要。 8.4安全保证措施

1、 在接触网区域作业时,离接触网1~2米内,必须申请

接触网停电,离接触网1米内,必须申请接触网停电挂地线;因本监测项目要在隧道顶部安装棱镜,所以必须首先申请停电挂地线后方可允许本单位工作人员做业。

2、站内线路施工时,如果要封闭施工区段,应在封闭两端轨道上设置红闪灯防护。

3、凡进入线路施工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荧光衣,并根据作业性质及作业要求使用其他安全防护用品,比如佩戴安全帽等。

4、施工过程中,发现其他安全问题、隐患,应及时向现场人员或控制中心报告。

5、严格按照《施工进场作业令》或《外单位施工作业许可单》的作业地点、作业时间和作业内容进行施工,作业人员不得超出作业区作业,严禁超出所挂地线的保护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