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环境下的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转型环境下的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邓骥中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2期

摘 要:当前国内正面临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这对国内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处在加速城市化阶段的中部城市。在转型的环境下,中部城市要实现健康城镇化,就要发展绿色、低碳型产业。在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支持下,旅游产业的发展迎来黄金期。从转型时期城市发展环境变化分析出发,得出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并以鹿邑县为例,提出当前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为中部城市崛起路径与产业提升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转型;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146-04 引言

当前国内城市发展正面临着剧烈的经济转型与空间重构,并且在全球化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下,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变化,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城镇化发展中的难题越来越突出。经济转型将带来城市产业发展的转变、城市功能的重塑及城市空间格局的重构,对城镇化不成熟、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部地区在中国文明发展中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生态保育良好的地区,而且该地区迫切需要让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为中部地区整体发展提供助力。中部地区城市普遍处在工业化初期,在向中期加速转变中。在经济转型的环境下,对该地区城市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及时指出产业发展方向对城市发展具有直接指导意义,是必须且紧迫的。

一、新时期下转型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

1.转型发展理念的要求。在当前的形势下,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心放在关注民生、体现和谐的方面,要求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对民生问题的改善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发展,将发展的便利惠及到广大市民中去,实现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与“快”的矛盾,推动城市发展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向同时关注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品质提升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旅游产业则在发展中要注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与人文遗存,实现利用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另外,城市发展的理念要注重低碳、绿色、生态发展,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推进“健康城镇化”[2]。中部城市在这一方面的绿色基础较好,而在发展中要注意避免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要在当地资源环境条件下,建立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自组织系统。因而在产业发展方面,需要以绿色、低碳行业为首选。旅游产业及相关服务产业是经济效益明显、环境友好的产业。经济转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也提出了要求,规划研究要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重新审视。必须改变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的外延扩张模式[3],从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集约化出发,实现空间重构,建立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2.国内重要区域转型发展的要求。经济转型时期也是对中国各大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一次大调整。在东部地区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中西部也在先后崛起。在这一次的经济转型浪潮中,中部地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在这过程中不能盲目全盘接受转移的产业,有所选择地承接有利于融入本地产业体系,对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帮助的产业。同时,近期一批区域战略规划先后出台,有待在区域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研究中落实。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发生转变,注重以城市群建设推进的区域城市化进程,要求发展中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重点,发展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4]。中部地区就有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等重大区域制定了相应发展战略。区域统筹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必须融入区域共同发展,要求城市的发展应首先服务于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而言,参与区域协调,要求充分发掘自身的特色资源,有利于明确自身发展方向,让各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错位化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3.城市自身转型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休闲旅游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旅游需求逐渐旺盛,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吸引东部发达省份的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新兴事业。旅游业的开展越来越依托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市容市貌,发展城市旅游业,有利于改良城市功能,将城市的生活功能提升为生活、休闲、文化审美等高层次功能,提升城市的品质,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同时对城市远近郊区联合发展有较大的联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城市各区均衡发展[5]。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城市社会服务,实现城市魅力与品质提升。要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合理配置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同时以特色城市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实现自身城市幸福感的提升,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以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环境营造,创建宜居生态城市。以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促使城市的无形资产增值,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居民素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这样还能强化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获取投资的汇报[6]。 二、中部地区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思路 (一)中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

1.旅游产业发展关注少,投入不足。中部城市产业构成中,第一产业比重普遍偏大,部分工矿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比重同较低,发展较为滞后。这是源自中部地区在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的国家经济格局中,被作为农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对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注不足,造成发展滞后,产值贡献较低。

2.拥有丰富资源,文化特色突出,但发展理念滞后,旅游产品缺乏多样化。中部地区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保育也较好,在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方面都有较高的品质。但是在现今的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旅游产业的整体塑造,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开发方式较为粗浅,没有深入发掘核心资源,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品牌未打响。

3.市场定位不够明确,缺乏有效营销。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对市场的研究较少,大部分仅仅从本地旅游资源出发进行传统式观光旅游开发,开发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对客源群体进行的产品打造,消费群体不明确。而在市场推广与营销手段上,也不够丰富,缺乏对现代传媒方式的利用。

4.城市空间分布较为密集,城市首位度高,城乡开发程度落差大。中部地区城市分布较为密集,而且城市旅游业方式发展趋同,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较大竞争。同时城市首位度又较高,众多资源向中心城市集聚,中小城市获得的资源量有限。因此,旅游业发展必须要与地区中心城市旅游业发展建立良好的联系,依托中心城市带动,在旅游路线与基础设施方面实现良好对接。另外,由于发展的限制,本市内的城乡旅游资源在开发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需要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再开发,推动城乡旅游的共同发展。

5.人力资源丰富,人才回流期到来。中部地区是中国人口众多的地区,人力资源丰富。有众多劳动力在东部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近年人才回流现象已比较明显,本地人才资源质量有很大提升。中部城市需要拓展城市产业门路,将熟练工充分利用到地方的产业发展中,带动城市发展。

(二)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点

1.资源导向。需要注重对当地资源的发掘,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抓住地方特色与文化特色[7],营造核心竞争力,选择特点鲜明、富有潜力、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资源作为主要对象,实施重点培育。中部地区大部属于中原地区,中国文化积淀深厚,在国内文明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历史名人。这些资源既有相通性又独具特色,要提取核心要素,与其他地区既联合又独具魅力。

2.品牌导向。以本地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为中心,重点经营,把其作为本地旅游资源的品牌打出去。一个成功的城市品牌将是城市的重要财产,有助于人们认识与了解地方,易于形成认同感[8]。要根据现代传媒业交互性强、个体传播快、感官性强等的特点,利用重点项目,提升品质塑造,作为城市旅游业的品牌项目,作为龙头为带动,策划形成城市整体的一个旅游形象,同时推出与宣传若干个景区,获取整体的宣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