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_高一数学教案_模板 下载本文

数学教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_高一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 项和.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多有涉及,所以对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 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论的,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 和 两种情况. 教学建议

(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节为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补充一节数列求和问题.

(2)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是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证明结论.

(3)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其他方法可以给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 的情况.

(5)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但解指数方程难度大.

(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等比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 项和.

(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教学用具

幻灯片,课件,电脑.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见教材第129页)提出问题: (幻灯片) 二、新课讲解:

记 ,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 (板书)即 , ① , ② ②-①得 即 .

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 项和 ,如何化简? (板书)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

仿照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 ,即 (板书) ③两端同乘以 ,得 ④,

③-④得 ⑤,(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 的取值) 当 时,由③可得 (不必导出④,但当时设想不到) 当 时,由⑤得 . 于是

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 的数列的和,其中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

(板书)例题:求和: .

设 ,其中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解: ,

两端同乘以 ,得 ,

两式相减得 于是 .

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 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意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 三、小结:

1.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公式的应用; 2.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 项和.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 例题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λ的含义,能确定λ的正负号;

2.掌握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的坐标公式,并能熟练运用这两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事物间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和终点的坐标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解题时区分λ>0还时λ<0. 三.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已知线段 的两个端点 、 , 为线段 所在直线上任一点,由共线向量知识,必有 .我们能否解决这样的问题,(1)已知 及 、 ,求P点坐标 ;(2)已知 、 及 ,求 值. 本节课就来讨论上述两个问题,(板书课题——线段的定比分点) 2.探索研究

(1)师:请同学们回忆叙述向量的加、减、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运算法则. 生:两个向量的和(差)的坐标,等于这两个向量的相应的坐标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这个实数与这个向量的相应坐标的积.

师:已知直线l上两点 、 ,在直线l上取不同于 、 的任一点P,则P点的位置有哪几种情形?

生:有三种情形,P在 之间;P在 的延长线上,P在 的延长线上. 师:请得很好,下面我们就P在直线 上的三种情况给出定义:

设 、 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 、 的任意一点,若存在一个实数 使 ,则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你能根据P点的三种不同的位置和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向量方向确定 的取值范围吗?(启发学生从向量的方向上考虑)

生:当P在 之间时, 与 方向相同,所以 ;当点P在 的延长线上时, ;若点P在 的延长线上时,同理可得 .

下面我们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推导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师:设 , ,P分 所成的比为 ,如何求P点的坐标呢? (按以下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设 ,你能用坐标表示等式 吗? 生:

师:由两个向量相等的条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

师:对!这就是线段 的定比分点P的坐标公式,特别地,当 时,得中点P的坐标公式:

(2)例题分析

【例1】 已知两点 , ,求点 分 所成的比 及y的值. 解:由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例2】 如图所示,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D是边AB的中点,G是CD上的一点,且 ,求点G的坐标. 解:∵D是AB的中点 ∴点D的坐标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