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探究-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全国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探究

广东省历史高考从2016年开始采用全国卷,学生对全国卷感到陌生和惧怕,尤其是对开放性试题(一般在文综卷上为41题)无从下手。广东考生在2016年和2017年高考历史中,该题的得分都不是很高就印证了这一点,虽然2017年比201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尚未达到比较满意的程度。笔者近几年来对新课标I卷中的开放性试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逐渐提炼出观点论证型试题的命题思路和发展脉络,并针对开放性试题的答题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和指导。 一、开放性试题的考查目标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在考试大纲上明确提出历史学科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该能力目标具体包括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和独立提出观点三个子目标,这比2016年的考试大纲增加了“发现历史问题”这一能力目标要求。而高考对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这一能力目标主要通过开放性试题来进行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要多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靠考前临时抱佛脚是不能奏效的,在高一、高二就要着手这方面的训练。 二、开放性试题的归类

从2011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采用开放性试题已经有7个年头,全国3种类型试卷共计21题。笔者主要以全国I卷为例

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探讨,下面简单概述一下2011年以来的全国I卷开放性试题。 1.试题回顾

2011年:评论“西方崛起”观点题。阅读材料(材料略),设问:评价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2年:评析“冲击―反应”模式。阅读材料(材料略),回答问题。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年:地图信息题。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地图略)。设问: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4年:修改教科书编目题。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目(内容略)。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15年:公式论证题。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略)。设问: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年:自拟论题,论证制度构想与实践的关系。根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年: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略)。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新课标全国Ⅰ卷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1)题目的设置千变万化,没有固定模式与规律

开放性:设问的开放、答案的开放、知识运用选择的开放。 多元化:材料的多元性、设问方式的多元化。 在答案设置上注重素养立意。

从近五年的开放性试题评分细则看,这类考题没有固定答案,或答案不是唯一的。其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2)命题思路上注重运用通史视野与史学研究新成果 如2011年“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年“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4年“教科书目录修改说明”、2015年“公式探讨”等都是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3)考查的核心能力一直没有变,主要考查“论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