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下载本文

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刘建萍

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本章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化学知识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未来升学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贯穿本章始终的核心观念是:化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目标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同时,这一过程必须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无机物、有机物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

2.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辨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学生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

1.主题鲜明,热点突出

本章主题是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很大,高中必修课程中只能通过一些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努力揭示化学在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内容具有选择性和时代性。

内容结构:

2.强调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起的作用

教材紧紧围绕金属矿物、海水、化石燃料等人类重要自然资源这个载体,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怎样进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金属矿物、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涉及到:

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②典型的非金属——卤素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③具有典型结构的有机物——乙烯的加聚反应;裂化、裂解。

④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基本操作:沉淀分离、过滤、蒸发、蒸馏、分馏等。 3.突出学科思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材通过多样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如资料卡片“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海水提溴”、“甲烷水合物”;科学视野“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壁虎的脚与胶黏剂”以及科学探究、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活动,主要的目的在于改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只重视知识学习的倾向,向追求多元化学习目标、重视过程的理解和体会的转变;向开发以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的多种、开放、互动的教学资源的转变。使学生了解到多种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向。

三、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

必修《课程标准》

1.以海水资源、金属矿物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2.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作用。

4.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5.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学合成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必修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1.知道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分别采用加热、电解、还原剂还原等方法冶炼金属。并能从能量的角度选择金属的冶炼方法。能够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海水淡化的几种方法;掌握海水蒸馏的原理。 3.知道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原理。了解非金属置换反应。 4.能参照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化学原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1.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能书写简单代表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煤的成分;知道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知道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了解石油的成分;知道通过石油的分馏及裂化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

4.通过乙烯的聚合反应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5.知道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认识含氮、磷的水体污染问题;知道一些污染的来源及控制方法。

四、课时安排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2课时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2课时 测验与总结讲评 2课时

五、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主线

教材首先从金属矿物及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两个专题入手,阐明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上的作用,接着又通过化石燃料等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进一步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绿色化学的观念。两节内容相辅相成。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依据课本所给出的专题素材,在归纳整理无机物、有机物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培养。紧紧围绕如何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深入研究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实现这些教学目标。

1.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过程要紧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并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学科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

2.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培养,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材中通过四个资料卡片、十三张图、两个表格、两个实验、五个思考与交流、两个科学视野、查阅有关数据和资料等栏目向学生呈现多种学习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获取信息的方法。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深入理解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