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阿文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下载本文

初中语阿文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目前的课堂中“满堂灌”的现象减少了,可是,教师问学生答,“满堂问”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容否认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理解概念是有一定作用的,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思维教学和能力培养。相反,如果我们将问题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就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不仅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衡量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即在“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就”;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用合理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换言之,有效问题情境就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案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师生使用合理的时间,而教学目标达成度最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类型 1.悬念式问题情境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因此,教学中可设悬念于课头使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或设悬念于课尾,使学生

感到余味无穷,因而激起继续学习的热情。

例如《七根火柴》教学伊始,我首先向全班同学出示了火柴,紧接着,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悬念: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这样极其普通的火柴。可是,在75年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你们能想象出一根普通的火柴曾发挥过多大的作用吗?它究竟挽救了多少革命战士的生命吗?你们知道吗?一名无名战士在生命极度衰弱之时,在急切渴望火时,他虽然身上保存七根火柴,但他却没有舍得点燃一根,这又是为什么?在他身上,我们将会看到怎样的革命精神?环环相扣的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些悬念,实现教学目标。 2.直观式问题情境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或进行表演,创设具有形象支持的直观式问题情境,易于引起学生观察、思考、想象,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的、接近于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如《和小鸟最相亲爱》一课时,课前播放有关小鸟的图片和鸣叫声,让学生聆听鸟儿鸣叫声,欣赏千姿百态的鸟儿,走进鸟儿的同时,也走进了大自然。这时,向学生提问:运用你学过的词语或诗句描述你看到的鸟儿。 3.矛盾式问题情境

教学中,抓住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和理解的差异,挑起“矛盾”,引发争论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通

过分析、判断和推理等过程,获得对事物全面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如《象虎》中,楚人用老虎的模型成功吓唬了狐狸和野猪,为什么却在遇到駁后“颅磔而死”?在对问题的推理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开放式问题情境

开放式问题是一种探索性问题,其特点是思考空间广,思维活动的自由度大,学生思考能提出问题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多。如《妈妈的帐单》一课,“妈妈的账单”是指一份爱的账单,包含了母亲对孩子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教师请同学给自己的妈妈开张账单,这就创设了一个开放式问题情境。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1.激趣引疑策略

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学习持续的不竭动力,如果问题的情境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上,必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在这种活跃的情境氛围中设置问题,能有效地使学生由惊奇立即转入积极思维状态。具体来说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科学实验、猜谜语等,也可以用日常生活中语文的应用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面所讲的知识作好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如《口哨》在导入中就可以讲述有关张海迪的故事,《花脸》在导入中就可以讲讲关羽的故事等。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