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归化与异化策略在畅销书中的使用现状分析 下载本文

翻译归化与异化策略在畅销书中的使用现状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文学翻译的发展,随着归化与异化策略选择讨论的升温,21世纪文学翻译异化翻译选择策略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文化与信息交流越来越高效,海外文学类的畅销书在我国的汉译本也迅速成为畅销书,此类畅销书就成了很好的语言文化传播载体,极有利于增进我国读者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本文从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选择的角度,分析出版十年以来持续畅销的 The Kite Runner的汉译本《追风筝的人》,得到了《追风筝的人》归化策略使用过多,应多加采用异化策略的结论。

关键词: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畅销书;文化交流 引言

翻译界一直有直译与意译之争,随着时间推移,学科发展进步,翻译研究分析因素增加,直译与意译的区别已不能仅从语言层面考虑,还要融入文化、诗学和政治因素。19世纪初期,德国“阐释学”之父,翻译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理论,20世纪末,美籍意大利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在翻译原则和方法上提出了“存异”而不是“求同”。我国国内也从直译与意译的选择道路,走到了归化与异化的选择道路上,并有着“求异”的发展趋势。从促进文化传播,

增进相互学习的角度,文学作品的异化翻译是必然趋势。市场上的畅销书有着广泛读者群,因而是非常好的文化载体,海外市场的畅销书,到了国内依然是畅销书,与译者的功劳是分不开的。不同译作的畅销度不同,影响力大小就会不同。译者在翻译时的策略选择是为了尽量让读者无障碍还是更进一步向读者传递源文化,对文化传播的程度起关键作用。The Kite Runner是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2003年出版,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在美销量超过700万册,全球超过2000万册,已经被翻译成42种语言。汉译本2014年10月第78次印刷。在我国月平均重印数最高的是《新华字典(第11版)》2.67次,《追风筝的人》0.77次紧随其后。李继宏在国内畅销书市场被称为翻译大家,其已有《小王子》、《老人与海》等19部译作。笔者考虑到该译本的影响力,及其文化传播的重任,从归化与异化策略考虑分析了作者异化策略使用的不足。 一、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一)归化与异化的概念

归化与异化翻译是方法,亦可称作策略。Venuti 对归化翻译的定义是:遵守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公然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canon),出版潮流和政治需要。(Venuti, 2001:240)归化翻译是将

源语本地化的过程,用“宁顺而不信”来描述归化策略过于极端,但从一定程度上说,归化的目标在于让读者对文章有亲切感,而无抗拒感。

“异化”在中国译界还没有一个传统定义,Venuti这样定义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 2001:240)异化翻译会保留语言文化差异,给目标语读者带来陌生的文本内容。 (二)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由来

一直以来,在翻译界就有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的两派争论,而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是直译与意译概念的延伸,但不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的争论点是意义和形式的去存,归化和异化是由于在对意义与形式的选择中,源文化、话语权利得失问题。

“即译者要么尽可能地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将读者引向作者;要么尽可能地让作者安居不动,将作者引向读者”(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2004:149)19世纪初施莱尔马赫最先提出的翻译方法实际上就是对翻译归化与异化策略的描述,施莱尔马赫本人更是选择了后者,他提出要考虑原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原作的意图,再现原作的语言风貌。这种选择表现的是对他语言文化的尊重,这种选择有其历史原因,当时德国翻译作品不是对古典原作翻译,而要经过法